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领域代表委员谈十四五规划:革命文物修复不能失去“原真性”

2021-03-11 13:50:57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近几年,一股“文博热”逐渐升温,不少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增长见识,许多考古项目也得到了空前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具体部署,包括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等。

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物科技创新方面,有代表介绍,通过AR和数字孪生技术,敦煌莫高窟已经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革命文物保护方面,有委员建议,应制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修复标准,确保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后不失“原真性”。

关键词1:流失文物追索

将与主要文物流失国建立更加密切合作关系

“十三五”期间,共有1300余件(套)流失文物从海外回归,包括邓峪石塔塔身、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其中,意大利政府返还796件文物艺术品、美国返还361件(套)文物艺术品、曾伯克父青铜组器(8件)从日本追索回国。前不久的春节,流浪在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也顺利归国。

今年春节,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祖国,目前正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图/IC photo

《纲要草案》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

“随着国力崛起和国家层面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度提升,我国在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告诉新京报记者,2021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从多方面开展追索返还工作。

对内,积极推动完善国内法律,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着力夯实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与国家各部门形成广泛合力。

对外,将积极推动完善国际规则,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领域工作,宣传推广中国良好实践。积极推进与外国签订双边协议,加强对接多边组织,适时建立外交主场。推进国际有关法律建设,强化我国利益诉求,多维开展国际合作,与主要文物流失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将探索实践对外返还文物,切实履行国际责任,多方位彰显大国形象。

关键词2:文物科技创新

通过AR和数字孪生技术 敦煌莫高窟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

《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文物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介绍,他所在的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遗址,见证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多元文明的交流荟萃。

“到目前,莫高窟保留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不过,十六世纪中叶后的几百年间,莫高窟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境地,石窟遭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直到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才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各项工作。77年来,几代莫高窟人应用各种科学技术,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也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光辉。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视察,提出要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总书记也强调,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我们牢记嘱托,更加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各项工作中来。”

1月29日,位于兰州的敦煌艺术馆内,1:1复制的敦煌雕塑三维影像吸引观众参观。图/IC photo

苏伯民介绍,保护方面,敦煌研究院聚焦古代壁画、土遗址、数字化等方面的关键瓶颈问题,积极申请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政府批准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科技平台,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申请设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面,正积极筹备启动敦煌文化价值体系和敦煌与丝绸之路系列课题研究,深入发掘和研究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沿线历史遗存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弘扬方面,积极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敦煌研究院通过运用AR和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实现了莫高窟智慧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的参观模式;还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关键词3:革命文物保护

革命文物修复不能失去“原真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革命文物的保存与展示颇受关注。《纲要草案》明确,要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

去年10月,全国政协常委、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参加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革命文物保护”专题视察,先后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和纪念馆等场馆。

“沿着红军长征路走过,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各地非常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甘肃和陕西都在文物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积极作为,拟定了摸清底、加强保护、大力弘扬的工作思路。”

她也向记者提出了一些担忧,“在哈达铺,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住过的老街经过保护修复后,门面一律用同一种颜色,商铺名牌高度统一,已经失掉了‘原真性’;甘肃会宁会师楼城墙原来是夯土修建的,现在外面都用砖包上了;宁夏将台堡会师楼城墙仍采用夯土修复工艺,没有统一的科学修复标准;我们在纪念馆看到展品都没有放在冷光源展柜,例如毛主席亲笔起草的电报稿,纸张已经发黄了,急需抢救性保护。”

因此,她建议,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制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修复标准,使得保护修复后不失“原真性”。

同时,加强各类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完善革命旧址的监测和纪念馆内文物展示条件。突出长征文化展示传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完善配套环境、保护工程、数字再现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京报记者 张畅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