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3.2%的正增长。
7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头版发布《五大指标显示复苏加快,二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转正》报道,对工业用电量、粗钢产量、挖掘机销量等五大先行指标分析,预测二季度GDP增幅大概率转正。
3.2%的增长,明显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发布的2020年7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48,反弹至两年来新高,调研显示,短期内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经济学家们对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测均值由上季度的公布值-6.8%大幅上升至2.37%。
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还显示,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继续收窄,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刘爱华同时表示,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的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GDP增速由负转正
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制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GDP增速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刘爱华表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应对疫情冲击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二季度增长3.2%,意味着中国已经彻底从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状态中走出来,步入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回正轨的道路。
事实上,近期陆续公布的指标数据已经透露出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号。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1%,粗钢产量、挖掘机销量、快递业务量等一系列高频数据也持续向好,坐实了中国经济供需两旺、快速复苏的基本面。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远高于一季度-6.8%的增速,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恢复。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连续三个月正增长,生产端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比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3%。
需求不足仍是弱项
从消费和投资数据来看,需求端的修复仍然不及供给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制约经济进一步恢复的最突出问题还是需求不足。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企业进一步达产就会面临较大困难,会遇到销售困难、资金周转压力,继续增加周转和库存的意愿也不强。
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7.0和1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则率先实现了1.9%的正增长,一季度为下降7.7%。
陈玉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态势强劲,充当了经济复苏的主力,已经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且投资增速是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增长,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而且外商投资已经累计正增长,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今年,房地产依然是支撑经济终端需求的重要因素。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由负转正,这一数据充分体现出房企侧的信心已经全面恢复,尤其是针对住宅投资的增长出现2.6%增长,更是体现出房企二季度在住宅层面发力较强。
刘爱华表示,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已经转正,增长1.9%,但同时也要看到更多的房地产市场指标,如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商品房销售指标等,目前看还处于下降区间。所以对下半年房地产的走势还是应该持观察的态度。
消费方面,市场销售逐步改善,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关于下半年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优化。尽管消费的下半年走势面临着上述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利条件,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对消费能力的培养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
陈玉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面对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应当在如何管理预期影响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以减小由疫情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延期消费的影响。”
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有支撑
刘爱华表示,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
首先,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刘爱华表示,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财税方面的支持、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已经见到成效。这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同时,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一些领域的问题,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展望下半年,随着前期货币财政刺激政策落地显效加速,国内GDP增速将呈逐季改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2.6%~3%的增长。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结构优化,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已然形成。而且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新旧动能转换将明显提速。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陈玉宇表示,三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回升至5%~6%,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3%。
陈玉宇认为,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心应聚焦于三个方面:
一是,上半年出台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保证整个金融系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纾困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半年应继续落实“六保”任务,保民生、保就业是“六保”政策中的关键点。
二是,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尤其是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未来的良好预期。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各项补贴政策还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效。
三是,应对疫情短期影响的举措要和长期的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这才是从根本上提振需求、行稳致远的良药。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在稳定的法制框架下、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让中国的企业、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都有长期稳定的预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