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连续三年!银行保险业治乱象整治再袭,剑指8类金融机构,这一领域首当其冲

2019-05-18 06:59:05 和讯名家 
 
连续三年!银行保险业治乱象整治再袭,剑指8类金融机构,这一领域首当其冲
  新一年的银行业保险业治乱象行动又开始了!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制定了涵盖银行、保险、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八类金融机构的重点整治领域。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2017、2018连续两年的银行业保险业治理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后,为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防止市场乱象反弹回潮,今年新一轮的治乱象行动又将开始。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2017、2018连续两年的银行业保险业治理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后,为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防止市场乱象反弹回潮,今年新一轮的治乱象行动又将开始。

  虽然这八类金融机构整治的重点各有不同,但从《通知》罗列的重点检查问题的类型看,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需自查整改的问题均属于各类机构屡查屡犯的重点、热点,如针对汽车金融公司,就要求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收费、经销商贷后管理不足”等问题,这也与近期西安奔驰女车主曝出的汽车消费金融行业乱象有关。

  二是公司治理、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成各类机构检查整改的共性问题,足见监管部门对这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其中,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股东资质和权利、股权结构和资金来源、“两会一层”等问题;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则重点检查金融服务民企、房地产行业等情况。

  对推高融资成本、干扰货币信贷传导坚决打击

  按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对照工作要点开展自查自纠,各银保监局组织实施监管检查,尤其对对人为拉长融资链条、推高融资成本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顶风而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干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扭曲市场行为的投机性业务予以坚决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治乱象整治工作除了圈定针对八类金融机构的重点检查领域外,还要求巩固前期治乱象成功。具体来说,开展对2018年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责情况“回头看”。

  “回头看”的重点在以下三方面:

  一看问题整改。整改工具箱是否健全,是否存在简单一刀切的问题;整改措施是否对症恰当,是否存在上题下答、下题上答现象;整改措施是否执行到位;整治之后是否存在反弹反复。

  二看问责处理。是否建立起明确的问责机制、标准、程序等;是否存在问下不问上、简单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情况;是否将问题情况、整改情况与人员绩效考核相挂钩;对监管机构明确责令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是否严肃追究。

  三看机制建设。是否从激励约束机制、制度规程、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深挖问题根源,补齐制度短板,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从根本上杜绝屡查屡犯、边查边犯问题,有效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

  此外,为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银保监会上述负责人表示,保持定力与把握力度相结合,2019年整治工作要坚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治乱象,保持定力与把握力度相结合,既坚持对市场乱象的“零容忍”,又主动适应宏观形势变化,把握好节奏力度,严防处置风险的风险。

  光大信托总裁闫桂军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经历了去年市场大起大落的“洗礼“后,不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市场参与者都更加理性克制,监管基调更加松紧适度,市场渐入良性发展,大家都按市场规律平稳推进业务。

  银行业圈定五大领域16条整治重点

  银行依旧是2019年乱象政治工作的重点领域,《通知》明确了针对银行业涵盖股权与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重点风险处置五大领域共计16条的整治重点。

  与《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相比,内容大体重复,但2019年工作要点也有新的内容,尤其是涉及银行业的整治重点新增内容较多。如对票据违规行为的排查更细致,包括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尽职调查不到位,保证金来源不实;利用票据业务调节存贷款规模及资本占用等监管指标;以利率倒挂等形式办理贴现业务,开展资金套利等。对不良资产管理的排查新增逾期天数要求,即人为操纵风险分类结果,隐匿资产质量;人为调整贷款逾期天数,规避逾期贷款入账要求。此外,还包括新增排查结构性存款通过“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不规范、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未严格执行整改计划等新内容。

  具体来看,券商中国记者从中挑选出以下值得关注的违规行为:

  1股权与公司治理方面

  股东资质不符合监管要求;以非自有资金入股;股权登记、质押、关联交易等股权事务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

  未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未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存在一把手“一言堂”情形;未按监管规定修改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2宏观政策执行

  贷款审批中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与国有企业不一致;人为调整企业标准形态,规避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指标等。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未严格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片面追求贷款投放额度;存在“见户即贷”“户贷企用”“重放贷、轻管理”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偏差,违规上浮扶贫贷款利率,扶贫信贷资金被挪用等。

  违规融资放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规向列入重点关注企业名单或资产负债率超出重点监管线的国有企业新增融资。

  3信贷管理

  利用票据业务调节存贷款规模及资本占用等监管指标;以利率倒挂等形式办理贴现业务,开展资金套利。

  人为操纵风险分类结果,隐匿资产质量;人为调整贷款逾期天数,规避逾期贷款入账要求。

  4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

  发行的新产品存在风险隔离不到位、池化运作、相互调节收益、刚性兑付、投向限制性领域、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或违规销售等问题;老产品发行规模违规突破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通过同业投资或吸收保险资管计划等虚增一般存款。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相关业务不规范;违规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

  5重点风险处置

  未按要求制定异地非持牌机构清理规范方案、清理不彻底;对不符合持牌要求的经营性机构未压缩业务存量并按期并入当地分支机构或撤销。

  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与客户不当资金往来等;利用机构名义、印章、场所等,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资金、服务等。

  公司治理连续两年位居治乱象首位

  2017年,银行业保险业治乱象的重点在于乱搞同业乱加杠杆、资金空转等业务层面,但自去年以来,整治乱象的内涵进一步升级,侧重点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因此,公司治理已连续两年成为乱象治理的重中之重,《通知》对八类金融机构罗列的整治范围中,排位靠前的无一例外都是关于公司治理。

  例如,针对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通知》要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股东虚假出资,入股资金来源不合法”、“董监高履职前未取得任职资格,兼任不相容职务,关键岗位长期空缺”、“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中风险与合规指标占比过低”。信托公司则要检查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行不当利益输送”、“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中风险与合规指标占比过低,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不健全”等。

  2018年4月中旬,成立不久的银保监会就专门召开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会上就“点名”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问题表现得更突出,其中股东股权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机构的股权关系不透明不规范、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等。

  可见,公司治理是治理乱象的重点,而股东股权又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股权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根源,健康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因此,要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就要从股权着手。银保监会方面就曾表示,要严格规范股权管理,坚持长期稳定、透明诚信和公平合理三条底线。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曾表示,有效的公司治理,不能是简单追求利润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而应是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共同治理“,既做到防范内部人控制,也要防止一股独大、外部人不当干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