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色列区域合作部部长TzachiHanegbi曾表示,在以色列科技领域投资中,有13%来自中国。]
在中国大力发展高科技创新产业的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创业者将“车库”搬到中国,来掘金中国市场,对于他们而言,资本和产业资源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60岁的以色列海法大学前校长DavidFaraggi退休后,就和妻子举家来到上海,成为首批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创业者之一。和DavidFaraggi一样选择入驻创新园的还有以色列孵化器StartupEast、Trendlines集团、立乐教育、上海创瑞投资等。
文化鸿沟是最大挑战
作为连续创业者,2016年AmiDror来到中国和田会军联合创立了中以共创公司立乐教育,这是一家扎根上海、面向世界的青少儿编程在线教育公司。在专访中Ami告诉第一财经,中国市场巨大且发展迅速,从科技角度而言,中国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例如数字支付,对于希望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的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不容忽视。
作为科技创新之国,以色列一直受中国资本的青睐。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139亿美元,增长6%,其中,中方出口93亿美元,增长4%,进口46亿美元,增长10%。而中国在以投资额达到约75亿美元,成为以色列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对以色列科技领域的投资增长尤为显著。
据以色列创投研究机构IVCResearchCenter统计,中国对以色列科技投资逐年上涨,2018年达到3.25亿美元。2018年以色列区域合作部部长TzachiHanegbi曾表示,在以色列科技领域投资中,有13%来自中国。而据中国以色列商会统计,近20年来,中国在近30个科技领域内对以色列一共进行了138笔投资,完成全面收购项目17个。
Ami认为中以之间的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资本对以色列进行投资。第二阶段是将以色列技术在中国进行商业化落地。第三阶段是从创业的第一天,中以力量联合共同创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公司跟随这种模式。
不过远赴中国进行创业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文化鸿沟是最大的问题。”Ami告诉第一财经。公司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十人的团队,Ami召集大家开会,谈到公司要做ABCD,公司同事认真做好笔记,回去加班加点两个礼拜就完成了。团队本以为会得到Ami的夸赞,没想到Ami却表现得非常失望。
因为在以色列,当老板和同事讨论要做什么,同事一定不会因为他是老板就照做,而是会反问为什么要做ABCD不做其他,为什么不能有其他方式去做。如今公司所有的管理层都和Ami说过NO,Ami也鼓励大家去挑战他。
“由于文化落差比较大,以色列创业项目来中国,主要对资金和产业资源比较感兴趣,传统的土地、税收和人才政策对于以色列创业者的吸引力有限,在提供场地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产业资源彻底对接是更为重要的议题。”上海创瑞投资董事长唐浩夫表示。
以色列创新启示
在以色列这个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0.2%的弹丸之地,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这样的创新密度吸引了海外市场的关注,令无数的投资者趋之若鹜。
除了以色列人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外,以色列政府在打造创新环境方面的探索,是更值得借鉴的经验。
以色列的孵化器体系独具特色,通过严控孵化器数量和规范运营模式,让进入和退出壁垒更为严格,孵化成功率高达50%左右,成为产业创新及高速发展的“技术采购超市”。
据唐浩夫介绍,在以色列国家级孵化器的定义是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资助私人部门成立的创业培育机构。凡是通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认证的孵化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将为其出资85%,而私人投资者仅需出资15%。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会提供为期2年的新创辅导计划,并同时提供50万到8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如果企业创新成功,并成功进入市场募资,再逐年将3%到5%的公司营收归还政府,若失败则毋需归还。
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投资者只需要拿出15%的资金就可以获得50%的股权,创业项目可以获得资金、办公室和产业资源的支持和辅导,而政府出钱不占股,承担了不少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