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届文博会成交额357亿元,到上届2338亿元;从大芬村1个分会场,到本届文博会66个分会场;在文博会举办的15年间,深圳文化产业的平均年增速超过20%……
过去15年,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特色的文博会,在展会规模和影响力方面逐年提升。与文博会同步成长的,是深圳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
从建市之初的文体设施匮乏到后来的“文化绿洲”,再到人文湾区视野下,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在繁荣中国文化产业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目标指引下,深圳行动铿锵,步伐坚定。
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
2003年1月,深圳确立“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开始建立“两城一都一基地”,其中包括覆盖全城、数字化的“图书馆之城”。2007年3月,深圳市属公益文化场馆统一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如此大范围免费在全国范围内属首次。2010年,深圳又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各类文化场地数量共有10246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56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0.45平方米。2018年,《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审议通过,深圳将再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
截至2018年底,深圳650个公共图书馆和295个自助图书馆共同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全市累计持证读者达246.72万人。
“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已位于国内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9%。”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表示,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探索“文化+”为文化产业赋能
在文博会现场,日常少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扎堆出现——在8号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可以看到剪纸、扎染、银器、油纸伞、陈皮、茅龙笔……
“深圳是国际城市,在这里展示我的伞是我最大的荣幸。”借深圳的平台让大众了解非遗技艺与产品,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毕六福的心愿,也是文博会上所有非遗传承人的心愿。
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呈现方式在不断升级、愈发多元。深圳企业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技赋能文化。
这边,文博会内的哈利·波特主题“魔法商店”在持续吸睛;另一边,《流浪地球》电影原版宇航服、地下城造型设计手稿、军用指骨骼被搬上展会现场。在2015年起,深圳华夏动漫打造的动漫明星超级IP“紫嫣Violet”,已经于深港两地举办了多场3D全息演唱会。
从文学到电影再到相应的亚文化,文化衍生的二次元经济、粉丝经济、文创周边在深圳悄然发芽。深圳正在发挥自身改革创新窗口的作用,用自己的渠道、平台、技术,为文化产业赋能,在文化繁荣的基础上探索“文化+”“互联网+”等文化产业融合新业态。
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本届文博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后的首届文博会,也是深圳文化产业再出发的全新起点。
因此,今年文博会新设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馆内,澳门创意展区展示出已有70多年历史的大龙凤茶楼带来的莲蓉酥、龙凤鸡球大包等粤式点心;隔壁香港展区则以“香港创意设计伴随你一生”为主题,展出了香港设计师为人生各个阶段设计的各类产品。
从《熊出没》到《小鸡不好惹》,30多部发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创动漫,是诞生在大湾区的文化科技旅游企业——华强方特集团交出的国际化成绩单。
作为设计之都、粤港之间的地理纽带,深圳有丰富的设计产业链,是大湾区最优质的设计策源地与技术研发地。目前,全市有6000多家较大的设计企业和50多家创意设计园区,深圳企业获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大奖数量连续6年居国内城市首位。
《规划纲要》发布后,深圳在继续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的基础上,正抓紧起草《深圳市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行动方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2020方案”的升级版和加强版,推动深圳文化建设实现新的质的提升。预计到2020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0%。
李小甘表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强化,推动深圳成为创意创新引领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鲜明、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