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hamshad Akhtar 刘琰 彭丽阳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占全球总人口和贫困人口四分之一且具有高人口密度的南亚地区受到严重冲击。7月初以来,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洲的新增病例最快的地区。该地区疫情防控、社会救助和经济恢复压力巨大,需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复苏。本文旨在概括疫情对南亚国家的影响及抗疫情况,并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挑战。
高系统风险阻碍抗疫进程
新冠肺炎是全球性大流行病,尽管强度不同,但全球各国无一幸免。这场以其复杂性、传染性和传播性为显著特征的全球大危机可谓前所未有,不但持续时间和病毒强度难以预测,波及面也已从健康危机蔓延至社会生产、经济金融,给南亚多国带来食品安全风险,使其陷入更大经济困境。
南亚地区八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在缺乏有效遏制疫情措施的情况下,大规模暴发疫情的系统性风险很高,主要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具有较高的人口总量及密度。人口相对集中的贫民窟和移民群体传染风险最高。二是检测率低。巨大的人口数量带来难以承受的高昂检测成本压力。三是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且超负荷运转,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低,对检测的实际需求远超过国家承受力和资源,在全球卫生指数中排名靠后。
罗汉堂研究院PET数据7月8日显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个南亚国家的病例数都位于全球前20。这些国家目前每百万人病例数大约为500~1000例,一方面体现极低的检测率,在前20国家中这三国的检测率(5000~7400检测/百万人口)比其他国家低1~2个数量级;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病例增长的风险仍然很大。
南亚国家的疫情经济曲线的走势极为相似,病例翻倍天数仍在20天左右,预计南亚地区的疫情将继续恶化。截至8月26日,南亚地区每天新增诊断病例数已经接近拉美地区。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回顾,过去几天,印度每天报告近10万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截至9月7日,印度已经超越巴西,成为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第二多的国家。
抗疫路上的多重挑战:地区冲突、人口及温饱问题、政治和经济的脆弱性
南亚地区拥有18.9亿人口(预计2030年将增至21亿人),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得益于印度的经济规模,该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过15%。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还是劳动力方面来看,该地区非正规性劳动力占比很高。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该地区的人口红利预示着未来生产力增长空间。然而,该地区的人口高密集度也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与其他区域相比,南亚地区的社会安全体系较为薄弱,这不仅体现在体制上,也体现在其较低的平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
温饱问题是南亚地区的重要难题,全球8亿饥饿人口中南亚占比为35%。在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所有南亚国家的排名都处于较差和严重之间。虽然南亚地区的农业潜能良好,但基于其庞大人口压力、消费习惯、偏低的产量、农药风险以及蝗灾风险等因素,粮食安全挑战加剧。鉴于该地区粮食供应的不安全程度高,儿童普遍营养不良,再加上病毒广泛传播的其他后果,可能会扭转最近的脱贫趋势,演变成影响深远的灾难性结果。
南亚地区的政治脆弱性同样令人担忧。区域内的冲突使得抗疫工作更加复杂艰巨。如阿富汗的安全挑战、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以及罗兴亚难民问题等。
该地区由于封锁、商业和零售商店关闭、社交距离等因素造成了供应中断和强烈需求冲击,企业、服务部门和居民失去收入。另外,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压力再增,多数国家的外汇流入、出口、汇款(尼泊尔占GDP的30%)和旅游收入(马尔代夫占GDP的三分之二)都有所下降,这一切所产生的经济混乱尤其冲击了占GDP、出口和就业30%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南亚地区非正规劳动力占比较大(60%~80%),疫情使得大量人口的生计受到影响。另外,教育机构中断造成的机会成本巨大。
南亚各国及国际机构的应对措施
南亚各国要在封锁与经济复苏间取得平衡点并不容易。南亚许多国家不得不过早地放松封锁和跨境限制,以挽救其风雨飘摇的经济形势和惊人的就业损失。总体来看,为减轻疫情对经济民生的不利影响,南亚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采取的对策有一些共通之处。
在疫情之前,除不丹外,所有南亚国家都出现财政赤字。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2019年赤字占GDP的比重超7%。疫情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财政赤字影响深远。南亚地区疫情期间的财政刺激政策远低于其经济所需。而且,该地区税收占GDP比率较低,随着疫情到来以及经济活动的减少,这一比率再次面临压力。在印度,新的财政支出承诺可能会在2020年的原有预算基础上增加GDP的1%左右,即每人约20美元。预计印度2020~2021财年综合财政赤字为12%,主要是疫情后供给需求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大幅降低(2020~2021财年GDP增速预计为-8%,比之前-4%的预测更低)。在巴基斯坦,抗疫财政应对方案占GDP的1.2%,其中0.6%用于支持弱势家庭和日薪工作者,0.2%用于投放卫生部门。不丹设置国家抗压力基金(National Resilience Fund)为失业和减薪人口提供帮助,延迟税收(直接税、营业税、关税)至2020年6月,减免旅游业租金等。
由于大多数南亚国家的财政空间有限,大量的减压任务转由中央银行承担。一揽子货币刺激措施包括调整政策利率(取决于当时的总需求条件)、提升资金流动性、加强优惠再融资计划和放宽债务支付要求。例如,印度将流动性注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6%,允许公司暂停支付3个月贷款;放宽评级工具中的债务违约规范;帮助各州建立获得短期流动资金的机制,并放宽对出口收益汇回国的限制等。斯里兰卡将现金储备比率从4%降至3%;加强了流动性工具,允许银行将2020年4月到期的贷款支付时间推迟到7月。
为解决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需求,大多数中央银行放松监管以促进贷款流向零售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转贷业务发展。印度央行还设立了占GDP 0.2%的特殊再融资工具,以满足中小企业、农村银行和房屋贷款公司融资需求。斯里兰卡加强再融资基金,向对受疫情影响的主要部门(包括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提供优惠补贴资金。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也设置了再融资计划,鼓励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从中央银行的报告可以看出,政策传导正在发挥作用,然而一些地区对政策工具和再融资工具的使用偏低。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评估减轻了对金融不稳定因素的担忧。然而,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脆弱性也可能会增加。
在疫情下,所有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都作出迅速反应,以实际行动保护南亚地区的经济和人民少受影响。除印度外,南亚国家都寻求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持。IMF向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提供了快速信贷工具(Rapid Credit Facilities)。另外,IMF、世界银行和亚行也向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提供资金和赠款援助。同时,部分南亚国家也通过G20的“暂停偿债倡议”(Debt Service Suspension Initiative, DSSI)获得33亿美元资金。其中,巴基斯坦借了该区域一半以上的紧急融资资金和超过80%的DSSI下的缓债。
国际多边组织机构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满足眼前南亚地区的支出需求。然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得到了直接支持以加强和改造危机中的卫生系统。对于那些接受了大额融资援助的国家来说,所面临的挑战是在用外来资金增加财政资源的同时不加大债务脆弱性。
疫情下的南亚经济前景预测
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大,传播和影响面巨大,南亚地区也在短期和中期一段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南亚地区GDP将萎缩2.7%,而在疫情前该地区曾乐观预计为6.3%。这将是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比疫情前增长率低了8.9个百分点左右。一些国家可能因此陷入严重衰退。疫情下,南亚各国人均收入将下降,贫困和不平等的趋势将恶化。
各国将面临国内外需求急剧下降、全球价值链受到冲击、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亚行分析表明,南亚地区在贫困率、贸易和就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随着银行贷款减少以及违约或延迟付款增加,一些国家金融业将承压。若干国家面临新的财政困难,由出口、汇款和旅游收入下降带来的外部账户压力上升,加上由此引起的外汇储备紧张,这对外汇储备较少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然而,各国中央银行认为,金融部门迄今仍很稳定,但脆弱性已经加大。
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各国和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预计,2021年南亚地区将出现经济复苏,增长恢复到正值,尽管依旧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南亚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拥有巨大的机遇,将通过加强包容性、可持续性和气候友好的发展,以及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通过各项措施更好地完成重建。
展望未来,南亚各国政府必须在遏制疫情和恢复生产之间巧妙地权衡安排。首先,加强抗疫的策略及资金投入。各国应在世卫组织的指导和建议下对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提升应对疫情与居民其他日常医疗需求的能力;多边开发银行则持续提供资金补充,以支持改善该地区度过由于自身卫生系统建设不足而带来的紧张状态。
其次,呼吁延长和扩大IMF融资和G20的债务减免措施支持,这对于一些有债务压力的南亚经济体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遏制GDP萎缩和宏观经济的恶化趋势;启动根本性改革,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使社会契约和安全网制度化。具体方法包括:促进基本收入支持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紧急粮食供应;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例至4%左右;开展远程医疗;利用国内资源创造收入;加强改善私营部门的政策环境,以吸引可持续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服务出口市场,以及提高经济效率。
(Shamshad Akhtar系博鳌亚洲论坛政策顾问,刘琰、彭丽阳供职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