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控股章嘉玉谈ESG落地:投资可持续发展企业 获得可持续回报

2021-09-16 12:54:40 和讯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随着双碳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自身行动践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的重大责任使命,ESG战略得到愈发的重视。

  由《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中经未来联合主办的“重塑与升级——2021 ESG投资发展论坛”9月15日举行,论坛聚焦全球ESG治理、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双碳”目标下的ESG实现路径等核心话题。

  在参与ESG投资时,对于机构关键是找到具备可持续价值的标的。诺亚控股创始投资人、执行董事章嘉玉在主题演讲时表示,对机构而言,可持续投资的目的是透过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获得投资的可持续回报,实现长期价值投资。

  ESG投资人教育正当其时

  ESG投资来源于欧美1970、80年代的社会责任投资,在经历不断的演变后(如方法论的进化、主题性投资的聚焦等),于2004年正式被联合国提出,至今发展不足20年。

  章嘉玉24年前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发行了第一支可持续发展主题基金。在她看来,从本质上讲,ESG投资是在谋求”善有善报”。大多数ESG拥护者认为,ESG相关的超额报酬机会是来自于避免监管风险,和受益于顺应政府的政策。

  “虽然目前ESG仍旧缺乏足够的披露数据,但有足够证据支撑,ESG表现好的企业,更善于识别自身风险,也因此更少几率发生暴雷,从而帮助防范尾部风险,这一点在去年疫情期间也被多家海内外知名金融公司所关注。”

  从全球ESG投资市场的数据表现看,ESG策略相对基准有稳健的超额收益。截至2021年6月底,2016年以来MSCI全球 ESG领先指数年化收益率13.6%,高于基准指数2.3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中的ESG超额表现高于发达市场。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ESG投资正在中国快速崛起。但相比国际,ESG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期。2020年,诺亚对100位存量5000万以上的客户进行一项ESG投资意向调研:其中55%表示不了解。这基本反应了国内高净值投资人对ESG的了解现状,ESG的投资者教育还远远不足。

  中基协调研结果显示:虽然金融机构的ESG/绿色投资的参与度显著提升,但仍面临认知不足、缺少可靠ESG信息和数据来源的挑战。

  在章嘉玉看来,目前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与许多国际市场早期甚至当下一样,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漂绿”(即虚假的环保宣传),与缺乏ESG人才来顺应与推动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属性,需要研发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ESG标准,才能更好地评估中国企业的ESG潜力与表现,从而帮助投资。

  ESG评估体系探索初成

  毋庸置疑,ESG投资是金融机构落实ESG的核心点。

  从偏向伦理性、慈善性方向的企业社会责任范畴,逐步扩展到更关注可持续价值的ESG范畴,二者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章嘉玉认为:ESG可持续责任投资,更侧重强调是否增加股东价值、是否由未来趋势所驱动、是否最求的是最佳商业模式,更关注从整合经济、环境及社会层面的综合评估标准。简单看,就是不仅只关心财务上的表现,更关心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结果。研究显示,ESG可持续性经营模式可以产生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及较低平均资金成本。

  据其介绍,2020年,诺亚对ESG的关注融入了战略层面。自诺亚和旗下歌斐资产于2020年4月双双签署PRI以来,诺亚与PRI积极沟通提升ESG投资实践能力。2021年上半年,诺亚开设了公募基金ESG专区,并在私募证券ESG筛选和歌斐资产影响力投资两方面发力。

  在公募基金ESG专区建设上,诺亚内部研发了ESG产品的筛选流程体系,于5月底在旗下微笑基金和iNoah上线了ESG专区,向客户直接展示ESG产品,并且市场团队也积极推广ESG投资。在私募证券投资筛选方面,针对私募基金的证券投资,2021年上半年诺亚投资团队对多家ESG数据库开展了研究,从义利并举的角度出发筹备ESG相关产品。

  据章嘉玉透露,在选择ESG公募基金时,诺亚采取的了几个指标,包括基金业绩、基金经理背景,基金投资流程等一系列指标。通过与万得ESG分类的融合,选择了10—15只泛ESG主题的基金。

  从业绩表现看,在市场低迷下,这些产品表现相对不错,近三个月平均收益14.47%,高于沪深300同期的-4.89% 今年来平均收益22.91%,高于沪深300同期的-3.79%

  除了将ESG纳入投资指标外,在公司管理建设上,2020年3月,诺亚正式成立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推动ESG。

  章嘉玉认为,ESG投资通常需要经历四个阶段:Raising Awareness(意识提升)、Integration(纳入考量)、Engagement(伙伴参与)、以及Creating Impact(创造影响力)。“目前中国还停留在第一个,对于机构,除了自身需要在金融实践上靠拢ESG,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者教育与圈层交流,来引导更多群体参与到其中。”

(责任编辑:张泓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