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意味着在长三角一体化在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顶层规划将很快出台。
长三角目前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且具有人口规模优势,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很可能跻身全球前三甚至数一数二。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若要跃升,一体化势在必行,不论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区域协同都是趋势所在。
根据政治局会议精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
事实上,区域一体化难就难在“一盘棋”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上。从当前体制现实看,区域之间的分割、藩篱甚至掣肘多且难突破。地方政绩考核主要侧重GDP、财政收入等指标,使得地区或城市的财税、基建往往各自为政。各个省市的指标导向势必会限制不同省市之间的企业和生产要素流动,如A省的企业要迁到B省就很难,因为A省的地方政府会千方百计将企业留在当地。
此外,区域内各地在科研、教育乃至户籍相关信息尚未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包括长三角地区人才项目自由申报和人才的相互认证目前各地尚存壁垒;教育资源方面,上海、江苏十分丰富,浙江、安徽等在高等教育和国家科研院所方面相对薄弱,未来需要用魄力打通。
有鉴于此,即将出台的顶层规划,需要在长三角区域内着力实现包容性的区域协调制度。所谓包容性,即在这个区域,最高利益应该是区域利益乃至国家利益,而不是地方利益。换句话说,长三角一体化的系统规划,应从跨区联动格局出发。短期要在生态、城镇化、交通走廊、上中下游产业布局、区域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全局考虑;长远来看,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都应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所幸的是,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相关讨论和规划就开始朝着“一盘棋”方式推进。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称,当前要通过摸清家底,编制好长三角产业和创新资源标识图,把各自产业特色和基础标识出来,既防止重复投入、资源浪费,又推进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比如,把产业集群标识出来,各地产业发展要有所侧重、有所分工,真正形成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集群。
当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医保信息互通,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已行至半途。原本,苏浙沪皖从城市到乡镇各级的发展不均,使得医保账户水平和待遇不同,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也就各有高低,而加快信息互联与互通,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医疗机构、患者的普遍诉求。近两年,上海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医联体建设,目前已建有医联体40余个。统计显示,从2017年到2018年底,在上海住院就医直接刷卡的宁波参保人员接近1.4万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一体化需要克服的障碍不少,但经济趋势不可违,决策层要做的是清理阻碍要素流动的机制体制,正如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旦制度层面完成清理,市场和企业自然会做出最优的选择,长三角将形成更强实力,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