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宝盈正在寻求两条腿走路均衡发展,除了继续保持权益投资优势外,固收也在迎头赶上;除了一贯的成长股风格,整个投研文化,也在追求成长、价值风格的均衡发展。
2019年至今,伴随着行情回暖,宝盈旗下偏股型基金平均拿下近30%的正收益。除了传统强项成长股投资大放异彩,其中年内收益近50%的宝盈新锐重仓配置了中国平安(601318)、贵州茅台(600519)、万科A等大盘蓝筹股,或许这正是宝盈多元化风格的一个缩影。
新老总的礼物:宝盈旗下基金年内业绩大反弹
熬过了2018年寒冬,今年3月,宝盈基金迎来了新任总经理杨凯。春季躁动行情加持下,宝盈旗下基金业绩大反弹。杨凯此时接手宝盈基金,似乎是迎来了一个美好的开局。
2019年至今,宝盈旗下偏股型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增强型股票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高达29.91%,较同期同类基金高出12个百分点。
也有优中选优的,如基金经理肖肖管理的宝盈新锐混合、宝盈新价值混合、宝盈优势产业3只价值风格产品年内收益率超过40%。以李建伟为代表的成长风格产品年内收益率也超过30%。
“去年我们压力比较大,总体上我们的股票仓位偏高。当时我们内部也讨论过要不要降仓的问题,不过最终没有去做大的仓位调整。这跟我们的投资框架有关,我们不主张频繁择时。择时很难,我们暂时无法证明我们具备了这种能力。 因此我们采取了优化持仓的行业和重点公司的应对策略,坚信优质的企业能创造超额收益的信念。这也是今年一季度,宝盈旗下权益基金表现跑得比较好的原因所在。”宝盈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葛俊杰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对于“春季躁动”行情,葛俊杰认为很难从上市公司盈利基本面变化层面去解释,主要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估值修复所致。“2018年四季末,中美贸易谈判有所进展,国内去杠杆转为稳杠杆,加之其他资本市场利好政策出台。种种消息刺激下,市场的风险偏好从过度悲观中慢慢恢复过来,才有了后面的大反弹。”葛俊杰解释道。
离开再回归,重续13年缘分
杨凯执掌宝盈,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回归。2003年7月至2016年8月,杨凯在宝盈基金工作13载,既是一名公募基金业老兵,也是宝盈自2001年成立至今为数不多的老员工。
十三年里,杨凯历任市场开发部总监、特定客户资管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公司副总经理。从大市场到大投研,再到公司高管,杨凯基本上把基金公司内部岗位轮了个遍。
2016年9月,杨凯宣布加盟中融基金,担任公司总经理。回顾杨凯在任期间,中融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获得明显提升,2018年末达到612.42亿元,较杨凯上任前增长36%。
近2年半之后2019年3月,杨凯离开中融并回归宝盈基金。对于这段离开又回归的经历,杨凯笑着说,“像我这样能在宝盈一待十几年的人,对这个平台还是很有感情的。人生就是一种体验,哪里都是舞台,关键是能持续创造价值。”
正如杨凯所言,离开中融的他面临多种选择,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回归宝盈基金。
“回到宝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情怀。我在宝盈十多年,各种事情都经历过,可以说是彼此相互成就,我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都在宝盈渡过;第二,使命感。作为一家具有18年历史的基金公司,宝盈应当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决心要把宝盈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杨凯如此回应回归。
杨凯也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一家公司的发展,总是难免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困难与波折,特别是在天然与风险相伴的资产管理行业,稍有不慎甚至可能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行业本质上往往不是比谁跑的快,而是比谁活得久,比谁发展更持续。”
“宝盈18年来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在公募行业能历经这么长的发展周期,我们只能找到有限的少量样本。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我也应该能比别人更加清楚。”杨凯这样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
传承价值,稳健发展,对未来的信心源于成熟的班底
情怀、热忱、决心,以及一季度的优秀业绩,杨凯似乎手拿一副绝佳好牌。实际上,近几年,宝盈基金整体的发展并不理想。
2015年牛市气氛中,宝盈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一度越过千亿元关口。不过后面伴随着股灾、牛转熊,宝盈的公募管理规模已经从2016年一季末的700多亿元,下滑到最新的255亿元。从规模端排名看,其在基金公司中的排名也从上轮牛市中的20多名下滑到现在的60多名。
形容过去几年的宝盈基金,外界多会用“管理规模下降”、“人事变换频繁”、“管理混乱”等并不好看的字眼。“很多事情都是历史,也许未来都不会再发生了。我希望外界能够给予宝盈更多的时间。这些负面声音短期内对我们确实有一些扰动,我们打算以时间换空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杨凯对记者表示。
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杨凯之前,宝盈刚开完经营工作会议。杨凯向记者表示,在中期规划上,宝盈要传承价值、稳健发展。
杨凯的信心主要来源于他对宝盈投研实力的信赖。“在投研上,人才的经验非常重要。第一,宝盈中层干部的平均从业年限在十年以上,队伍很成熟;第二,宝盈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也在十年以上,队伍素质高。”
据杨凯介绍,现在整个宝盈的投研班底,就是2010年至2015年时期的核心投研班底。这个团队的磨合少则4、5年,多则7、8年,互相之间很有默契。虽然当时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在2016年、2017年陆续离开了,不过接手的大部分是公司培养的核心成员,包括基金经理肖肖、张志梅、李进、张仲维、李建伟等。
团队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做得比较扎实。所有中信一级行业都有专门的研究员覆盖,并形成几个核心的研究小组。对于重点的行业,会进一步细分。比如消费行业,不仅涵盖食品饮料行业,像白酒这样的重点细分行业也会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跟进。
稳定整齐的投研团队和成熟的投研体系不是一家新基金公司通过招兵买马短时间能够达到的。
宝盈的进化:双轮驱动,风格多元
今年宝盈旗下基金业绩改善,很多人认为这是市场又回到成长风格使然。杨凯表示,实则不然,其实这是积累的结果。
“宝盈之前权益一枝独秀,这就好比一辆独轮车,肯定不稳,同时也会给公司的经营周期带来很大波动。”据杨凯介绍,2010-2015年时期,宝盈并不是没想过打造固收业务以及价值风格权益团队,但囿于当时市场极致的成长股风格,这块短板一时很难补起来。“当时赶上成长股投资周期,市场很浮躁。很多投研人员都想去看TMT,不愿去研究金融、地产、食品饮料等行业。”
除在成长股研究领域保持优势外,如今宝盈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最近平安来宝盈路演,因为宝盈是深圳地区持有中国平安市值靠前的基金公司。换作上一轮市场,中国平安是很难入选宝盈前十大重仓股的。”杨凯向记者表示。
杨凯继续说道:“我们也是金融、食品饮料、地产的坚定持有者,今年基金经理肖肖在地产股上也赚了很多钱。从大金融到大地产、大消费,再到科技行业,宝盈都有成熟的基金经理。坦率地讲,之前三年是宝盈涅槃的三年,现在整个宝盈的综合投研实力基本实现了从极致的成长风格到成长价值并重的多元进化。”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即便目前固收规模不大,不过宝盈已经搭建了以信用研究为核心的较为完备的固收团队。此外,固收产品线已丰富许多,在货基、二级债基、纯债基金、定开债基、短债基金上,宝盈均有布局,今年以来固收业绩也排名靠前。
“宝盈有3.8亿元的风险准备金,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公司货基规模上限是760亿元。目前宝盈的货基规模才100多亿元,上升空间很大。未来货基对公司实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杨凯向记者表示。
打造一家“美”的基金公司
无论是冲击更大规模,还是追求风格多元化,投研人才至关重要。
关于如何提升投研团队稳定性,杨凯踌躇满志地说道:“第一,完善激励体系,兼顾内外部的公平性;第二,宝盈要打造有凝聚力的投研文化。我并不认为基金经理都是在论功行赏,大家都有做事的追求,人才是需要尊重的。否则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再好,也留不住人。”
“目前宝盈整个投研团队有57人,包括权益投资部、固定收益部、量化投资部、专户投资部、研究部、交易部、创新业务部七个部门。我们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是从内部培养产生,对研究员来说,这样也会有个盼头。”葛俊杰向记者表示。
未来的宝盈基金是一家“大而全”的公司吗?新任总经理杨凯却并不这么认为。“公募基金的很多业务我们还没有涉足,比如社保、年金、FOF、国际业务、RQFII、QDII等等。我们先要做好主动管理,成为能力扎实的主动管理基金公司,在此基础上,再去涉足其他业务。未来的宝盈肯定不是‘大而全’的公司,我觉得至少是个具有一定规模并聚焦主动管理能力的‘美’的公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