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少了一个:军事政变,总统下台,一带一路生变?

2019-04-15 07:00:00 和讯名家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S博士

  苏丹,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国,4月11日,其政局剧变。

  有“中国人民老朋友”之谓的奥马尔·巴希尔总统被赶下台。

  据当天新华社喀土穆电,苏丹国防部长穆罕穆德·艾哈迈德·伊夫·奥夫11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巴希尔政权,国家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从目前来看,苏丹政变未发生暴力冲突,局势平稳,所以在苏中国人安全状况无虞。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苏丹是中国石油(601857)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也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重点国家。俄罗斯媒体报道说,投资总额大约200亿美元,占苏丹所有外国投资额的一半。

  因此,苏丹今后向何处去,说小了,直接决定了中国投资是否会打水漂,大而言之则将会影响到中国能源多样化战略。

  1

  苏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自1956年独立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近六十年多年时间里,发生了三次内战,一次国家分裂。

  第一次内战在苏丹独立前爆发,南北之间打打停停17年,直到1972年才达成停战协定,战争造成50万人死亡。

  但是随后的和平只有短短的十年多,1983年内战再起,这一次一打就是21年,到2005年初落幕时已经造成了100万人死亡。

  2011年,南苏丹通过全民公投独立建国。但南苏丹共和国诞生仅2年多,内部就开始了新的部族火并。

  当然,北苏丹也不会有心情看南苏丹的笑话。

  因为,2003年,随着位于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危机被引爆,冲突迅速升级,各种内外势力掺杂其中,一打也是十多年。

  更致命的是,战争透支了苏丹本就羸弱的财政。2018年,巴希尔宣布要提高面包等生活用品的价格,终于让首都人大规模走上街头。

  抗议之中,保护游行者的军人与巴希尔的护卫发生了冲突,6名军人丧生。这成了引发政变的导火索。

  然而,就是在波诡云谲的苏丹局势中,随着西方全面撤离苏丹,中国一跃成为苏丹最大的贸易伙伴。

  要说,中国人真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了赚钱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2

  中国与苏丹的经济交往超过三十年,最重大的合作就发生在巴希尔执政期间。

  1981年,苏丹两次内战之间难得和平窗口期,中国人开始规模化地出现在了苏丹。那时,苏丹已发现了石油,不过石油是西方公司的“蛋糕”,中国人则主要活跃在港口、电力、住宅、公路桥梁等诸多项目中,身份为外劳。

  1989年巴希尔执政后,由于全面伊斯兰化,苏丹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交恶。很快,苏丹遭受到严厉的国际制裁,西方资本全面撤出。

  一穷二白的苏丹很快便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当时只有中国能够提供苏丹进行石油开发的技术、资金与设备。

  不过,由于第二次内战的爆发,尤其是当时中国还属于石油净出口国,中国对于苏丹石油并不热心。

  1993年后,中国石油进口直线上升,等到1995年苏丹局势初步稳定,中国开始了对苏丹的大规模直接投资。

  中苏经贸关系上升很快。仅2009年一年,中国对苏丹投资就达到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能源领域。

  中国在苏丹的采油设施

  目前,中国在苏丹的企业超过100家。中国最多的时候每年从苏丹进口石油超过1000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

  苏丹政变,难免会让人想起中国当年在利比亚惨痛一幕。由于卡扎菲一夕垮台,中国对利比亚超过150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历史会重演吗?

  3

  苏丹的麻烦很多,种族、宗教、石油……几乎集中了这个世界所有最麻烦的麻烦。

  分裂之前,苏丹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分裂后退居非洲第三。

  北部苏丹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具有阿拉伯血统的族群,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控制着中央政府。

  占据苏丹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南苏丹则主要以黑人为主,信仰为基督教和原始宗教,通用语言英语。

  这种区隔,显然是历史上阿拉伯帝国对该地区的侵略以及殖民征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次内战就因此爆发,南苏丹当年就有独立意向。

  至于第二次内战则是因为石油大发现和大开发。

  1972年,第一次内战结束,南方获得自治地位,停战协定规定南方的资源收益归南方。但2年后,可规模开采的石油被发现了,而且70%集中在南苏丹地区。

  于是,苏丹政府反悔了。为了把石油收益尽可能控制在政府手中,苏丹政府不但调整了行政区划,在经济规划中把炼油工业设置在北方,同时出口通路也规划在北方的港口。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终于引爆了第二次内战。

  至于达尔富尔危机,则是种族问题。当地百分之百信仰伊斯兰教,但是种族则是以黑人为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黑人和阿拉伯人经常争夺资源,到2003年冲突终于转化为“内战”。

  这样混乱的局面,依传统经验往往需要一个政治强人才能由乱而治,但是现实证明巴希尔也失败了。

  4

  奥马尔·巴希尔,1944年出生于苏丹北部一个阿拉伯农民家庭。16岁高中毕业后从军,因在内战中表现出色,一路擢升至旅长。

  苏丹总统巴希尔

  苏丹独立后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但显然并不成功。战乱不止,经济凋敝,民怨沸腾,苏丹一度是世界上最贫困国家之一。

  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旅长发动政变。成立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自任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开始了他的强人政治时代。四年后,巴希尔改任总统,并于1996年、2000年、2010年、2015年四次竞选连任成功,统治苏丹长达三十年。

  巴希尔重要举措之一,并非尊重苏丹境内的多样性,而是在1991年在全国(除南苏丹之外)强行推行伊斯兰教法。这直接埋下了内乱的因子。

  依靠外国的石油投资,苏丹在上世纪90年代曾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一举摆脱了最贫困国家的头衔,但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苏丹经济遭遇困难,累积的麻烦终于总爆发了。

  第二次内战加剧了苏丹的财政危机,达尔富尔危机引发的国际制裁,也让巴希尔成为第一个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通缉的现任国家元首。

  2018年当苏丹GDP再次下跌,同时通胀高达70%时,不满的人民开始大规模走上街头。苏丹军队历史上曾多次站在游行者一边,这次他们重演了历史。

  5

  和利比亚危机不同,苏丹政变并非由一个强大的反对派发动,而且政变之后政局并未迅速坠入不可控状态,这使得外界对苏丹局势有比较充裕的应对时间。

  苏丹长期遭受西方全面制裁,巴希尔的下台虽然为缓和国际压力创造了条件,但按照西方国家的惯常做法,对苏丹的要价不会低,短期内苏丹和西方实现全面和解的可能性有限。

  无论谁掌握苏丹,都必须继续维持和中国的联系。

  苏丹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统治内核,所以在政变之后苏丹“利比亚化”或“索马里化”——也就是国家滑向全面失控——的可能性比较低,最糟糕的结果也许是“伊拉克化”。

  最值得警惕的还是美国后续插手苏丹局势。

  在巴希尔执政之前,美国和苏丹的关系十分密切。双方关系恶化始于苏丹伊斯兰化,9·11事件后,美国认为苏丹庇护本·拉登和阿富汗“圣战者”,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实施全面制裁。

  石油同样也是美国的关注点。随着中苏石油合作的顺利进行,让美国对苏丹制裁意图一度落空,同时美国也不甘心巨大的石油利益落入他人之手,于是通过支持南方反政府武装来干扰和破坏苏丹石油的开采。

  苏丹分裂基本就是美国一手促成的,中国、欧盟对于南苏丹的独立的前景都持某种怀疑,认为分裂未必能达成“双赢”。但只要能削弱苏丹,美国已经不管不顾了。

  苏丹并不希望一国独大,所以一直在谋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意南苏丹独立就是苏丹展现的最大善意。但是,这似乎并没有改善苏丹在美国眼中的形象。

  分裂7年的现实证明,苏丹与南苏丹至少迄今是“双输”。苏丹的未来,和美国准备插手干预的深度同样密切相关,这一点甚至超过苏丹政局自身的演化,中国不可不防。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外掘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