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这个“老外”又来了。
每天晚间时分,7-11的店长黄怡都会看到一位英国客人走进店里,为爱犬买一根烤肠,再为自己点上一瓶啤酒,坐在便利店门外的外摆区,等待朋友们的到来。
这家便利店所在的桐梓林国际社区,是成都外国人扎堆居住的地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陆续汇集了数千位来自美、英、德、日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约占社区实有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成都市境外人士居住最集中的区域。
夏秋之交,成都的夜晚既不冷也不热,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聚在这里,谈天喝酒,再舒服不过。
事实上,从三四十年前的伦敦、巴黎到纽约、东京,再到今天的北上广,夜间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兼“美食”“休闲”“活力”等诸多标签的成都而言,这里的夜生活同样精彩。
凌晨两点的玉林夜市
每经记者 张建 摄影
几年前,赵雷的一首《成都》,唱火了一个叫“玉林”的地方。成都的玉林生活广场,是将美食、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在小天地内集大成之所。在这里,购物、餐饮与酒吧娱乐相融发展,网红店与老字号和谐共生。
夜幕降临之时,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诸多消费元素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化学反应,以一种商业生态,传递着具有成都特色的夜间生活方式。
餐饮消费,是夜经济发展最基础的环节。在众多成都餐饮业态里,火锅的代表性很强。外地人到成都,第一顿要安排的,多半是火锅。本地人出门回到成都,第一顿要安排的,多半还是火锅。
据相关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成都中心城区泛火锅门店已从12000家增加到近3万家,火锅从业人员超过30万,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不管抵达成都的时间有多晚,都能享受到地道的成都火锅。” 大龙燚火锅品牌推广总监任俊介绍,在大龙燚玉林店,每天深夜两三点都可以看到仍在吃火锅的客人。
火锅之外,“酒吧经济”也是成都夜间餐饮消费的一张重要名片。成都酒吧行业正不断向细分领域下沉,分化出了专门的慢摇、爵士、蓝调、电音等多种门类和主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
如今,成都的夜经济发展已不再是点状商业分布,而是通过城市交通系统串街成片。在这座“睡不着”的城市里,参与夜生活的人流与车流,在玉林、九眼桥、339等核心片区里不断流动,给城市的不同角落,带来了商机和活力。
被车灯照亮的少陵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夜间经济不只是日市的延伸,更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此前曾谈到,夜间经济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服务业繁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还能延长消费时间,成为消费增长新突破口。
像是便利店,就为周边餐饮、KTV、夜间办公等夜间消费形态提供了多种门类商品的支持。黄怡告诉我们,“尤其是夜幕降临以后,买酒的客人会变很多,因为酒的价格大多比较贵,因此我们的‘客单价’也会随之增加。”
夜间消费需求的增加同样刺激了供给端和配套产业的繁荣,比如夜间交通。
凌晨两点钟,玉林相隔不远处的少陵路一样灯火通明。大大小小的酒吧霓虹灯,路边亮着车灯,排队等候乘客的出租车,点亮了整条路。不只是少陵,在九眼桥、339等核心夜经济商圈这样的景象同样可见。
当然,面对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仅靠出租车来提供交通出行远远不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相对于整个夜间出行需求,在夜间打车高峰期,出租车企业的调度能力相对有限。
“网约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数据积累与技术研发的优势,而且网约车能够在政府政策规定的限度内,更灵活地使用价格调节机制,如果把这些优势运用好,对于解决夜间出行问题具有一定优势。”他说。
据网约车司机邹师傅介绍,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许多网约车机构都对夜间出车司机审查的较为严格。能够跑车的司机少,分到的单子也就多一些。“晚上出来玩的人多、不堵车,加上单价高一些,相对来说比白天能多赚点。”
就这样,消费业态带动起交通出行等保障性需求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夜经济产业链。商业的延伸与供给的满足不断发生着化学反应,一座城市的夜间消费生态也逐渐形成。
白领打卡的夜间健身房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于上班族来说,下班后才是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宝贵时间。用这段时间来追求健康和精神上的提升,是都市年轻人“朋克养生”的直观体现。
根据《2019年中国白领夜间消费调研报告》,成都在健身、美容等领域的夜间消费均排在全国前列。
游泳教练冯文禹告诉我们,以前基础设施跟不上,想要找一个好的泳池很难。如今成都好的游泳场地很多,下班后游泳健身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晚间,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有规律的新‘工作’。”
随着成都游泳健身的热度增加,游泳私教市场也逐渐兴起。据冯文禹介绍,从1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游泳培训市场,逐渐形成一种新业态。“下班后的白领是参加培训的主要人群之一,并且人数在不断增长。”冯文禹说。
“夜经济不只是啤酒烧烤,其核心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毛中根建议,一方面要让城市部分区域在夜间具备灯光条件;另一方面,让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空间成为带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
位于成都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经常会在晚间举办一些读书分享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听到别人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也可以学习到他人对于生活阅历的总结。”刘洋说。
刘洋是德阳人,大学毕业就留在了成都工作,平常下了班,他经常会去看一些音乐剧和演奏会。在他看来,晚间时段是参加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的好时候。
“我们书店里比较安静,与外面热闹的宽窄巷子正好形成了反差。平日晚饭过后,来逛书店的人就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三联韬奋书店店长助理杨安驹表示,有一些常客几乎每周都会来上四五次。
文化需求在夜间得到满足,带动的是城市片区经济动能的提档升级。在全国首条以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特色街区——大川巷,白天是原创画廊艺术街区,入夜以后则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夜市。
自从这条曾被诟病形态落后、产业低端的“快递一条街”,抛开老本行做起了“夜生意”,很快便成为人气颇高的网红打卡地。
夜间消费定义的外延
每经记者 张建 摄影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政策释放一些积极信号,引导鼓励市场主体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美好夜生活的需求。此外,政府应该为“夜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在成都最新出台的《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场景”一词再次吸引了广泛关注。
根据《意见》,成都将精心打造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塑造出一批夜间旅游、视听、文鉴、亲子、医美、乐动、学习、购物、餐饮和风情街区的消费场景。
成都希望学习借鉴巴黎、东京、上海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通过创新商业业态、模式,用更多新的消费场景来激发消费潜力。
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对夜间消费定义的外延更广——不止是传统酒吧等夜间餐饮,音乐厅、亲子乐园、医美空间等更多业态,将通过场景打造、业态提升、延时开放等方式呈现。
成都的逻辑是,以创新商业业态、商业模式、消费场景引领夜间消费新时尚,激发城市消费升级新动能,促进夜间经济提档升级。
例如,在夜间旅游中,成都提出要推出夜间旅游衍生产品,包括丰富主题公园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游乐园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
此前,“达芬奇IN成都”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对外开放,吸引大批年轻观众拍照打卡。在执行策展人赵民强看来,成都发展更高层次的夜经济恰逢其时。
他建议,要丰富夜间活动的类型,除了常规餐饮出行之外,还需要增加更多人文类、具有IP属性或IP气质的展览活动,形成新的文化或消费的夜生活聚集地。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夜间消费有望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眼下,包括成都、济南、三亚、长沙、厦门、南京、西安等地都出台了支持夜间消费的政策举措。谁能撬动这轮的“蛋糕”,长假之后见分晓。
记者 | 梁宏亮 编辑 | 郑直 杜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