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新青年丨“海归”青年放弃高薪返乡:只为还原历史背后的温度

2021-10-18 16:46:27 和讯  央广网

编者按:

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央广网推出系列报道《长征路上新青年》,看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中国青年如何交出更优异的答卷,书写更壮丽的诗篇。

央广网井冈山10月1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胡斐)在井冈山的革命旧址群,经常能看到一个年轻人穿梭在一排排黄色旧居、一座座铜色雕像前,他自信、从容,对井冈山的故事如数家珍。

他叫毛浩夫,是井冈山上的一名85后海归讲解员。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他,学成归来后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红色宣传员,捧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接力棒。

毛浩夫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海归”青年的选择:放弃高薪工作 到井冈山当讲解员

1989年,毛浩夫出生在“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他的爷爷毛秉华曾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50年如一日在井冈山义务宣讲红色文化,被称为“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党史工作者,30多年一直从事红色精神宣传与研究。

从毛浩夫记事起,爷爷和父亲的身影就总是和红色教育分不开。印象中爷爷永远穿着正装,随时准备着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讲,为了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毛秉华一边义务宣讲,一边收集井冈山的党史资料。

受到红色家风影响,毛浩夫学业上精益求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习后,前往英国攻读金融硕士。2014年,25岁的毛浩夫学成回国,拥有一份高薪工作。海归背景,金融行业,高薪收入……毛浩夫的人生路线似乎已经非常明确了。

2016年夏天,已经90岁高龄并且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爷爷毛秉华,为了考证关于井冈山革命故事的一段历史,执意亲自去河北、北京等地调研,拜访部队。毛浩夫不放心,决定陪爷爷一同前往。“虽然当时爷爷年纪非常大了,但还和年轻人一样,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之间辗转奔波,饿了就随便吃几口方便面。”毛浩夫说,爷爷的这种工作态度让他非常动容,深深感到敬佩与惭愧。

而此时,毛秉华也郑重对毛浩夫提出了自己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孙子,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将红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得知爷爷的期望以后,毛浩夫有过犹豫,但他逐渐发现,自己被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精神深深吸引了……

毛浩夫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的一张英文新年贺卡,字体优雅、内容清新流畅,第一次见到这张贺卡时毛浩夫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忽然意识到,在坚毅严肃的外表之下,每一名红军战士都有着非常可爱、活泼的一面,有着一个个温情的故事。因此讲解他们,并不只是陈述历史,更要还原历史背后的温度。

“我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这样的革命故事了解得越多,毛浩夫感受到的震撼就越多。“在井冈山的土地上,像这样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作为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我有义务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他决定留下。

2017年初,毛浩夫做出改变他人生轨迹最重要的一次决定,他从南昌离职回到井冈山,在江西干部学院当了一名现场教学老师,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红色讲解员。

毛浩夫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发挥“海归”优势: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

从“英国海归”到“红色讲解员”,在刚开始做讲解员时,毛浩夫就遇到一些阻碍。

“我的性格偏内向,不会在言语上表达太多,这是我从事宣讲工作的障碍。因此在刚接触讲解的时候有压力,担心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岗位。”毛浩夫说。

毛浩夫很理性,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背景有多么特别。在他看来,单论讲解,自己比不过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单论历史,自己又比不过党史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实力做了全面评估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正是双语讲解。

如果有外国游客,如何能让他们更好地读懂井冈山、了解井冈山?毛浩夫一直在思考。

毛浩夫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为了讲好井冈山的故事,毛浩夫阅读了大量的党史文献,并在其中探索国际表达方式,讲解翻译成英文时,还得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推敲。与此同时,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这些动人的故事真正走入外国游客的心里。

“井冈山上讲的是中国的故事,不少外国游客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若是简单地用我们的惯性讲述方式去讲,游客很难理解到位。我曾经有过一次,单纯按照翻译一一对应着讲,我能感觉到他们其实并没往心里去。”

外国游客缺乏共鸣,让毛浩夫意识到,要想向外国人讲好井冈山的故事,单靠字面翻译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是得增加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

在此过程中,毛浩夫摸着石头过河。围绕井冈山,他在文化方面下功夫,并将相关内容揉进讲解内容,外国游客便有了兴致。“比如,很多外国游客对毛主席诗词非常感兴趣,我就把其中与井冈山有关的、或是在井冈山创作的诗词都找出来,与讲解相结合,扩大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毛浩夫说。

“中国共产党原来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走过来的。”一次,在听完讲解后,一名外国游客对毛浩夫感慨地说。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他感到欣喜——“有效表达”,自己或许逐渐摸着门道了。

毛浩夫对外国游客讲井冈山的故事

(央广网发 资料图)

创新宣讲形式:弘扬井冈山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遍地可寻,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就达100多处。被烽火硝烟洗礼过的山川草木,无声记录下波澜壮阔的历史。

谈到步入这份工作的感想,毛浩夫陷入沉思,他坦言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从爷爷毛秉华和父亲手中,接过讲解井冈山革命故事、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讲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精神和强大力量,让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

成为红色讲解员的5年来,毛浩夫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近3000场,听众累计约10万人次,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红色志愿讲解员、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等荣誉。宣讲中,毛浩夫经常能接触到红军后代,这些人他并不认识,而有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你爷爷原来采访过我。”“他采访过我的祖辈。”“他来到我家的革命旧址的时候,他是怎么工作的。”……毛浩夫意识到,原来父辈们在工作中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心血。

“其实这就是我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份信任和感动,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当中,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我真的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当中也找到自己的青春和信仰。”

2018年爷爷去世后,毛浩夫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时常想起爷爷的叮咛和嘱托,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使命的传承。

毛浩夫每天都要复习讲解内容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毛浩夫告诉记者,在宣讲形式方面,老一辈讲解员多使用授课式、讲座式的方法进行一对多的讲演,而现在的讲解员多使用体验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访谈教学或情景演出的方式,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带领学员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从而对红色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之前的讲解更多还是面对面进行的,现在我们制作好视频在微信、抖音等平台传播,形式上更接地气,用更活泼、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去讲述历史,讲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毛浩夫进一步解释。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继而是长征精神,它们前后相连横贯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鼓励当代青年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毛浩夫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毛浩夫和江西干部学院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用了一年的时间集体加班,共同创造了一部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革命题材采茶剧,讲述革命英烈刘仁堪的故事,弘扬跨越时空的红色革命精神。

“井冈山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有责任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温暖感人、激励人心的故事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给更多的人,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毛浩夫说。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