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 上海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

2020-12-29 06:24:09 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上海持续在吸引外资方面交出亮眼答卷,并加码发力。在12月28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表示,目前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其中财富500强企业落户地区总部112家。

  华源提出,接下来,上海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创新资金管理、境外融资、数据流动、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功能性政策,打破人才、创新资源等要素跨境流动瓶颈障碍,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率先提出吸引财富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机构的战略设想,并于2002年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

  据华源介绍,在过去的5年里,上海共组织10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在境内外举办各类投资促进活动数百场。今年7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共有54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寺冈电子”)就在现场完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签约。

  寺冈电子财务部长李丽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自1992年进入上海,2018年在上海设立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今年又增设地区总部,计划是整合总部公司在中国、新加坡印度的业务。

  华源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大力吸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附加值服务业来沪投资。

  就在一周前,德国科技巨头贺利氏与复旦大学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双方将在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早在2014年就把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的贺利氏,近年来持续加码投资中国。最新产学研的合作,双方将聚焦先进封装、电力电子封装和器件、材料表征测试等领域,开展多个科研项目。

  作为上海市政府首批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富士胶片”)也于今年11月23日正式启用了“开放创新中心·中国上海分站”。

  全球放疗设备制造巨头、瑞典企业医科达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把区域总部搬到了上海。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市场总监刘建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上海相继推出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等举措,是在用更开放的怀抱、更坚实的举措迎接全球企业,也大大提振了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

  同样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的GE在当地的航空、医疗等业务不断增强。其中,GE在张江建立的诊断药物基地,是该企业在全球最大的对比剂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的60%,产品出口至全球近30个国家。

  GE在上海总部建立的机队支援中心,则是公司在美国以外唯一一个全球机队支持中心,与美国的机队支援中心“轮班”合作,为全球近4万台GE及合作伙伴生产的发动机提供全年无休的服务及数据采集、监控和诊断。

  华源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上海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20亿美元,约占历年累计吸收外资的1/3。“特别是今年以来,上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外资工作,预计今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将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基础上,上海接下来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创新资金管理、境外融资、数据流动、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功能性政策,打破人才、创新资源等要素跨境流动瓶颈障碍,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高能级总部,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提升总部经济的能级。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