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结构性经济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性金融供给侧改革——对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读

2019-05-19 11:13:45 和讯名家 
  文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 伍超明 胡文艳

  正文

  事件:5月1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当前和未来货币政策的工作重点、市场热议的货币政策问题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指引,我们针对其中的核心要点进行解读。

  一、全球经济环境整体趋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本次报告对于经济增长的表述,较2018年四季度要乐观一点,但同时透露出谨慎和担忧。报告认为,2019年一季度,国内信用收缩明显缓解,同时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好于预期。但同时认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国内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具体来看:

  一是对全球经济金融动荡、下行担忧提升。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整体趋紧,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同时多种不确定性交织或放大各经济体的脆弱性,这意味着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亦将有所增加。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边际转差,首先体现在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偏弱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而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应对空间有限;其次,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逐渐显现,各国企业选择推迟投资决策或考虑调整供应链,导致相关上下游面临需求放缓冲击;最后,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加速积累,而各经济体杠杆率偏高、金融资产价格处历史高位,经济金融动荡将加大危机爆发的概率。

  二是强调国内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突出,亟待改善。从中长期视角看,国内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速在近十年来有所下降,而未来在人口和资本边际收益率降低的制约下,其仍有下行的压力。因此,报告专门撰写“经济潜在增速分析”专栏,指出人均GDP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受技术进步、制度、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越大,未来我国提升潜在产出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短期视角看,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报告指出,“国内部分传统支柱产业进入调整期,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增长有所放缓,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赖较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当前经济增长对于流动性的依赖仍较强,该经济运行模式将导致宏观杠杆率继续攀升、加大经济金融风险,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是认为国内物价上升压力有所增加。当前国内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其面临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未来或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面临猪肉价格上涨的冲击,“近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较多,对猪肉价格影响较大”,我们预计“猪周期”全年将提高CPI约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将受到国内外因素的推高冲击,报告指出“国际原油价格逐步走高,国内成品油、钢材等工业品价格也有所回升。此外,减税措施还可能对不同部门的物价指数产生不同影响”,国内减税对PPI的影响,我们预计年内将推动PPI抬升0.7个百分点。此外,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大,也将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因此,报告指出要对物价未来的变化持续监测,且未来的货币政策亦要根据价格的变化及时预调微调。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问题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特点,报告强调,国家采取的应对思路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坚决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稳需求将主要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补短板和提升消费需求三个方向发力。第一,着眼于需求端,落脚到供给侧,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制造业投资需求;第二,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稳定基建投资需求;第三,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着力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居民收入差距,增加有效消费需求。

  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两轨合一轨”渐行渐近,实际利率大概率将有所回落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思路和逻辑,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结构性经济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性(金融)供给侧改革”组合。因此,货币政策亦将紧紧围绕“国内经济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这一核心逻辑展开,整体货币政策取向仍将是稳健松紧适度的,央行将坚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将更多地运用结构性、定向的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相匹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总需求。

  但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多种不确定性交织,一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或价格波动加大时,货币政策不仅将及时预调微调,而且留出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和余地,以应对不确定性。如报告指出,“目前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稳健货币政策只适用于正常情况,而非特殊情形。针对具体政策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理解。

  第一,何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认为可以分中长期和短期指标来衡量。从中长期指标看,就是要维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报告指出,当前三者处于相匹配阶段。从4月份数据看,M2和社融增速均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M2和社融增速大概率不会大幅提升,意味着不会“大水漫灌”。从短期衡量指标看,判断流动性是否合理充裕,主要观察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DR007)的变化。当前DR007较年初小幅提升,预计未来或大概率震荡回落。

  第二,未来货币政策在“量”方面将有何举措?定向和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为巩固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成果,在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目标下,总量上全面宽松的概率不大,但结构性、定向宽松政策将继续推出,以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力度和范围;二是创设并按季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直接有力地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三是规模更大、惠及面更广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有望继续推出,不排除央行将进一步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第三,未来货币政策在“价”方面将有何亮点?利率市场化改革值得期待和关注,报告特辟“稳妥推进‘两轨合一轨"专栏。我们认为,未来利率大概率仍有下行的空间和必要性,且实现的途径大概率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来完成。专栏指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稳定,贷款的实际利率受风险溢价影响较大”,导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要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利率水平,需降低风险溢价,为此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降低风险溢价,并进一步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报告指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重点是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尤其是信贷利率的传导”。为实现这一路径,要求金融机构在资产端按照市场利率对贷款进行定价,目前国内逐渐形成了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可以说基本具备了建立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的基础。其中,Shibor已对国内同业存单、利率互换、债券等产品的定价发挥着重要基准作用;LPR推出5年多以来,“其市场认可度和公信力均逐步增强,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国债收益率更是市场化无风险利率的代表。因此,未来“两轨合一轨”大概率将以上述短中长不同期限市场基准利率为基础,加快推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行为进行自律约束;扩大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在银行负债端的占比,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均是深化利率市场化,实现“两轨合一轨”的重要延申内容。2019年一季度,国内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在上升,部分市场利率亦有所抬升,未来适时回落既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亦是稳定总需求的内在要求。

  第四,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九次提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足见监管层对此高度重视。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理解,一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以金融体系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致力于通过优化供给,增强竞争改善金融服务;二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与实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的,它并非独立存在,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服务实体的效率;三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风险的暴露与释放,可能会涉及到部分机构的出清和破产清算,存在阶段性的阵痛期,亦或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三、对资本市场影响:三季度股市值得期待,坚定看好下半年债市

  对股市影响有限,市场调整后的估值修复行情需耐心等待,但对三季度仍有期待。一是中美贸易谈判一波三折,短期内预期差对市场的冲击仍有待消化;二是投资者对经济乐观情绪仍偏浓,实体经济回暖仍有待确认,市场预期面临下修风险;三是海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政治局势动荡,美元指数仍处高位,带来负金融外部效应;四是定向降准已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待解,短期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但未来流动性边际偏宽松仍可期;五是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直指提高股票市场地位,制度红利释放、未来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债市最难熬的时间或正在过去,重视二、三季度的增配良机。一是中美贸易争端再起、国内PPI整体仍下行、企业利润率面临回落压力、利率两轨并一轨流动性宽松延后但不会迟到;二是海外宽松已至,美联储年内不加息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年内均已降息;三是国内经济仍处于寻底阶段,债市的调整即意味着机会的孕育,债市短期维持震荡盘整,但下半年坚定看好债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明察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