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金像奖的平衡术:合拍片大行其道,黄秋生还是拿了影帝

2019-04-15 22:36:14 和讯名家 

  作者|郭雅琼

  编辑|友    子

  似乎没多少圈外人关注。昨天晚上,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就这么静悄悄地开始,静悄悄地结束了。

  去年的港产佳作《无双》不仅史无前例地收获了17项提名,最终更是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共七个奖项,光鲜亮丽如片名。

  主旋律气息更浓厚的《红海行动》虽然也拿下了最佳动作设计、最佳音响效果以及最佳视觉效果三个奖,但都是技术类奖项。

  (来自优酷VIP)

  合拍片势如破竹的时代,金像奖依旧在尽力保留自己的本土立场。今年不仅将新晋导演授予《沦落人》的陈小娟,主演黄秋生更是凭借此片捧回了个人第三尊金像影帝奖杯,这距离他被内地网友“讨伐”已经过去了近5年。

  奖项的集中也说明了香港电影近年来的没落趋势,《沦落人》导演陈小娟在获奖后的谦辞——“实在一点说,上年电影产量也没有很多”,再一次反映出近年来金像奖无片可选的境地。

  在将超过一半奖项颁给《无双》和《红海行动》的同时,金像奖将五大表演奖项全数送给了三部无缘大陆市场的新人导演作品:黄秋生主演的《沦落人》、LGBT题材的《翠丝》,以及陈果尺度大开的新片《三夫》。

  香港电影正在朝着两个方向走去:类型片经验丰富的老手们纷纷拥抱内地市场和内地的价值观,而一些新导演在成名影人的支持下,坚持本地视角关注香港本土问题,代价是基本放弃了商业前景。

  黄秋生三度得奖:

  金像奖坚持本土的缩影

  这是现年58岁的黄秋生第三次获得金像奖影帝,追平了周润发之前保持的纪录。

  此次他击败的对手包括因《逆流大叔》吴镇宇、《无双》周润发和郭富城、《翠丝》姜皓文。由于吴镇宇此前从未拿过金像奖影帝,赛前呼声颇高。

  让黄秋生获奖的作品是新导演陈小娟的处女作《沦落人》,关注的是香港本地的菲佣问题。影片由陈果监制,讲述了半身不遂的瘫痪人士昌荣和菲佣Evelyn互相扶持的故事,黄秋生在片中饰演胸部以下全部瘫痪的中年男子昌荣,与菲佣一起呈现香港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艰难求生。

  (黄秋生与《沦落人》主演Crisel Consunji)

  2014年“占中”期间的发言,让黄秋生被香港主流电影商放弃,几乎等同于“封杀”。尽管这四五年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他当时是同情参与“占中”的学生,而不是支持运动,也从未支持”港独“。

  但在那样一个混乱时期,大量表过态的演艺圈人士莫名登上了那张说不清道不明的“封杀”名单。

  5年间,黄秋生只能投向放弃大陆市场的作品。他拍了英国ITV的英剧《陌生人》,反响一般,IMDb和豆瓣收获堪堪及格的6.2分和6.3分;投身舞台剧制作却惨赔,“大不了卖楼”的回应成为港媒报道的标题。

  今年1月份,腾讯上线了他与惠英红主演的犯罪推理剧《心冤》,也将他本人的出镜画面几乎全部删减。

  有豆瓣网友直呼,“从头到尾没看清刘伟义(黄秋生饰)长什么样子”。

  “现在也一样,不会有大电影找我,拿再多奖也不会有。”在接受港媒采访时,黄秋生也很清楚他如今的境遇。不过,此番得奖,也让他意识到,香港电影圈内,他的朋友依然很多。

  在此前3月3日香港演艺学院的研讨会上,黄秋生称香港电影要拍出自己的风格,有赖新生代从头再来,不再去“合拍”,年轻一代电影人应该要想想在未来十年,香港电影的路应该怎么走,而非再像上一代,走红之后去一些“很多钱”的地方拍摄。

  “本土片”全靠新人

  合拍片也在进化

  在合拍片表达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关注香港社会问题成为香港电影近年进化出的一大重要表达方向。不过,在成熟导演纷纷北上的时候,承担这一任务的只剩下年轻导演。

  《沦落人》是导演陈小娟的第一部长片,《逆流大叔》导演陈咏燊是第一次执导筒,题材有天然猎奇性的《翠丝》的导演李骏硕更是一位90后。

  (陈小娟、李骏硕、陈咏燊)

  今年第五次拿下金像奖的惠英红以自己多次自降片酬为例,希望香港影人能多支持新导演,有后生才能保证香港电影的生命力。

  香港电影后乏力已经是老生常谈。入围最佳男主角的几位演员,入行已经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

  不过从奖项分布上来看,今年的金像奖也并无法忽视《无双》《红海行动》这样的合拍片佳作。

  从最佳影片来看,《无双》能从《三夫》《沦落人》《逆流大叔》《红海行动》等片中突围,已经是综合了香港影人立场和影片质量后的首选。

  《湄公河行动》几年前大热入围却失利主要奖项,已经说明了相当一部分投票影人的态度。《红海行动》虽然制作更精良,但主旋律气息更甚。

  剩下三部港片则有强烈的本土特色。

  《三夫》是陈果继《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之后“妓*女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尺度大开的同时,政治隐喻也近乎直白。这样的影片能给演员充分发挥空间,但未必是投票人的最大公约数。

  (《三夫》剧照)

  由吴镇宇主演的小人物奋斗史《逆流大叔》,则是不少香港观众口中“近年来最具港味的影片”。但励志题材一向是港片的常见类型,要言突破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去年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指导等多个大奖的《明月几时有》,有着许鞍华一贯的人文气质,喜欢的未必极致,但反感的也更少。

  加上去年的的竞争对手《杀破狼·贪狼》以及《追龙》等质量上并不算最突出,而备受好评的《相爱相亲》则是完全脱离了香港背景的故事。

  可以说,进入2010年代以来,香港影坛本土意识与合拍大潮对抗的态势一直持续至今。

  2011年《打擂台》击败大热合拍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成为最佳影片后,引起了不少讨论。

  (《打擂台》剧照)

  严格定义下,《打擂台》也是一出合拍片。但有评论认为,电影中意态明朗地是“怀香港文化的旧”,是香港电影“生死未卜”的隐喻。

  而当2015年,第35届金像奖将最佳影片的殊荣授予一部政治立场更为强烈的影片时,这种保守情绪变得更为突出。

  在相当一部分香港影人看来,香港电影越来越需要以向本土倾斜的姿态来获得自我认同,强调自身活力。

  然而这当中,也有一部分影人,将这种本土化倾斜本身,看作是对内地市场的无声反抗,这种反抗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牺牲对电影艺术的坚持和公正评判。

  今年金像奖,这样的对抗气氛减弱了不少。当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港片数量和质量的下滑,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意识形态较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