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科技成为国内城市展开竞争的关键赛道。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合新财富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京沪深凭借优质金融平台、丰富的金融机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雄踞金融科技城市前三名,以广州、杭州为首的第二梯队近年来在金融科技赛道频频发力,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布局上颇具亮点。
榜单显示,广州的金融科技竞争力仅次于京沪深,全国排名第四,力压杭州、南京等其他省会城市,领跑全国金融科技城市榜第二梯队,成为省会城市里最具金融科技竞争力的城市。
三大优势助力 广州领跑第二梯队
从细分指标来看,广州在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以及金融科技支持力度三大维度得分均排名全国第四,超过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仅落后于第一梯队的京沪深。大力开辟金融科技发展新赛道,广州有其独特的产业、环境和政策优势。
首先,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海陆空交通条件极其优越,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辐射能力。广州产业基础雄厚,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新兴产业崛起势头凶猛,产业规模和地位不容小觑。
第二,广州具备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2020年末广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1610家,是第二梯队中唯一过万的城市。丰富的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孕育出一大批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为金融科技的创新业务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广州金融科技企业数量是杭州的1.33倍、南京的1.73倍、成都的1.94倍,数量上具备绝对优势。
第三,广州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大量人才储备。广州拥有37所本科院校,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和西安,在华南地区具备绝对优势,利于地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速人才输送,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广州向上突围 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与第一梯队的京沪深乃至与分数相近的杭州相比,广州的金融科技发展依然存在短板。
其一,广州的金融业实力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2020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34.06亿元,规模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但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8.9%,不仅大幅低于北京(19.9%)、上海(18.5%)和深圳(15.1%),甚至低于杭州、南京等第二梯队城市的金融业比重。
其二,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来看,广州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仅排全国第七名,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仅为同是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的24%。广州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仅有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尚未形成功能效应,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差距明显,资本市场参与度和证券化水平偏弱。
其三,广州的大型金融机构数量和综合实力有待提升。截至2020年末,广州共有持牌金融机构326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56家,与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超1600家)、北京(法人金融机构超800家)、深圳(法人金融机构约200家、持牌金融机构近500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广州金融科技企业数量排名靠前,但相比平安科技、腾讯金科、微众银行之于深圳,蚂蚁集团、同花顺(300033,股吧)、恒生电子(600570,股吧)之于杭州,广州缺乏金融科技的龙头企业,产业链的辐射效应相对较弱,难以提升行业话语权。
其四,广州与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深圳在金融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目前来看,广州南沙的金融科技竞争力较深圳前海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发挥广州在大湾区中的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广州未来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面临的挑战。
多区齐发力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今年以来,广州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相关政策、规划,致力于金融实力的提升;今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实现了广州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跨越。
今年9月出炉的《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里,广州谋划了12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构建科创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支持科创能力”以及“推动数字金融创新,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两大金融科技相关内容。黄埔区、天河区、海珠区等传统经济强区在金融发展定位中均规划了与金融科技发展相关的重要内容。黄埔区规划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天河区规划形成数字金融产业聚集区。
今年8月发布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广州开展区域科技金融合作、探索科技金融服务联动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实施广深风投创投领域融合发展行动、探索设立广佛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造科技金融智库和活动品牌等。
今年7月,广州市黄埔区发布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被业界称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扶持力度最大的区级政府金融科技企业扶持政策”,落户该区的优质金融科技企业,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扶持。这部“金融科技10条”打出“人才引育+产业生态”政策“组合拳”,对金融科技高管人才和业务骨干人才,每人每年最高补贴50万元;对举办金融科技峰会、论坛等活动最高补贴100万元。
广州金融科技实力如何进阶
展望2035年,广州的发展目标是形成配置高效、便利安全、生态优良、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数字金融科创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在金融科技领域,广州如何改进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金融科技实力的进一步跃升?
首先,充分把握“双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机遇,明确自身定位,实现与深圳及大湾区其他重要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二,加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金融和科技产业及实体经济的融合,为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和成长提供全力支持。
第三,加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对专业人才实行更有吸引力的引进政策。
第四,充分利用交易所的平台优势,形成金融机构和资金的聚集效应,提升广州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增强城市金融实力,为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双雄青岛济南掰手腕 未来金融科技竞争力谁将出圈
匡继雄
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合新财富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显示,青岛金融科技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3名,在金融科技支持力度和宏观发展环境等方面优势明显。
青岛金融科技竞争力 位居山东首位
青岛、济南作为山东两大经济重镇,皆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前者定位为国内领先、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后者定位为国内知名区域科技金融中心。
榜单数据显示,青岛金融科技竞争力综合得分为4.95分,居山东省首位。省内仅济南能和青岛掰一掰手腕,综合得分较青岛低0.1分,烟台、潍坊、临沂得分均在3分以下,全国排名在四十开外。
从金融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三个维度来看,青岛在金融科技支持力度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方面的得分与济南十分接近,总分险胜济南。
在金融科技支持力度方面,据最新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青岛财政金融支出金额为济南的2.5倍,财政科技支出高出济南超五成,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约295亿元,比济南多出6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5%,比济南高出0.1个百分点,2020年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较济南多出7.8件。
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维度方面,青岛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及增速等度量宏观环境的指标方面表现突出。青岛2020年GDP突破1.2万亿元,位居山东第一,全国第13位,人均GDP达12.3万元,较济南多出约1.3万元,2020末常住人口达1007.17万人,较济南多出约87万人,常住人口十年增幅达15.6%,高于济南的13.4%,在发展金融科技消费市场方面更具竞争优势。
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显示,青岛位居第38位,较上期前进4位;在金融科技中心单项榜单中,青岛全球排名第26位。在“亚洲及太平洋(601099,股吧)前15名金融中心”分榜单中,青岛虽位居第14位,但却是亚太地区进步最快的金融中心之一。
2019年10月,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批复》,青岛正式成为全国13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地区之一。
今年7月,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央行青岛中心支行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包括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涵盖了27项具体意见,如在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方面,提出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集聚金融科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八个重点措施。该意见是青岛首个金融科技专项政策,将在巩固青岛市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持续优化金融科技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青岛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今年以来,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再升级,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的扩容,到各金融机构全力践行“金融+科技+场景”的新金融理念,青岛正全方位发力金融科技,力促金融科技在青岛崛起。
未来谁是山东金融科技第一城?
在抢占金融科技新赛道方面,青岛面临来自济南的挑战。
近年来,济南十分重视金融科技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济南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建设金融科技运营载体,完善金融科技生态圈,集聚一批大数据、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数字征信等金融科技企业,确立济南金融科技区域一流、全国领先的地位;到2022年,逐步形成以济南高新区软件园、临港经济示范区、创新谷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快速增长的瞪羚企业,推动一批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据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青岛在金融科技产业方面与济南仍存差距,得分比济南低约13%。在细分指标方面,济南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市值分别约为青岛的1.9倍、2.7倍;非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总注册资本比青岛多出近两成。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方面,济南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规模等度量产业环境指标表现优秀。
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济南2020年末境内外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是青岛的4.7倍,优势显著。据青岛市科技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目前青岛科技企业存在以下薄弱之处:一是规模不够大,产业生态不够强,科技研发和产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二是创新创业生态不够优,特别是缺少专业化、市场化的高端科技服务机构。
在金融业发展水平方面,济南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968.5亿元,比青岛高出12.4%,占GDP的比重为9.6%,高于青岛的6.95%。不过在金融业发展方面,青岛后劲十足。据最新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青岛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比济南多出近五成;从2021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来看,青岛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济南的4.7%,未来与其差距或将逐步缩小。
青岛与济南的金融科技竞争力各具优势。青岛作为副省级及计划单列城市,在金融科技支持力度和宏观发展环境等方面优势明显;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金融科技产业实力强大。目前两城的金融科技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很小,皆十分重视发展金融科技并给予较大政策支持,未来在打造金融科技中心方面或将有一番较量。
编辑:万健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