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行两会领导周末最新表态!金融监管将如何发力?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行至哪一步?七大看点尽在掌握

2019-05-26 07:10:23 和讯名家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25日至26日举行,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给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的论坛以“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为主题,探讨中国经济金融的当下和未来。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是众多会议论坛中规格最高的活动之一,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嘉宾重磅,汇集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在金融业界、学界及传媒界引起极大反响和广泛关注。论坛每年均会邀请一行两会在任主要领导出席并发表演讲,是一窥金融业发展格局的窗口。

  证券时报记者整理了出论坛上来自一行两会嘉宾的主要观点:

  1.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有效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重约束”。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2.要下大力气补短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善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资产定价、缓释风险的作用。

  3.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发挥政策合力,从信贷、债券、股权方面“三箭齐发”,帮助小微和民营企业翻越“融资的高山”。

  4.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已基本落地,将加快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

  5.中国金融体系一直存在三个“两难”问题。金融业事实上面临着服务实体与承担风险的“两难”;价格管制则融资难,放开价格则担心融资贵的两难;加杠杆则引至未来的风险金异步膨胀,而严监管去杠杆则可能使当下的风险显性化的两难。

  6.要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产品灵活性,提高复杂性和避险性。

  7.金融监管是维护市场安全稳定的基础,要提高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和有效性,金融监管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预期,有效增强市场信心。

  看点一: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基本含义就是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目前来看,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82万亿元,同比多增7912亿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小微和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

  陈雨露表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有效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重约束”。他介绍了央行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社会信用收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表示,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具体来看:针对流动性约束,人民银行通过多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释放中长期资金,确立“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针对资本约束,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开展首次操作,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提供流动性支持,正向激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针对利率约束,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尤其是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

  看点二: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的重要维度,针对资本市场建设,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要下大力气补短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分别是11.5%和16.4%。到了2018年大概是17.9%。当然这个数据远远低于以直接融资为渠道的美国英国等其它国家。这个也能看出来在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陈雨露表示,央行方面也为此做了多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债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优质民企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2019年4月彭博公司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

  二是积极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2018年6月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专门支持债转股。截至2018年末,债转股累计落地3644亿元,涉及企业185家,涵盖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推动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内生发展动能。

  三是积极配合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完善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资产定价、缓释风险的作用。

  看点三:“三箭齐发”助力普惠金融

  有效缓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部分小微和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既有周期性、结构性、政策性方面的原因,也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实施,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

  陈雨露介绍,央行探索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信贷、债券、股权方面“三箭齐发”,帮助小微和民营企业翻越“融资的高山”。

  第一支箭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定向降准、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覆盖面、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手段,为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投向提供中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第二支箭是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坚持精准支持,为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第三支箭是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研究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政策措施。

  同时,督促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机制,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增强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看点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2018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强调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人民银行易纲行长随后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陈雨露介绍,目前,绝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在持股比例、新机构设立、业务范围拓展、金融市场开放、银行卡清算、非银行支付、信用评级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国内外金融界的积极评价。近期,银保监会又宣布了近期拟推出的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

  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的开放措施;二是加快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看点五:中国金融业一直存在三个“两难”问题“问题导向决定了政策导向;政策导向基于并决定了金融体系的整体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使金融体系发挥其服务实体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两大本原功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问题导向决定了2018至2019年的金融政策导向,当前对金融工作的部署正是基于中国持续存在的三个“两难”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巨额金融总资产,但发展质量不够,大而不强?2018年年末金融业总资产268.24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68%,都是全球较高水平,都是全球较高水平。但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小、占比低、逆差持久、竞争力不足,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并不高,国内和国外地金融市场还未充分贯通。实际上金融业增加值已经包含了风险溢价,换言之金融业事实上面临着服务实体与承担风险的“两难”。

  第二,为什么我们国家流动性分配但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货币进入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不畅,创新表外业务嵌套复杂,价格僵化,利率双轨制仍然并行,存贷宽还存在着基准利率管理,商业车险价格长期保险预定利率的限制仍然存在,这就导致了价格管制则融资难,放开价格则担心融资贵的两难。

  第三,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最完备的金融管理体系,但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形势仍然严峻?宏观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结构性风险仍然较高,经济下行可能引发债务偿还风险,房地产价格波动会带来资产价格的贬值风险。在微观上金融创新形成了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金融机构的关联性增强,促使风险同质共振,这就导致了加杠杆则引至未来的风险金异步膨胀,而严监管去杠杆则可能使当下的风险显性化的两难。

  看点六: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

  阎庆民表示,金融要素的供给最终要以金融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要注重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可获得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目前,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出于利润和安全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忽略了我国实体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金融机构应从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增强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去年,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中央高度重视,相继推出各项缓解措施,包括人民银行设立了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也优化了循环授信和贷款业务。但是可能感觉这个灵活性方面还是不够。

  三是要提高金融产品的复合性。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受所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千差万别。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化”、“同质化”增加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负担,金融机构可考虑研发复合型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

  四是丰富金融产品的避险性。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仅是融资,还要考虑怎么避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包括利率的风险。要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以更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和提供更多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

  看点七: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金融监管是维护市场安全稳定的基础,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阎庆民就该问题提出四点看法,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多变,监管机构目标多重,政策有效性降低。金融监管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预期,有效增强市场信心。

  首先,增强金融监管的一致性。金融监管水平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既不能因为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反过来讲也不能监管过于超前而制约了金融要素供给。

  第二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主要是在分业监管前提下,如何在金融委的领导支持下,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第三是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其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第三,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第四,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第五,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第六,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第七,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短期融资券等)。

  第四是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安全性。要始终坚持党对金融监管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和分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稳妥处理好股票质押、债券违规、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安全。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