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电影安全法则

2019-07-08 09:56:03 和讯名家 

  作者 / 吕世明

  “现在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拍不拍的问题,我们并不惧怕什么,但目前来看,真的不知道未来中国电影何去何从。”

  政策注定会时松时紧,也仍然会存在其他对中国电影指手画脚的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制作影视作品无章可循。

  畏手畏脚、瞻前顾后虽然会降低风险,但也可能错失未来在中国电影市场立足的根本。以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演变和推进的速度,下一个被市场淘汰的肯定是冬眠无作为的公司。

  想在中国拍电影赚钱,势必要遵循中国特有的法则,这并不是一种妥协,拍电影也不用刻意去献媚,在一个安全线内做最大的冒险才会相对更稳妥。

  那么这一条安全线究竟在哪里呢?

  回归中国的价值观,

  击碎他、再重建他

  这几年电影局和负责电影审查的机构其实是一直在致力帮助和促进中国电影的进步和发展,虽然从表象上来看,有多部影视作品因为“技术原因”和“介质问题”不能如期上映,但审查并不是中国电影现阶段问题的根本原因。

  审查制度在不同导演和编剧口中有不同的说法,这种争议从根本上来看,恰好说明审查制作本身并没有致命的问题,他的标准其实是相对统一的,其核心在于大部分电影本身就存在有悖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弊病。

  拍sir一直在提倡和强调:中国电影人要做“中国式大片”,要做情绪化的电影,要让观众情绪有释放、有宣泄,这其中的根本便是核心的价值观。

  很多观众特别讨厌“格式化”和“脸谱化”的教条主义,这也让很多电影人陷入了一个怪圈,暨不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去宣扬价值观,只想“买惨”、揭露黑暗,这本身既是对“审查机制”的挑战,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轻蔑。

  当然,电影创作的自由是必须尊重的,但电影并不简简单单只是电影,他势必要承载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部门会忌惮电影的影响力,虽然电影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用。

  仅从电影创作本身来看,好的一部电影,必须有极为鲜明的价值观体现,这种价值观一定是能够被更多人“欣然接受”的,当然他的铺陈是需要一个过程和变化。

  按照传统的价值观来看,《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饰演的文佳佳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甚至会被舆论拿出来“大搞特搞”一番,《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同样如此。

  这两部影片的确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贪腐人员的小三、有不洁情史的“潘金莲”,在以往影视作品中是难以去表现的,但两部影片最终用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将人物重新去树立起来,正所谓对价值观击碎后,能够用观众信服的方式去重建。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其实可以解读的是统一标准的再次体现,相关部门仍然希望“红线”不能去触碰和违背,现实生活中“错误”同样不希望在电影之中“大肆宣扬”,虽然之前有影视作品也会有打擦边球的剧情,但这次的确是触动到相关部门过于敏感的神经了。

  当然,仍然会有很多人在诟病自己要去面对审查制度和各个部委的刁难,反过来试想一下,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似乎一直都存在着“不容别人揭短”的陋习。

  可能作为电影人的你我他,都有过去找朋友、通过关系删掉负面评论和信息的情况发生,其实这本质上和相关部门对于部分电影的态度如出一辙,大家都不想自己的问题和缺点通过他人的渠道被表现。

  在中国拍电影像过河,

  裸泳、划船、渡桥全凭自己本事

  在中国拍电影,其实很像过河,湍急的水流像审查制度,观众就在对岸,你如何渡过河水、迎接大家等待,是有多个途径让你选择的。

  很多人摸不清形势、不知道深浅,采取裸泳的方式,差不多大部分的独立电影和直接公开挑战权威”和“体制”的电影大都特别容易被水流带走,一些具有高风险题材和触碰“维稳”底限的影片,即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难有好的市场空间和观众支持。

  划船的风险相对小,也容易快速的接近对岸,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商业片的操作思路。

  但问题在于,稍有疏忽,或者掌舵人对于河水中的暗流、漩涡有所遗忘,对于之前搁浅翻船的项目没有足够重视、更多的研究,那么自己的船在水中不停打转,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划到对岸。

  对岸的观众要么是等不及,要么是船已经被河水带到远离主要观众的下游。

  最稳妥的方式仍然是渡桥,只不过观众对于这种常规化、格式化的电影已经见怪不怪,这种不痛不痒的影片虽然用了“安全”的方式拍摄,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市场反馈很难达到理想。

  其实无论用任何方式都可以渡过河流,只不过是一个风险大小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裸泳者成功登岸,好的掌舵者对再激流的河水也能如履平地,那么大家对于规则遵守和维系便是中国电影安全法则的体现。

  最近几年真正称得上独立电影并取得成功的其实只有《冈仁波齐》,要知道这部影片是导演张扬很随性就拍摄出来的,不过这种随性是基于导演多年的个人经历和宗教信任凝练出来的。

  看似简单的的《冈仁波齐》,普通人可能不知道也不了解,在中国内地,拍摄电影但凡涉及到少数民族,特别是藏回蒙维吾尔等远离政治核心地区的大民族,其苛刻程度远比大部分国产电影要困难。

  同样,照理来看,在公安部大力“打黑除恶”的态势下,表现黑恶势力的两部影片,他们的命运并不完全相同,《“大”人物》在今年年内上映的国产片中表现出色,《东北往事之二十年》则迟迟不能上映。

  要知道,《大人物》是改编于韩国电影,并没有那么好的知名度和观众基础,也不算很接“地气”,但他的途径和渠道是正确的,他的表现和结局是符合相关部门希望的。

  能够看到,即便大家会认为这些影片在刻意迎合一些部门,但实际上,对于规则的理解往往是有助于电影安全降落,同时并不会因此被观众和影迷抛弃和鄙视,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把握机会,

  中国电影最大的空窗期即将到来

  在吴京的《战狼》系列已经取得成功之前,大部分人都还觉得是吴京的运气和小粉红的狂欢,丝毫没有想到中国电影的整体趋势已经在改变,这个情况在《流浪地球》拍摄期间也发生过。

  很多的中国电影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太保守,太去追求安全,反而是大部分项目开得太随意、以往一把手一锤定音、频开红灯的情况被各种关系、各种人所影响和左右。

  那么看起来用“分担伤害”的方式去做电影,理论上是降低了风险,数家、十数家甚至数十家公司搞一个团体做电影,看起来是没有风险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把所有的风险分散到各个公司身上。

  今年国庆七十周年、2021年党的百年大庆,势必会存在更多项目“被搁浅”,对于这部分项目可能是遗憾的,但对于仍然掌握未执行项目和有存量可调用资金的公司来说便是非常好的机遇。

  当然去跟项目永远是没有出路的,大部分公司还是不具备像中影、北京文化(000802)那样的实力耐心熬个三四年拍摄《流浪地球》,一般公司是不可能在一个项目上耗费超过两年的期限。

  看到了陈可辛拍摄《中国女排》热度高,并不意味这你可以去拍体育人物相关这样的电影,《攀登者》可能也只有一部,后续继任者是需要更新的内容去做开拓。

  看起来新类型是具有风险,但在目前而言,新类型的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反而是巨大的。这也就需要中国电影人,把握所有能把握的机会,在这个市场淘汰速率增加的今天,利用即将到来的空窗期去制作“安全性”“吸引力”更高的影视作品。

  中国电影其实一直都是在战战兢兢地向前走,我们的安全线一直都没有变化,这个规则和市场机制在长久以来一直都在最大可能性上保护着中国的电影的稳定发展。

  但伴随着市场的开放,观众眼界的开拓,包括观众影迷接受能力的增强,以往这种“小心使得万年船”的审查方式已经逐步落后,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有一条在固定期限内可以实现相对稳定的法则。

  仍然希望有一天,中国电影人可以学会对规则的尊重,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拍摄自己价值观的故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