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关键时刻 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2019-04-20 08:08:37 新浪网 

  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来源:牛弹琴

  (一)

  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最大的不寻常,是这次会议的用词,一种自信扑面而来。

  比如,在谈到第一季度经济工作,新华社通稿是这样说的: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挑战确实是复杂严峻的,要知道,在前几次政治局会议中,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有这样四个字:稳中有变。

  当时就分析,这种提法,如果没记错的话,以前也是非常罕见的。

  但现在情况怎么样呢?

  一连串的并列句: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市场信心明显提升,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

  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

  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这都是喜讯啊。

  尤其是这八个字:市场信心明显提升。

  提升,而且是明显提升,这相当不容易。

  要知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信心有了,很多事情就不用怕了。

  还有这八个字: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这种定调一季度经济表现,应该也是罕见的。

  尤其是“好于预期”,应该说,对于经济的挑战和困难,中央作了充分的风险预估,但从实际发展来看,比预期要好得好。

  这也有一系列数据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6.4%,高于预期的6.3%。

  IMF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预测,下调美国和欧洲等地增长预期,全球体量较大的经济体中,唯独上调了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2%上调至6.3%。

  当然,自信的同时,中央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列出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

  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请注意一些定量的词汇:不少困难和问题、总体趋紧、下行压力。

  既不是很多,但绝对不可以忽视,必须未雨绸缪。

  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的判断,可见中央的忧患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中央给出了两点理由:

  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

  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

  所以,新华社播发的通稿,接下来一句就是: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尤其是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应该是深意藏焉。

  环境就是这个环境,问题就是这些问题,躲是躲不过去的,那就要勇于攻坚克难,还“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

  没有定力不行,耐力不够也不行。这就考验执政功夫了。

关键时刻 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二)

  最关键的,怎么办?

  4月19日的会议,新华社的通稿,直接有两段解答怎么做。

  从这两个段落10个句号看,一句一个方面,实际也可以归结为是10点,其中偏宏观方面4个点,偏具体领域6个点。

  每一点都言简意赅,但仔细体会,信息量很大,或者说,含金量很大。

  宏观方面,“四个要”,简单试解析如下:

  第一,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总体思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还有一个两点,就是这16个字: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

  稳中求进,最近听得比较多了。

  突出主线、守住底线,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感觉也是罕见的,既有积极的进取努力,也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个“把握好度”,这对经济决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新进展巩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怎么来巩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答案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挑战的新进展。

  改革是一场革命,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难也得改,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要细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举措,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这里有很多熟悉的词汇。

  比如,“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细化落实举措。

  还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此来稳需求,去杠杆。

  还有,高质量发展,以此防范化解风险。

  还有,三大攻坚战,要坚决打好。

  其中,必须要看到,随着信贷的增加,外界结构性去杠杆有所疑虑,中央再提这个概念,也是对外界的一种回应。

  一句话,我们的政策是有连续性,而且要持续到底。

  第四,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两个“更”:

  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

  然后则是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前缀是“积极的”,而且强调要“加力提效”;

  货币政策的前缀是“稳健的”,而且强调要“松紧适度”。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进取态度。

  另外“注重激发市场活力”,记得去年副总理和一行两会负责人曾密集集体发声,前所未有,随后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中国股市第一季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这应该也是“市场信心明显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这个激发市场势头能够保持。

关键时刻 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三)

  在微观方面,新华社通稿一整段,六个句号,也可以时说是“六个要求”。

  会议要求,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要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近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要举一反三,有效防范,精准治理。

  亮点还是很多的,就不一句一句细解释了,简单几个方面。

  第一,做强坐大新兴产业。投资股票的朋友,可以好好琢磨琢磨了。

  第二,再次提出要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过去一年,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决策层频频发声,这种密度和力度,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说:中央对存在的问题非常清醒,更在动真格解决问题,也是真心呵护民营经济发展。

  第三,资本市场。

  提出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体到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足见高层对科创板的高度重视,科创板也成为关键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股市是大事,中国经济蒸蒸日上,中国股市却长期让人摇头,这非常不应该。中央已经有了明确部署,接下来就看资本市场怎么落实了。

  第四,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五,人们很关心的房地产市场。

  重提那句经典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然后强调: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这显然是有针对性。近期多地楼市出现回暖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66个出现上涨。此外,3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创纪录,房市泡沫被继续吹大风险不容低估。

  房市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所以,再次强调“房住不炒”,而且点明这是城市的主体责任。房市大起大落,市长有责任啊。

  第六,近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要举一反三,有效防范,精准治理。

  这应该不是随随便便说。确实,最近的安全生产问题,相当突出。这些看似是民生事件,但都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

  中央高度重视,并提出了12字的明确要求:举一反三,有效防范,精准治理。

  最近的悲剧,确实太多了一些。三令五申之下,如果还是一再发生,那就太不应该了。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市场气氛,都让人为之一振。

  开局良好,好于预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确实要为决策层点赞。

  但接下来,形势还是相当复杂严峻的,还千万大意不得啊。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