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发”老龄高危慢病人群专属普惠保险产品 填补2.6亿老龄慢病人群保障空白

2021-04-19 23:50:10 北京商报网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4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获悉,日前“万户健康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召开,该项目首批试点,将由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众惠相互设计开发国内首个老龄高危慢病人群专属普惠保险产品,为接受健康管理的老龄慢病患者提供风险保障。

据悉,该项目同时由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向老龄慢病患者进行捐赠。相关人士认为,项目以“普惠保险+公益组织”创新性组合方式,填补了我国2.6亿老龄高危人群的保障“空白”,积极响党中央号召,慢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民生福祉。

众惠相互方面介绍称,为此公益项目,保险社立足老年慢病人群,设计开发了专属普惠性保险保障产品,突破慢病老人“不能投保”的难关。

具体而言,该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产品,可为100岁以内的慢病老人提供重疾住院医疗和特殊门诊医疗保险、恶性肿瘤特定药品医疗保险金等保障,保额每年最高30万元。同时,项目首倡按需配药和以需定产,用数字化工具对各类严重的药品浪费环节进行精细管理,引导个人和企业向善,不浪费不滥用,降本增效并节约医保,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为每一位老龄患者长期进行数字化健康风险画像,对高危者坚持大病预警。

那么,该项目所剑指的是何等行业难题?其诞生有何背景?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大历史性难题是2.6亿老龄慢病人群难以得到商业保险,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过去18个月中三次专题呼吁要解决高危老龄人群的保险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老人们的大病治疗费用是全国医疗费用的绝对主体,这就是亿万老百姓(603883,股吧)心中的“看病贵”。但传统商业保险对被保险人身体要求较高,适合老龄群体健康保险产品明显不足。而健康保险具有“准公共属性”,作为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公益属性和普惠特征的产品及模式。

2021年4月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适当、有效的普惠保险产品。要加快满足7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适当放宽投保条件,对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给予合理保障。

在上述背景之下,“万户健康公益项目”应运而生。据悉,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具有普惠公益的属性。

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介绍称:“在这个项目上,我们采用公益化运行机制,提供纯粹的风险保障性产品,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不同的是,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支付手续费及佣金,严控自身经营成本,公开透明,年度结余部分将作为疾病津贴进行返还,旨在将资源最大限度用在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以提高老人的抗风险能力,固守保险的本源,做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普惠保险。”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评价称,这是国内第一个老人专属保险保障产品,是普惠保险落地民生服务的典型案例。

“相互保险具有天然的公益普惠属性,能有效提供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补充性福利保障,将更为充分的健康保障有效扩展至弱势群体、带病群体或特定人群等,众惠相互与公益基金的结合就是很好的尝试。”周延礼认为,以众惠相互为代表的具有公益普惠属性的相互保险组织,探索研究如何把公益项目做实,适应了中国公益保险的需要,适应中国老龄化人保险的需要。

同时,周延礼呼吁,要加大政策层面的引导,支持以相互保险为代表的普惠保险的发展,推动实现从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进一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际民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保险保障和服务。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