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布了消息,决定于9月16号公布全面降准0.5%,这次降准的力度非常大,50个基点,通常降准这样的大杀器,一次都是25个基点。
同时除了全面降准之外,还公布了定向降准,为促进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央行还决定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所以这次是普降和定向降准的双向降准,力度不可谓不大,简而言之,钱来了~
总之这次放水,不但真的来了,而且流量特别大~你懂得。
那么央行进行资本敞口调整的大杀器,有降息和降准两个,降息很凶,但降准更凶,因为降息是通过行政引导,而降准,则更加接近于行政指派,所以降准对于释放资金敞口来说,比降息更加凶猛,也更加直接。
一、国家央行是怎么通过降息来影响资本敞口的
降息是一种相对来说会比较温和的资本调控手段,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降息反而是温和的,这个其实要看怎么对比,最起码对比降准,要温和的多。
资本储蓄在银行里面,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最强力的手段就是降息和降准。
降息是通过降低储蓄利率,去刺激资本降息储蓄率而转向消费和投资。
说的直白点呢,是相对温和的,因为属于行政引导,改变利率环境,利息降低了,你要继续愿意存在银行里,那你就存,如果觉得利率太低,那么你就拿去投资或者消费好了,主动权在储蓄资本自己手里。
所以通过降息的方式去释放流动性,属于资本掌控率较高的周期使用的,这句是重点。
坏处是,央行利率调整,在当前货币全球化时代中,在与其他对标货币的利率结算中,不太有利,会降低人民币相对汇率稳定性。
换句话说,降息释放流动性较为温和,属于行政引导,对国内经济影响较轻,但坏处是,引导性较差,资本自主性较强,且对汇率压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什么是降准?
央行的降准降低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就是RDR,就是RMB Deposit-reseve Ratio,中文全称是人民币存款储备金率。
用途呢,是各具有吸储属性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等,为了应付储户兑换,而需要存在央行里的钱。
银行靠什么赚钱呢?就靠放贷赚钱,比如说银行吸储一个亿,那么既不可以一个亿都存在金库里不动,那样靠什么赚钱?靠什么支付储户利息?
所以银行如果吸储一个亿,金库里是绝对不可能有一个亿的。
那么银行会不会把一个亿都放出去?也不会,因为如果都放出去了,储户要提款,那怎么办?金库里没这么多钱,那凉了,就出现挤兑了,事情就大条了。
所以必须要留一部分钱在金库里应对提款,这部分钱,就是准备金,这在各国都是有着明文规定的,法定储备金率是多少,银行吸储了多少,就要按照法定的储备金率的比例,存到央行的法定账户里面。
降准,就是把各大银行存在央行账户里的储备金,按照降低的储备金比例,再按比例返还给银行。
比如工行今年吸储一万亿,法定储备金利率是15.5%,那么工行需要存1550亿到特定的开设账户里面,这部分钱是工行没权利动的,属于央行直管。
那么这次降准0.5%,那么央行会从工行的储备金利率账户里面的1550亿,抽出50亿返给工行,而工行这时候可以用来放贷的钱,就多了五十亿。
目前法定准备金率是多少呢?由于大银行和小银行准备率施行双轨制,所以大小银行之间的准备金利率有差异,但是现在是差不多11左右。
有图有真相。
这就是降准,当然降准可不单单是银行,还包括其他的金融机构,不过我们这里重点说的是,银行,所以姑且当银行来看吧。
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银行的存款是银行的钱吗?不是,那是银行的负债,钱是储户的,银行利用储户的钱,在贷款和支付利息之间的差额,才是银行的赚的钱。
所以降准,实际上就是扩大银行负债的一种行政手段,属于信用扩张。
降准能让银行的可支配或者说可放贷金额总额变大,比较有利于银行这样的金融行业进行利润扩张,但随着准备金率的降低,相对应的,是风控能力的减少。
三、为什么是更暴力的降准而不是更温和的降息?
这次降准骚不骚?骚的一批。
这种情况下这种骚操作,岂止是走位风骚那么简单。
流量大不大?相当大,一次50个基点,就算是降息幅度都是相当大的了,更何况降准。
是使用货币工具的空间很大吗?还是这个图。
那么根据8月20号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的说法。
当前的中国的货币储备金率,按照这个说法,是11%左右,也就是说,这次降准之后,应该是10.5%左右,这数据可记住了,不太好查的。
那么为了控制货币流通总量的问题,以及应对金融兑换问题,尤其发展中国家金融和货币体系相对于成熟发达国家市场要稚嫩,是要保有相对的准备金率去保证金融应对能力,去确保金融安全的。
别去盲目对标,美联储什么的发达国家央行,人家的市场机制比我们要成熟一些,所以需要的准备金率会相对少一些。
上面说过了,使用降息作为释放流动性的,更偏向于利率驱动去影响储户偏向于消费和投资的心理大于储蓄。
可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到,长期M2也就是货币增发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速的历史环境中的遗留问题,导致定向性储蓄货币收益,要远远低于货币增发幅度和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
因此储蓄型货币的利率收益,低于实质通胀的历史,已经很久很久了。
那么储户急吗?当然急,所以除了银行为了揽储,除了储蓄利率之外,还有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组合来吧来吧,小哥哥小姐姐们,都把钱存银行来。
所以不论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收紧,去银行存钱,尤其是大额存款,让你真正能够感觉这特么真的是大爷般的感受~
关键存款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逢年过节有慰问电话,有礼品,行长请你吃饭比亲兄弟还亲。
到了银行办点事情,排队?不存在的。
这种情况呢,估计是是不存在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和待遇,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说你说我最近有个百亿闲置资产准备找个银行存一下~我保证你说八点去,六点钟行长就在门口准备等你大驾了~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这种事儿,想想就行了,毕竟不是一个每一个人的老爸,都叫王健林。
至于说威挨匹通道之类的,那还用说么?去银行排队的那都是散户。
那么银行除了揽储的时候让你感觉到宾至如归,另一种情况也会让你感觉老子没白活,就是让你买各种理财产品的时候。
这些东西和定存是一样的,不到期不提,我从来不买理财产品的,不过估计真要提前提,和定存差不多,按照活期利率这样的较低利率去计算吧,这才是金融的本质。
所以尽管银行理财产品这几年收益率也下来了,但整体来看,还是有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要高于存款利率的。
这些储蓄资本,会受到利率变化而改变中短期方向吗?不能!
你让你老婆把定存的钱没到期就拿出来试试,砂锅大的拳头见过吗?不挠的你满脸花说明你特么在家活的那是相当有地位。
所以利率变化中期来讲,真正影响的是活期储蓄资本变动和资本风向偏好。
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能满足这个时代的资产增值收益需求吗?显然是不能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参与P2P和很多承诺高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了,这就是时代的压迫趋势。
另一方面,因为房地产去库存,导致大量的居民负债率大大提高,储蓄率在快速的下降。
家庭负债率从15%迅速上升至57%,居民杠杆也迅速抬升至历史高位。
所以这个周期内的降息,不是没有试过,而是没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或者说低于行政面降息的预期效果。
这一点,从2015年金融市场爆锤了之后,行政面通过降息的手段去刺激的结果一样,不如预期中那么理想。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这几年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到底做什么能赚钱?投什么可以赚钱。
习惯了无脑买房的国人,在突然限购限售,提倡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之后,一方面是最活跃的一批资本,在限售到期之前,就只能锁死在房地产里面,这是2016年的事儿,按五年限售的大规模资本套牢期到来之前,等吧,2021见。
另一个方面,是经济形势还在持续的下行轨道,手里有着大量现金的人,该如何去投资才能赚到钱,甚至说,不亏钱,这是最关注的。
当前不是社会上资本不充裕,相反,资本非常充裕,那么多企业拿不到钱,不是没钱,是没有给资本市场一个让他们相信投这些企业能赚钱的理由和信心。
再加上比较普遍的房地产去库存之后平均家庭杠杆率的抬升,以及非名义通胀而是实质通胀和以及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当前银行中普遍的规模性储蓄,能够收到利率影响的储蓄金比例在下降,而不受利率影响的应急储蓄金比例则在上涨,所以这个时候用储蓄利率去影响刺激消费和投资,效果一定是打折的。
仅此而已。
这是为什么降息对于基本面流动性进入投资和实体领域效果不及预期的原因。
相反,如果这个时候加息,则效果立竿见影,已经快渴死的企业一加息,就是雪上加霜,得死上一大片。
而降准是啥,降准就是央行允许银行存更少的储备金到银行指定账户,银行可以放贷的钱总量上升了,所以这其实是调动银行信用和可支配额度或者说放贷总额的一种做法。
一个是引导储户,一个是直接返钱给银行,哪个更暴力?
所以无论是去年,今年初,以及现在,选择都是降准这种直接对标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准备金率的做法去释放更大的流动性,而不是降息这种相对温和当更加偏向于导向性的做法了。
同时,还有降息容易让人民币相对汇率承受更大压力的弊端。
所以这个时候,只能是选择降准的原因就在这了。
四、降准工具还能有多大的使用空间?
很直白的回答,不会太大。
一面是当前的储备金率,上面也发过了,不管是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司司长的发言,还是高层的定调,都决定这里还有宽松的余地,但不会太大。
毕竟以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尚显稚嫩的金融和经济市场来说,需要更大的储备金利率去保证宏观上的金融安全和调控主动权,而我们当前的储备金率而言,水准不算很高,官方也说的很客观了,中等偏低,所以使用空间有限。
降准,是用安全系数去换流动性,这个逻辑不知道是不是能get到点。
其次,当前一个是我们的经济基本面,经济增速还在下行轨道,同时局势面也不算很友好,星条国不断的找事情,最近还听说拿着大清发得湖光铁路债券找中国要账,按照美国人的精确计算,所发行债券计算通胀等一系列的因素之后,大概要一万亿美元~妈呀,穷疯了这是?
来,给大家科普下,我都还没见过这债券长什么样,来涨涨姿势~
我的天,美国小哥哥,想钱想疯了吧。
赶紧找张图镇一下楼。
上面是美国人来逗比的,所以这个笑一笑就好。
但问题是,全球当前246万亿美元总额的债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正在越来越接近暴雷的风险了。
这事儿玩起来,那可比P2P暴雷刺激多了,一个是额度更大,另一个范围更广,全球性的。
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九个月买黄金当储备了,别跟我扯没用的,全球央行都在疯狂买黄金储备。
虽然说美国面临的问题最大,但作为中国,也是要面临这样的局面的,这个时候,真的有很大的降准空间吗?
不需要在内外环境都压力很大的现在,留下一些制衡的底牌?
这次降准之后,准备金利率还剩下10多一些吧?
五、降准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吗?
燃眉之急,这或许可以,可如果说释放流动性吧,这几年MLF,SLF这些中期借贷便利的工具,几乎就没断过,年初降准之后断过一阵,又开了。
今年说是收紧,但其实前面七八个月,贷款和货币投放,比去年同期还要多,没看出来多紧。
今年到七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8.8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足足多了八千万,真的紧么?
可问题是,该没钱的企业还没钱。
不是说银根宽松了,就大家都有水喝了的,真正能喝到水的,也就是宽松之后,那些徘徊在到底给不给水线上的那一批。
银根宽松的时候,该没水喝还是没水喝,银根紧的时候,该有水喝的还是有水喝,这个逻辑不知道能不能get到。
唯一改变的,就是那些原本只能舔一舔的企业,现在能喝上水了,这就是徘徊在摇摆线上的那批人或企业会不一样,银行不要考虑坏账率的么?
再说了,现在是经济下行阶段,需要的是结构转型和产业链更新换代,落后产能荣誉产能向有效产能进行蜕变,在产业结构处于中下游向中上游竞速,这是一轮点亮和攀升科技树的过程,受资本环境影响,但更加取决于沉淀和积累。
所以这一轮靠资本刺激,我觉得效果有限。
六、股市会不会大涨
在降准消息放出风声以后,A股周线收了一个中阳,连涨5个交易日,这个周末落实后,预计下周还能挺一挺。
各方都紧急发布看好的观点。
可比较有意思的是,从历史数据来看,降准之后的中期表现,金融市场是跌的多涨得少~
唯一真正好的,大概是降准之后短期内提准的概率几乎为零,资金面迅速转收紧的概率也偏小,这是降准后比较正面的一些消息。
从70周年的政治重要性来说,这个时候打这个牌,到是情理之中的,至于中期表现,市场有自身规律,所以酝酿到了需要的时候,也就够了。
虽然说从近期高层持续对金融市场的重视,以及金融市场密集的行政面驱动力来看,高层意图在房地产市场不能很好的履行金融资本蓄水池这一功能之后,试图把股市打造成新的蓄水池或者说缓冲气垫的意图很明显。
可问题是,就和前面几年扎堆排队去养猪很多人折戟沉沙,再到今年猪肉价格因为非洲猪瘟飞涨,洛阳猪贵之时,又喊话大家去养猪一样,也不是立马就能将猪肉价格下来的。
毕竟,已经拆掉的猪棚,要重新建立,猪仔长成大猪可以吃肉也得需要时间,不是说这边资本下去了,那边猪就来了。
所以呢,还是需要时间的。
也是我之前说股市可能会有一轮长牛的政治需求,但最终还需要时间去构架去完善。
最起码的,经济需要起底,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今年A股里面最值得去看好的,不是降息,不是降准,而是2018年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开始大规模分红了。
虽然真正分红够多的还是很少,可总归是脱离了之前A股槽点千千万,死不分红占一半的搞笑局面。
没有合规的股息制度,没有相应的分红,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只能去玩炒作而从根本上灭绝了价投存在的突然,也就真正让长牛出现了希望。
但就目前而言,因为一次降准,到大可不必,在明确了未来持续降准空间极小,且短期经济直接起底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唯一的考虑,是这一轮情绪性到底能不能持续到70周期年之后,不会更多。
而当经济不能起底,股市能走的,就只有反弹,充其量,来一波上得快下的更快的资本牛,比如2015。
而且,按照历史上来看,宽松和收紧之后,运行方向并不单一。
比如说2007年,尽管连续加息了五次,但股市短期消化之后依然继续上涨,是因为虽然加息收紧了银根,但同样使得营商环境恶化,使得大量的企业因为利率上扬,而迫使实体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使得实体资本空虚而金融资本充沛之下,五次加息越加越涨,直到第六次加息到来后,才算到达了金融市场的心理阈值开始调整。
但带来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海啸还没登陆,浙江广东等地的制造业先倒了两三层。
而持续的宽松没能让股市起来的例子,同样有,就是98年,国内的特大洪水,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即便宽松,也没有使得资本风险偏好提升而推升股市。
持续宽松的周期,并没有刺激居民消费和金融市场的兴盛,反而更多的人愿意储蓄。
今年的状况,我觉得像是08和98的综合体,08年的实体资本失血,加98的外部环境。
中长期难能乐观,在大环境和基本状况不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前,可能都难以形成局势的反转,能调动的,大概也只有中短期情绪吧。
七、水放了,怎么让水去该去的地方
高层会议近年来一直强调要为实体服务,可问题是,持续的货币超发,实质通胀原高于名义通胀导致货币购买力缩减幅度是大于表内数据显示数值的。
这也迫使资本对于资本收益有着较高的标准,而实体行业在普遍全球经济收缩的周期中,首先对资本安全提出考验,其次是对于资本回报率方面形成二次考验。
所以,不解决源头,其实光靠宽松和引导,解决起来很难有显著的效果。
比如说房企融资成本高,这不是新鲜事儿了,房企海外融资成本,动则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这是融资成本,这是建立在房地产过去二十年的长牛的历史背景作为信誉背书的。
对于资本的考虑,两点,怎么让我相信我投了实体不会亏钱。
其次,我怎么相信投了实体之后不会亏钱的前提下,收益还能跑得赢通胀和货币超发带来的贬值。
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用宽松也解决了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宽松,释放的资本,也到不了实体。
降准增加管控风险,降息加大守汇难度,所以宽松真的操作起来很难。
而不宽松,又有大量的企业资金量吃紧,熬得艰苦。
这是货币政策只能稳健但松紧两难的地方。
这就是源头。
也是头疼的地方,政策制定上的两难之处,货币政策趋紧,日子过不下去,可仅宽松,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
治标而不治本。
这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认同也罢,不认同也罢,事实如此。
理性对待或许更加适合当前的时局。
受限于诸多因素,文章内不能尽详之处,自行补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杨沈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