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专家学者共议新金融风向

2019-06-24 14:35:47 和讯 

  最近两年,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金融行业迎来发展大变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技术持续发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不断增强,新技术的赋能促使新的金融业态产生,新金融呈现出更具活力和效率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行业的监管也在不断加码与升级。

  行业巨变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如何塑造理财新格局?互联网新金融平台快速前进中又该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关系?投资者的理财策略该如何转变?

  6月21日,由蓝鲸财经主办的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在上海再度启幕,本次活动围绕“新金融下半场,如何打动投资者?”为主题,以演讲、圆桌论坛的形式,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媒体人共同探讨新金融下半场平台的责任和挑战。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专家李勇坚、花生米富CEO崔毅龙、新流财经主编任桂洁出席并进行演讲,与会专家妙语连珠,贡献了精彩观点。

  专家学者共话新金融

  当金融尝试把部分业务托付于科技时,代表发展方向的罗盘就指向了金融科技。科技赋能之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金融平台搭载了一个高效益的运行模式,既降低了准入门槛,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强化了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益,又让普惠金融变得更加简单。对整个新金融行业而言,科技的含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深刻。

  “互联网金融行业从野蛮生长打破经历泡沫再到行业整顿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主持人向小田的开场白简明扼要的总结了新金融的现状。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勇坚进行了演讲。李勇坚指出,金融行业一直是一个信息行业,如果传统金融是“工业时代金融”,那么新金融是“数据时代金融”。新金融涵盖的内容有:数目字管理、信用资本化、普惠金融。

  具体而言,金融科技在本质上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金融科技崛起的意义在于信用资本化、资本信息化,这是普惠金融的关键。数目字管理则实现了制度和技术的统一,其目的是降低整个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本质上不但包括数据化还包括能够实施数据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数目字管理反过来也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李勇坚认为信任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在复制品泛滥的世界中具有的价值越来越高。

  事实上,对新金融平台而言,下半场不仅体现在金融科技带来的变革,还表现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步入新阶段。伴随着网贷平台的迅速洗牌、合规备案的不断推进,行业持续分化。花生米富CEO崔毅龙把这个阶段定义为“中场战事”。他认为,这个阶段所有平台都将迎来新的机会。崔毅龙认为,新金融下半场,投资人的投资意识仍需加强,而平台也需为投资人带去安全感。身处风险较大的金融行业,波动性风险属于常态,平台除了要在风险管控上构建共识,提升能力,还应不断加强筛选优质资产的能力,最大程度上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新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发展规律类似,必然要经历野蛮生长、跑马圈地、自然洗牌、规范发展的渐进式路线。在新流财经主编任桂洁看来,新金融下半场做好资产是打动投资者的好的方向。任桂洁以消费金融在最近几年发展历程中经历的资产、业务演变的例子进行了阐述,任桂洁指出,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呈现出:场景分期盈利难、现金贷流量荒、综合运营成本飙升、监管趋严、巨头效用明显等五个特点,上升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撤退潮,大部分布局不够精良的互联网玩家已经出现了撤退。在任桂洁看来在强监管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劣质平台的生存空间一定会越来越小。

  新金融未来值得期待

  在随后的圆桌会谈环节,嘉宾们围绕“新金融下半场的方向”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随着新金融迈向发展新阶段,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形成新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细分领域也将出现更多的分工与合作。在谈到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上,嘉宾们达成共识,双方的合作与竞争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李勇坚认为传统机构与新金融机构的合作空间较大,特别是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上能发挥出明显的联动效应,普惠金融发展上的痛点和难题需要双方合作解决;任桂洁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机构在各自合适的角色定位下发挥优势、经营合作,这对行业来说是利事。崔毅龙则是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新金融不能缺少技术的支撑,而传统金融积累下的监管能力和制度优势是新金融所缺少的,这些都是有益补充。双方各取所长、双向合作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于未来,嘉宾们达成共识新金融仍然值得期待。一方面整个金融市场需求广泛,新金融的发展能够解决需求。另一方面新金融具备的技术优势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在监管层的严监管下,新金融具备仍有很大的空间。

  面对监管和市场的双重挑战,新金融平台必然经受磨砺,但只要合规经营,守住底线,切实实际的解决用户投资需求,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发展,那么新金融的未来与前景是值得期待的。蓝鲸财经旨在通过举办此类活动,与知名学者、资深从业者、财经媒体人一起,共同探索穿透行业发展的迷雾,标定新金融未来前进方向。(完)

(责任编辑:汪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