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夕,《澳大利亚人报》便这样感叹道。
在刚刚过去的三天时间里(25日-27日),近40位外国领导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会聚北京。用德国媒体的话说,“通常只有联合国才能召集这么多领导人”。
此时,距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6年,在这6年时间里,西方大国对于该倡议的态度已由最初的试探与犹疑,转变为现在的融入与合作。
若将外媒近几年的报道串联起来便可发现,这个转变的过程其实有迹可循。
中国与欧洲“是时候相互靠近了”
“我们认为对就做!”
在回答媒体关于瑞士为何要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的问题时,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果断而干脆地说。
25日,毛雷尔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瑞士即将与中方一起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将是共同制定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相关规则。
这也意味着瑞士将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继意大利、卢森堡之后,在两个月内第三个宣布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重要国家。
今年3月,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国家,在西方社会引发震动。为此,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专门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在杰拉奇看来,加入“一带一路”是意大利的成功,是欧洲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他指出,意大利此前受到的批评与英国加入亚投行时的情况很像。但后来,欧洲及其他地区很多国家也纷纷效仿。
“作为一个主要国家,就要发挥引领作用,而不能被牵着走。”杰拉奇说。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与他所见略同。许塞尔于去年10月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文称,欧盟必须以建设性想法和大笔资金更强势参与“一带一路”,以能够积极影响和共同塑造这些理念的发展和实施。
许塞尔表示,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已经制订了一项“欧洲丝绸之路”计划,将西欧的工业中心与东部人口众多但欠发达的地区连接起来。这一方案可以毫无问题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
因此,“是时候相互靠近,从中国和欧洲两个方向着手实施丝绸之路项目了。”许塞尔写道。
现在,瑞士也做出了这个决定。
瑞士《日报》网站24日报道称,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瑞士经济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完全是有好处的。
“与美国不同,瑞士没有理由抱怨与中国做生意。”报道说。
英澳媒体持续向本国政府喊话:“趁早参与”
与“大踏步”奔向“一带一路”的欧陆国家相比,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美国“铁杆盟友”,在行动上似乎还有些滞后。
而这样的现状也让上述国家的媒体心急不已。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2017年5月的一篇报道指出,那些渲染“一带一路”威胁的观点很荒唐,其实在澳大利亚周边,已经有国家开始着手探索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报道表示,无论有没有澳大利亚,“一带一路”倡议都会向前推进。澳大利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风险,如果趁早参与,还可以自己掌控参与倡议的方式,如果晚了,就只能等着参与一场“由别人制定规则的游戏”。
美国此前声称“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利益格格不入,并要求盟友听从命令,但英国《每日电讯报》今年3月31日建议称,美国的要求应该被“礼貌拒绝”,因为英国(如何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由英国政府决定。
报道称,如果正确处理,“一带一路”倡议对英国而言,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机遇,英国没有理由将中国拒之门外。
英媒认为,在国际上资助“一带一路”对伦敦和伦敦金融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如果‘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繁荣,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报道反问道。
美国人也在“悄悄”反思
当其他国家争先恐后地想要搭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时,美国国内也开始为其对中国倡议的偏见进行反思。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4月19日刊文称,美国说“一带一路”倡议会对受援国构成风险,并对美国在海外的战略利益造成损害。但美国的许多伙伴拒绝接受这一解读,它们正与北京向前推进。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今年1月的报道引述专家观点表示,美国关于“一带一路”的一些负面报道被夸大了,并且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还会根据其基本愿景和目标进行调整修正。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参与国来说潜力巨大。它可以填补伙伴国长期存在的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改善它们的增长前景,加强供应链和贸易,增加就业。”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去年9月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细数了中国倡议对全世界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还对美国政府倡导的“美国优先”颇有些“恨铁不成钢”。文章表示:“当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向资金匮乏的国家发放贷款时,美国却扮演着‘守财奴’的角色,对加拿大、欧盟、中国和其他国家发起了经济战。”
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些学者眼中,“一带一路”不应被视为传统的援助项目,它是一项赚钱的投资,也是中国加强其连通性的机会。为此他们建议,美国决策者应该调整美国的战略,努力推动合作与多边化,并推动与中国的良性竞争。
事实上,“一带一路”的大门一直也是向美方敞开的。就在本月23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还在美国《财富》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呼吁美国不应错失“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
崔天凯表示,如果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共同推进历史上最具雄心的发展事业,其潜力将无可限量。
“我给美方朋友的建议是,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他写道。
微信编辑 | 张馨午
微信审核 | 杨宁昱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