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之父讲述童年羞耻:贫困深刻影响了我的经营理念

2020-12-19 15:30:01 第一财经 

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退休后,“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有了难得的闲暇,除了陪伴妻子、孩子和孙子,他还写了本自传。“如此坦诚地分享我的童年故事,是想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那些经历如何深深影响着我人生中的各种抉择,包括我的梦想、建立星巴克的愿景。”霍华德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

新书《从头开始》取自英文短语“from the ground up”,意思是从零开始构建某个东西。霍华德解释,这个词一语双关,他本人是在贫困和匮乏中长大,可谓“一无所有”;另外也意指星巴克的成长,从一家小小的门店发展到现在超过3.2万家门店。

霍华德特别强调,希望普通人能从自己的“逆袭之路”中受到鼓舞。

“羞耻和难堪”的往事

“我迄今为止写得最私密的书,鉴于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和需求,这也是我迄今为止所写的最重要一本书。”霍华德在致谢中这样为全书总结。

“私密”的提法固然引发好奇,但如果对比之前他写的《将心注入》和《一路向前》会发现,退休后的霍华德确实更为坦率,小时候感到“羞耻和难堪”的往事,现在都能公之于众。

1954年,霍华德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高中都没上过,只能做低收入的临时工。家里有3个孩子,尽管住着政府建的廉租屋,每月租金不到100美元,父亲仍然手头拮据,因为他花钱不节制——为省钱到废车场买二手轮胎用,但转身又会去花大钱做美甲或美发。

霍华德的外婆离婚后在家中开起小赌场,然后又把“生意”扩张到他家的客厅。每周都有几天,从深夜一点到早上八点,周围的贫民会陆陆续续来霍华德家打扑克,赌资是微薄的薪水、政府补贴,或者从外婆那里借来的高利贷,直到天色大亮才带着醉意离开。虽然不喜欢家里变成这样,但为了赚钱,霍华德的父母也加入了赌场“经营”,一个负责接送赌徒,一个在他们赌钱时端茶送水、制作消夜。

无数个夜晚,年幼的霍华德都被赌徒们的吵闹、戏谑声吵得无法入睡,为此十分痛苦。更让他难堪的是,不时有邻居问起他家里的喧嚣是怎么回事,“赌局令我感到焦虑和羞耻,我只希望自己不正常的家庭不会为外人所知”。

赌徒走后,狭小的家里依然不太平。霍华德的父母常在厨房的餐桌上计算收入,有父亲帮人开车的薪水、零碎的借贷,再加上赌局收入,算着算着夫妻俩就开始吵架。

那时,霍华德还特别害怕电话铃声响起。和电影《少年的你》中的情节类似,母亲为了躲避讨债人,指使孩子去接电话。羞怯的孩子不得不对着听筒撒谎搪塞:“对不起,我爸妈不在家。”

父亲悲剧激励追寻梦想

《从头开始》的副标题是“星巴克之父的人生信条和经营哲学”,但多年来霍华德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其实没有改变。他在《将心注入》中就说过,奠定星巴克的许多价值观都可追溯到纽约布鲁克林那间拥挤的公寓房子。《一路向前》里也写到过:“我父亲一生的悲剧激励了年轻的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霍华德所说的父亲的人生“悲剧”,发生在他7岁那年冬天,《从头开始》里详细写下了当年家庭面临的变故。

那是雪后的一天,他正在楼下和廉租公寓的伙伴们一起打雪仗,突然母亲从7楼公寓的窗户里探出身子招手示意。霍德华回到家后得知,父亲在开货车给客户送尿布时踩在冰上摔倒,骨盆和脚腂骨折。当时的美国,像父亲这样的工人一旦因公受伤,就摆脱不了被立即辞退的命运。

父亲在沙发上躺了整整一个月。因为学历太低,除了开车,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他脾气暴躁,总是一脸疲惫,令人无法亲近。

失业在家的父亲没医保也没赔偿金,人更加消沉,脾气也变得更加糟糕。而母亲当时有7个月身孕,也没法出去赚钱。加之夫妻俩又没积蓄,真是一下子走到了穷途末路。“要不是当地一家名叫‘犹太人家庭服务中心’的慈善机构帮忙,我们家连饭都吃不上了。”

霍华德的童年在7岁那年被划上了重重一道伤口。“看到父亲失业,却无钱支付医疗费用,这让我立志成为一名要给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企业领导人。”

童年“避难所”与“第三空间”

家里的气氛老是这么压抑和充满火药味,霍华德自然想躲避。小时候,他要么去楼梯间一个人安静地待很久,要么去廉租小区的运动场。每逢暑假、周末,或是放学后晚饭前那段时光,开阔的运动场上有社区里数百个小孩在尽情玩棍子球、唾沫球等各种运动,有时男孩间也会来场肉搏,发泄无处释放的荷尔蒙。

“回想起来,湾景这个廉租小区运动场不同于家、工作场所或者学校,是一个自由生长的第三空间。”霍华德说。他喜欢这里,因为在这个家门之外的空间,没有太多的责任,但又是自己选择的地方,可以暂时忘记很多烦恼。

多年后的1983年,霍华德作为星巴克营销主管兼零售商。一次在意大利米兰出差,他无意间走进一家咖啡吧,一下子被从没见过的意式拿铁咖啡迷住,而且立刻就喜欢上了里面的氛围:咖啡调配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显然和顾客非常熟悉,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咖啡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人,说笑的男人、抱着小孩的女士,穿着校服的学生,还有人在独自看书或发呆……

霍华德注意到,类似的咖啡馆在意大利有很多。它们装修简陋,场地也不大,但特别受人欢迎,因为里面有种单纯、随性、熟悉的舒适感和群体感,这让他想起小时候在小区运动场里玩耍的感觉。“咖啡馆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我开始意识到它也是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美国还没有这样的咖啡吧。“我相信,把这种体验带到美国,就是星巴克的下一个目标。”

关键收购得到老盖茨力助

星巴克公司成立于1971年,有三位创始人,最初业务是烘制并售卖世界各地的全豆咖啡。霍华德从米兰回到美国后非常兴奋,他试图说服星巴克的创始人转型,从加工单一咖啡豆转为经营更加复合的咖啡馆,遗憾的是老板们并不感兴趣。

1985年,霍华德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咖啡吧“Il Giornale”,在意大利语中,这个词是指“报纸”,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天天、日常”。“天天咖啡”便是今日星巴克的前身。

两年后,有6家门店的星巴克遇到财务问题,创始人找到霍华德,希望他能收购星巴克。最终在西雅图著名律师、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的力助下,霍华德以380万美元完成对星巴克的收购。“天天咖啡”的经营模式被复制到更多门店,从此,“星巴克之父”开始真正走上实现自己童年梦想的大道。

有鉴于父亲的遭遇,星巴克在创立之初就决定,哪怕是兼职的员工,也要让他们享受到医疗保健福利。而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零售业,大部分公司都在削减员工福利以减少运营成本。另外,霍华德还决定,不论“伙伴”(星巴克对员工的称谓)职位如何,都给他们股权。“这样做对我而言也有个人情感的因素。我的父母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当然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

遗憾的是,直到1988年父亲去世,霍华德和他的关系都很疏离,父子俩从来没有彼此真正走近过对方的心,“我发现,我对这个人、对他的内心知之甚少”。关于父亲人生中从没享受到工作尊严和成就感,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猜测。

2013年,霍华德的母亲也去世了。她晚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对家人变得暴躁而冷漠,但偶尔头脑清晰时和霍华德交谈,不再像从前那样刻薄,而是不止一次告诉他,“我已经尽力了”。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非常复杂。小时候,我们把他们视作偶像,长大后,我们眼中的父母已变成跟我们一样不完美的人。结果就是,我们都会评判父母不可避免的缺陷并原谅他们。顺序大致如此。我就是这样。”霍华德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