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说一说中国的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吃惊

2019-05-23 13:34:05 和讯名家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从知乎上发现了“你听过哪些让你沉默震惊的真相?”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想说一说中国的发展现状,可能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和想象。比如以下数字,可能会让你吃惊。

  关于中国的经济规模

  众所周知,电力消费情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对电力的需求量越大。中国一分钟供应有多少度电?有多少价值呢?

  

  《中国电能1分钟的价值》

  仅以国家电网为例。在国家电网100万公里的输电线路里,每一分钟有近800万度电经过。

  一分钟的电能可以:

  可助力全国实现GDP达1.41亿元;

  可驱动1090辆春运高铁全速疾驰;

  可供手机连续抢红包28800年;

  可使480万个房间在空调下四季如春;

  可让一台液晶电视连续播放春晚220年。

  中国的电力,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什么叫“分分钟上亿的生意”。

  关于中国的基建水平

  很多领域可以做到一座城市VS一个国家。

  ——苏州

  苏州一座城的供电量,超过了这些发达国家全国的量:挪威、荷兰、比利时、芬兰、智利、奥地利、捷克、希腊葡萄牙、丹麦……

  ——上海

  由中国交建(601800)、中国建筑(601668)参建的上海洋山港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洋山四期开港后,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等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体量达到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郑州

  郑州北站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心脏”,全球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主要担负京广、陇海四个方向货运列车的货运编组任务,日均办理货车超过36000辆,拥有各种线路228条,线路总长454公里。

  在中国通号的CIPS系统帮助下,郑州北实现了所有货运列车作业全过程的全自动化,论一天的装货量,郑州北站超过整个欧洲。

  另外提供一组2016年的数据统计:

  全球高速铁路,中国建造的里程超过三分之一;

  全球排名前50的超高层建筑,中国建了21座;

  全球排名前10的跨海大桥和集装箱港口,中国建了6个。

  关于中国的经营管理水平

  希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港口,叫比雷埃夫斯港,可谓希腊航运业的基地,也是全球50大集装箱港及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后来的希腊经济……这座港口的经营水平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长年亏损,直到被迫甩卖……

  2016年4月9日,中国远洋(601919)海运集团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口67%股权,在中国人的经营下,仅两年后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中国人接手时,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第93位。

  接手以后,只用了3年,跃升至第36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是中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中海区域的重要枢纽。

  关于中国劳动者的精神

  前面所述的一切之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奉献。

  中国人以勤劳、坚强著称于世。这种精神可以到何种程度?

  吴吉林中国石化(600028)的一位一线工人,在确诊癌症11年的时间里,研发出了55项创新成果,临终时刻捐出了眼角膜。

  18岁,吴吉林初中毕业后成为胜利油田一名维修工;32岁,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33岁,他取得30项革新成果,正值人生最大有可为的时光,却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那一天是2007年11月30日。

  其间,吴吉林有过短暂的恐惧和悲观,但很快就振作起来。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人怎样活也是一辈子,与其让病魔吓倒,还不如鼓起劲来做点该做的事,做点有价值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宽度和厚度。

  确诊癌症11年多来,吴吉林做过大大小小28次手术,每天需服下1公斤左右的中药制剂。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创新创造,累计研发创新成果55项,其中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创造,成了吴吉林的精神支撑,即使在手术恢复期间他也不曾停下。2009年,在刚刚做了肝穿刺之后,他在病榻上完成了已经研究一个多月的“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这项技术让抽油机泵效率平均提高8到15个百分点,先后在100多口油井上应用。

  2011年8月25日,吴吉林准备实施脾脏摘除手术。知道进去手术室可能再也出不来,吴吉林叮嘱女儿:“孩子,你妈妈不容易,以后要好好孝敬她……”又转头对同事说:“我还有两项革新成果眼看就要完成,资料都在电脑里,请交给厂里……”

  “生病期间,他搞了多少新设备、新技术,创了多少效益,我没有算过,但创新却把他的生命从3个月到半年,延续到今天,这个数我天天在算。”吴吉林的妻子王春梅如是说。

  2019年3月11日17时58分,吴吉林因病在家中去世,年仅45岁。次日零时,在油田中心医院,按照吴吉林的遗嘱,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医生小心地将他的眼角膜从遗体上取出。吴吉林说:“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人总是要死的。在我离开人世的时候,能把眼角膜捐出来,也算是活这一遭的最后价值。”

  编辑 | 王嘉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