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2020-02-27 19:56:03 和讯 

  若干年后,当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回望2020年那场肆虐中国的新冠病毒(COVID-19)时,或将依旧难掩内心的波澜。

  今年春节,他放弃了带着家人一起旅游的计划,和平安的同事们参与到抗疫中,还有很多武汉本地同事选择踏进疫情风暴中心。

  这仿佛是对平安医疗生态的一次巨大的测试。危机之下,民营科技医疗开始挺身而出,从幕后走到台前。

  虽然谢国彤和他的科技同事们一直潜心磨砺技术数年,但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亮剑。

  2020年,过去一直低调的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此次如同一匹黑马突围,向外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让行业内外均为之惊诧。

  但实际上,根据中国平安(601318)2019年年报,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位跃居全球第二位。

  平安医疗生态,刚刚翘起冰山一角,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科技医生“请战”

  1月23日,武汉封城,空气里弥漫着紧张而恐慌的味道。但是,张海全决定放弃回山东老家的计划,尽管他已经收拾好了行李。

  他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武汉检验中心负责人,医学检验专家。他预感到了疫情形势的严峻。

  他主动请缨武汉市卫健委领导:武汉检测中心,作为省级医学检验实验室,望能贡献一己之力,随时听候领导批示。

  同一天,平安集团召开新年工作会,董事长马明哲将“抗击疫情”列为开年四大核心任务之一。

  同一时间,平安旗下各大子公司都已火速行动起来。

  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推出取消药品限制、取消诊疗项目限制、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等待期限制、取消免赔额五大举措。

  此外,平安产险为800W全国疾控及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万亿保险,人均保额50万元;平安人寿送出1000万份“E路平安保险计划”免费领取名额,总保额合计1万亿元;平安整体抗疫专项捐赠支出已达6150万元……

  同一天,收到武汉市政府援助请求后,平安武汉检测中心负责人万鹏随即向总部和集团请示,调用平安海外医疗资源,陆续支援7万余只医用口罩及N95口罩、近2000件医用防护服及2000个医用护目镜。

  而实际上,平安好医生更早感受到这场突然来袭的疫情。

  平安好医生CEO王涛回忆,早在1月中旬,公司内部正在排节假日值班表,在线咨询量大增。超过1000名医生纷纷主动请缨,放弃休假,迅速开展线上义诊。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20日武汉突然报道已有136例确诊病例,这是最苦难的时候,担心这个病有可能像是H1N1一样流行。”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院院长谢红回忆说。因为她经历过03年的非典,曾在非典病房一线工作,还经历过2009年的甲型H1N1病毒流感,所以对这类传染病很敏感,并迅速从协和医院找来培训资料。

  1月20日,平安好医生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挥中心,成立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开启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培训,24小时内成立专项小组,开通抗疫义诊服务专区”。

  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平安好医生向武汉及各地医疗机构陆续捐赠45W只口罩,免费向全国派发千万只口罩,同步开展线上防疫科普教育。

  1月25日,张海全再次向武汉政府部门请愿加入抗击疫情队伍——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下属武汉平安好医医学检验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检验中心),是平安医保科技在华中地区的首家省级医学检验实验室,设有生化、临检、病理、PCR、微生物五个专业组,配备全球顶尖的检验设备,硬件上具备良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资质……

  两天后,张海全收到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平安武汉检验中心被正式列为湖北省首批13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之一。核酸检测是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依据,检测的精准与否生死攸关。

  曾经参与非典的PCR实验员刘静第一个返岗,看到身边一个个亲友倒下,40岁的她曾数度哽咽。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20多天以来,刘静和9个伙伴们持续每天工作12小时,用2台检测仪器,实现了日均检测量500~700例,大大超过了部分三甲医院200~300例的饱和工作量。

  攻克时间难题是决胜战役的关键,也是挑战科技极限、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平安武汉检验中心与其他12家三方机构,承担了武汉每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量的90%,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

  疫情中心之外,平安智慧医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遵照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等发布的诊疗方案和指南等,上线“疫情自查”工具,帮助公众实现新冠肺炎疫情自查。

  截至目前,平安智慧医疗“疫情自查”已在重庆市“在渝中”“渝快办”,福建省“闽政通”“e福州”,深圳市“健康深圳”“深圳健康网”等全国200多个官方新媒体上线,帮助公众开展新冠肺炎自筛自查达万人次。

  与此同时,平安智慧城市借助“i深圳”,深圳市统一的政府服务APP,在特殊时期上线疫情防控在线问诊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直接拨打平安好医生的义诊电话,进行实时咨询。该专线已累计服务超过182万次问诊。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二、硬核科技出圈

  新冠病毒最可怕之处在于:无形、高潜伏性、高传播性。而其确认病症的标准,也从最初的核酸试剂,到后来的肺部CT等临床诊断。

  一时间,医院肺部CT成为最紧缺的资源,1月中下旬,武汉发热病往往要排超过8个小时。而更大的风险在于,拥挤的医院CT门口,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移动CT成为最优解决方案:疏散疑似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但是,全国移动CT影像车只有不到10台。而平安派出的64层移动CT影像车是其中硬件配置最多、检查效果最好的一台车。

  “64层”是指有64层螺旋CT,层数越多,影像扫描效率越高,对患者的辐射就越少。64层CT产生辐射是16层CT的四分之一,用在抗疫这种危急场景中,则能提升四倍检查效率。

  移动CT影像车,是国内首次将全身CT应用到车载领域的创新技术。

  该CT影像车还被媒体称为“平安版变形金刚”,原因在于该车具备的“变身能力”,这台车采用了国内首创的甩挂式车体扩展技术,行驶中是一辆集装箱式半挂车,停放时厢体可以外扩增加内部空间,针对使用场景进行变身。

  早在春节前,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业务运营部总监罗肖就与湖北省及武汉卫计系统积极接洽,请愿支援肺炎CT筛查。

  1月23日,罗肖和同事将12.6米长、26吨重的64层CT影像车组装好,迅速完成第一例CT影像检查时,湖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的医生惊呆了。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此后,这台影像车先后驰援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江汉方舱医院,日均220人次的影像扫描,极大缓解了疫区医院的诊疗压力。

  武汉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平安移动CT影像车能有效缓解医院CT设备不足和患者交叉感染的问题,是疫情期间最好的检查场景,并赋予其“方舱CT”的称号。

  移动CT影像车在央视一炮而红,并迅速被其他疫区复制使用。

  据平安医保科技董事长兼CEO方蔚豪介绍,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已布局该业务。该部门过去两年带着移动CT影像车团队开展了近600场筛查和乡村义诊,行驶过的距离超600公里。

  而疫区之外的第二战场,平安好医生依靠硬核科技迎击网络洪流。

  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APP在线咨询量大增,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平均算下来,平安好医生1400多名全职医生每人每天服务的患者数量惊人。

  “这仿佛是一场超级压力测试。”平安好医生CEO王涛表示,经过4年的积累,平安好医生在医生的储备、医疗物资的储备、AI系统经受住了巨大的网络洪流考验。

  而更重要的是AI团队巨大的支撑,公司AI团队为疫情开发了专门的AI模型,助力医生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早在5年前,平安好医生以30亿重资投入AI Doctor。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础性工作:语音和图文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后端专科医生参考。AI Doctor比人工更全面、耐心,基于大数据积累,智能诊断成为更加全面客观的体现。

  平安好医生推出的“AI+Docter”模式,是普通医生效率的100倍,甚至200倍。

  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达3.15亿,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已应用到150家线下医院,累计覆盖多达3000种疾病诊疗,并在6.7亿次线上咨询数据的训练下持续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安智慧医疗驶入深水区——智能阅片系统。

  2月21日起,平安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已落地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1500多家医疗机构,为2000多位病人进行了远程阅片服务。

  一位疑似病人肺部CT大约有300多幅图像,常规阅片时间在15分钟左右。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介绍,平安智能阅片系统一方面可以提升一线放射科医生的效率,15秒左右就能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准确率高达90%以上;另一方面针对疫情期间CT阅片需求激增的情况,该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AI阅片的方式进行支援,让全国专家参与义诊。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此轮抗疫,凭借超前布局和技术积淀,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好医生等公司成为抗疫中的黑马,影响力成功“出圈”,获得政府机构与社会各界的多次认可。

  “平安抗疫主要体现在能帮助居民在线问诊,帮助医生诊疗,为政府提供信息决策。”谢国彤向财帝表示,此次抗疫最大的特点是,民间企业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平安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科技优势、金融优势。平安的科技力量,让抗疫变得更加高效。而这背后是长期的医疗科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重金投入。

  三十年发展,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巨头。

  平安联席CEO陈心颖曾在2017年表示,平安过去十年已拿出500亿进行金融科技研发,以后每年将拿出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未来十年至少为科技投入1000亿元。

  2019年财年,中国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共设立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三、医疗生态进击

  外界看来的平安医疗科技异军突起,实际上也只在抗疫中显露了冰山一角。

  谢国彤,是平安医疗生态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他是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2017年,他在IBM中国研究院每年要飞80次,之后来到平安,他每年飞行130次。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入职两年多以来,谢国彤及其团队从无到有,研发打造了个人疾病预测、AskBob 医学智库、智能辅助诊疗AskBob 、智能健康管家等多项智慧医疗工具。

  2019年,中国平安“医疗生态圈”实现阶段性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OCT眼底疾病筛查系统成功打通上海十院、深圳眼科医院等眼科医联体内绿色转诊通道;创新推出的“平安驭策”智能辅助决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医疗及政企效能。

  在2019年国际顶级医疗影像会议ISBI上,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技术团队获得肺癌病理分割(ACDC)、内窥镜影像质控(EAD)和病理性近视检测(PALM)三个竞赛的总冠军以及六项子任务世界第一。

  截至2019年末,智慧医疗已覆盖1.4万家医疗机构,其中平安自研的辅助诊疗工具AskBob全年累计调用量达1100万次,惠及26万名医生。

  不仅如此,平安医保科技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医保改革,成功中标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山东、河北、青岛等省市平台的建设工程项目。

  截止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已覆盖全国200余城市,为8亿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帮助医保节约支出近400亿元。

  “医疗科技是一切的核心,平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成为最核心竞争力。”在谢国彤看来,平安医疗生态圈形成了完整的服务模式。

硬核抗疫:平安医疗科技「出圈」启示录

  其一,在线医疗。平安好医生APP累计服务超过3.15亿患者,该平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智能诊以及医药电商服务平台。

  其二,智慧医疗。平安智慧医疗与全国31个省市合作,提供AI医疗等技术,向合作医院、诊所、检测中心进行技术输出,如智能阅片系统等。

  其三,支付连接。平安集团旗下健康险、寿险用户约1.6亿人。平安通过与政府合作社保等方式,提供控税、反欺诈的服务,并进行慢病管理,让政府、参保人、商业公司三方受益。

  近年来,平安以科技赋能的五大生态圈之一的医疗生态圈始终十分低调,其原因也跟主要服务B端和G端的业务模式有关。

  而如今,随着智慧医疗的硬核出圈,平安的品牌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变。

  2019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依靠科技力争突围,平安的业绩表现依然坚挺,财务指标更不断刷新投资人预期。

  2019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8.1%至1329.5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6.5%至1643.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1%至1494.07亿元。

  马明哲曾用“三个赋能”,描述平安发展的三个阶段: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科技赋能生态,平安集团旗下医疗生态等五大生态圈正在崛起之时。此次战疫,智慧医疗在数亿人心中烙下的抗疫故事、积累的良好口碑,未来必将燃动其他生态圈。而对于核心金融业而言,医疗生态圈的突围也将持续释放新动能,与主业及其他生态圈形成良性互推。

  科技是唯一可叠加式进步的动力。

  历史的界碑应该以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为节点,也只有科技变革的按钮,正触发不可逆转的历史澎湃进程。

  作者 | 朱琼华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