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10月25日发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介绍了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等9个全国“双减”试点最新进展。
其中,北京市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长治市2019年下半年以来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零新增”。郑州市已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月31日学费无法清零的,10月25日前必须退还相关费用。
此前不久,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全面分析问题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各试点地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中央要求和试点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各试点地区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改革创新,务必取得更大实效。
北京: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
北京市介绍,出台“1+1+3”规范标准(“1”是建立预付费资金监管机制、“1”是加强办学许可证管理、“3”是明确办学培训的规范标准),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
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12个。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
从严从快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营销乱象,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
制定学科类培训机构退租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机构渡过难关。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要求,要求机构“应退尽退、能退尽退”,指导学生家长通过消课、退费、诉诸法律等方式妥善解决退费难问题。
上海:学科类培训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上海市介绍,上海市大幅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强化培训资金有效监管,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管理指引》,建立“教育部门排摸机构—银行监测机构账户并对非常规开支进行预警—多部门联合约谈、分类处理”的存量培训资金监管机制。
建立“跨界公益互助机制”,由被动的机构停业应对转为主动的提前储备公益资源,已形成超过14亿元的公益互助课程库,为学生“消课”创造了条件。
沈阳:168名培训机构教师进入中小学
沈阳市介绍,开展为期3个月的第一轮专项治理,重点治理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开展培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重点问题,坚决做到检查到位、督促到位、整改到位、处罚到位。
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做好从业人员的转岗、分流、解除劳动合同等工作,目前已妥善解除劳动合同138人,将168名校外培训机构优秀教师招聘到全市各中小学任教。
加强宣传引导,召开全市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约谈130家重点机构负责人。
广州: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
广州市介绍,针对机构数量过多,转型退出指引不清晰的问题,做到边压边改,破立并举。以“逐个排查、逐项整改、一家一档、一治一案”的工作原则,出台“营转非”、机构转型和终止办学三个指引,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
强化超前思维和主动改革思维,做到校外培训机构风险监管“三早两必谈”(“三早”即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两必谈”,即大型机构必谈、有经营困难机构必谈)。建立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出台司法建议书的形式解决治理过程中衍生的场地租赁、学员退费、劳动纠纷等问题。
成都:划分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风险等级
成都市介绍,建立全市规范校外培训风险防控专项工作日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以及中小学校等作用,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隐患再排查工作,全面摸清本区域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和风险底数。根据具体风险隐患情况,划分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风险等级,分片包干,对红色和橙色风险等级的培训机构实行“一人一机构”对接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变即见,落实管控责任。
郑州:10月25日前必须退还相关费用
郑州市介绍,经审慎研判,自10月11日起,在“两禁止、两消减”(禁止招新生、禁止再收费;消减存量课程、消减社会矛盾)前提下,组织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复课。
各区、县(市)成立工作专班,聚焦12项重点内容,针对资质、场地、师资、培训内容、收费、公示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5307个,下发停办通知书2612份。
修订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调整专兼职教师比例、数量,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联合教育、金融、公安、银行等部门,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建立学费专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
对各区县(市)规模前十的培训机构逐一约谈,坚决杜绝“退费难”“关门跑路”发生。已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月31日学费无法清零的,10月25日前必须退还相关费用。
长治:两年来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零新增”
长治市介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已全面启动规范审批体育、艺术类之外的培训机构工作,两年来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零新增”。目前,正在部署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压减数量。
国庆假期,各县区在确保有证有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停止培训的同时,加大对无证照黑机构的查处力度,全市共查处11所,当场封闭关停。
组织市发改、教育等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和成本测算,研究制定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相关政策。
组织专门队伍对主城区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进行清查,撤除墙体广告69处,LED屏广告2处。
威海:发现违规培训立即关停整改
威海市介绍,组织教育、文旅、体育等部门分头研究推进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监管,制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成立专家组,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存疑的机构进行集中审核界定。
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对全市568所培训机构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式督导检查,发现违规培训的立即关停整改。
推行第三方资金监管和风险储备金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强化收费风险管控,防止培训机构出现“卷款跑路”。
南通:“一对一”引导注销或转型发展
南通市介绍,明确由体育、文广旅、科技等部门对相应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审批。
成立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非学科类鉴定专家组,组织多轮专家鉴定培训会。
强化存量治理,制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验收标准。采用分片包干制,“一对一”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政策宣讲,引导其注销或转型发展。
建设南通市“双减”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统一校外培训机构监控设备,打通市场监管、公安、教育等数据库,实现对机构证照信息、学员信息、教师信息等进行预警和24小时全天候监管。确定资金监管方案,将培训预收费纳入资金监管平台,实行一课一划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