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胥会云
沪苏浙皖再次联手,共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将于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被定位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划定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范围,在原来虹桥商务区的基础上,上海的5个区以及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的部分地区也被纳入进来。
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方案》提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及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REITs试点。
“国家要求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会起到关键的疏通内外循环的作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如果把双循环发展格局看做一个“8”字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功能就相当于8字中间的连接点,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内需外需的必经通道,通过它来实现生产要素包括能源、资金、信息、科技、人员、产业等的交流和能量交换,畅通循环通道。
“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最早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
之后的2019年11月13日,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并将虹桥商务区总面积扩展到151平方公里。
此次在被赋予更高定位的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范围划定为:上海虹桥商务区及所在的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的其他区域和松江区、金山区,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市、 太仓市、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区、平湖市、 海盐县和海宁市。
这里将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
“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其中,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枢纽”功能指的是承上启下、集聚扩散、内外互动。所以,枢纽的建设需要功能培育,也需要传导机制。
“上海虹桥商务区这个‘一核’的打造至关重要,需要能量集聚和能级提高,需要产生裂变和影响全局。”杨建文称。
上海虹桥商务区自设立以来,不断完善交通、会展、 商务功能,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具备引领长三角协同开放的良好发展基础。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2019年底表示,虹桥商务区已经形成长三角优质经济资源加速集聚,在区域总计约5.2万家企业中,长三角籍投资者投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40%。
对于“两带”,杨建文说,一方面需要合力培育枢纽功能,另一方面则要拓展、传导开放效应。
刘志彪表示,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空间范围变大,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也变大,就为未来发展与枢纽相关的产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尤其是对航空运输依赖度比较高的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南向北向的拓展协同已经开始。
2月22日,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规划管理处、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规院上海分院和嘉兴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共同签署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协同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合约。
2月5日,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规划管理处、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规院上海分院共同签署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协同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合约。
四大着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要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其国际开放的程度、枢纽功能的培育,是最重要的。
《方案》提出了四个“着力”: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比如,在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中,要构建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承载区、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
在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中,重点是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平台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要素出入境集散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方案》提出,持续放大进博会外溢带动效应,将进博会期间的展品税收支持、通关监管、资金结算、 投资便利、人员出入境等创新政策依法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
同时要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集聚高能级贸易平台和主体,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研究发布反映贸易金融便利化程度、长三角贸易活跃度、 会展活动影响力等的“虹桥指数”。
在国际贸易发展中,“两带”将成为有效产业支撑。
《方案》提出,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建立产业协作机制,支持嘉定、昆山、太仓在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杭州湾北岸高端产业集聚区(金山),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际贸易能级。同时支持松江、相城、南湖等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研究创建苏州(相城)车联网先导区、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区,推进嘉兴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为数字贸易提供基础性支撑等。
综合交通枢纽是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的基础。《方案》提出,要强化虹桥与浦东两机场联动,加快打造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两小时轨道交通圈。同时,建立以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作机制,拓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港口集疏运功能。
虹桥国际会客厅
目前,长三角正积极探索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杨建文说,苏南(苏锡常)是我国经济重镇,原先出口加工产业比重较大,新的发展阶段和环境条件下,内外竞争压力急剧上升,转型升级任务较为紧迫,产业链供应链也在重构过程中。浙北(杭嘉湖)呈现后来居上发展态势,需要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也因此,杨建文表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通过国际化营商环境和营运平台的打造,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会展溢出效应的发挥,通过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机构集聚,有助于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流入,以及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完善。
《方案》提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为长三角走向国际提供商务、贸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服务。
比如,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在虹桥商务区共同打造长三角各城市“虹桥国际会客厅”。推进虹桥国际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一站式”提前办理出关、乘机手续,提高交通出港便利度。
同时,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融资源优势,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依托虹桥国际贸易新平台,推动国际贸易企业、机构到长三角省市设立加工、仓储基地。此外,鼓励长三角其他地区各类主体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布局设点,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
“《方案》中融合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一些政策优势,使得更大范围内可以同样享受这些开放政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陈雯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