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 2022年如何延续韧性与活力?

2022-01-15 08:40:23 21世纪经济报道 

  021年的中国外贸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全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21.5%。以美元计价,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是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因素之一。同时,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也在持续显现。

  不过,在举杯庆祝2021年外贸胜果的同时,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外贸强势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多方面压力:一是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三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

  RCEP于元旦佳节正式生效,国际秩序仍处于持续变迁的时刻。2022年,中国外贸究竟能绘画出怎样的曲线?

  2021年中国外贸高歌猛进

  海关数据显示,2021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以美元计价,我国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达到6.05万亿美元,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1年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十四五”对外贸易实现良好开局。

  在2021年接近尾声之时,中国迎来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进出口增长超过8倍,年均增长12.2%。

  他指出,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4.3%、26.4%和57.7%。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1年中国外贸可以总结为“五有”:

  一是有底气,我国外贸没有因为疫情等一系列挑战失去后劲;二是有能力,近年来,我国外贸进行了积极的转型升级,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韧性、影响力与竞争力日益显现;三是有支持,国家稳外贸政策以及各级政府对于外贸主体的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四是有担当,在部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中断时,中国及时弥补了空缺,维护世界贸易稳定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五是有准备,中国及时抓住了全球经济复苏,海外需求回暖带来的机会。

  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2021年中国外贸超预期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国内疫情得到很好控制;二是海外需求在回暖;三是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四是外贸企业适应能力强;五是稳外贸支持有力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为16.7%,较之前有所下滑。

  对此,周茂华表示,单月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去年12月基数抬升也有一定影响。

  白明认为,2021年12月实际上已经过了圣诞季出货季。并且在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与欧盟的经济出现下滑,通货膨胀高,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国外购买力。

  2021年12月份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自1982年以来首次同比上涨7%——费城联储行长Harker形容这一读数“非常高,非常糟糕”。

  2022年如何顶住压力

  李魁文表示,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率先恢复的相对优势和基数效应可能减弱,2022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反映出口预期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在二、三季度一路下滑,与出口数据出现背离。

  周茂华表示,2022年外贸面临一定的压力,但韧性依旧存在。我国防疫依然领先,供应体系完备且保持足够弹性与灵活性;预计全球疫情对经济与供应链影响边际减弱,全球政策呵护,需求尚未偏离复苏轨道;国内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国内外贸支持政策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全球产业链修复对我国工业制造业也是重大利好。

  白明分析,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经过了多年发展,外贸实力强,但2022年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许多外贸的利好因素是超前体现,而利空因素很可能存在滞后性;伴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复工复产,中国的部分外贸订单存在流失风险;鼓励外贸的政策悉数兑现,后续的政策提升效益有限。“中国外贸在2021年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但在2022年很难达到如此态势。”白明说。

  1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如果我们看到通胀在高位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如果必须在更长时期内更多次加息,我们将这样做,会使用工具来令通胀重回目标。”

  周茂华分析,目前中美处于不同经济与政策周期,美联储加息对其他某个经济体产生明显影响需要其他“条件”配合。国内处于正常货币政策状态下的预调微调,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国内经济中长期向好,金融业稳步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估值整体低洼,将吸引海外资本趋势流入等。预计美联储政策正常化对国内影响可控。

  白明指出,韩国央行6个月内已经三次上调利率,其他国家也有较强的加息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充分考虑通胀、利率水平、国际收支平衡与外部环境等因素。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低,给货币政策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子弹”仍需慎用,以防止国际收支失衡,维护基本稳定。

  他认为,2022年稳外贸最主要的发力点应该集中在企业,稳企业保就业,市场才有动力。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为企业提供避风港,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1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9%。其中,出口5.64万亿元,增长16.8%;进口6.43万亿元,增长19.2%。

  白明分析,RCEP生效对于中日之间的贸易影响最大,因为这是中日之间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实施降税的首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中,25%的税目将实现零关税;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57%的税目关税降为零。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原有自贸协定和RCEP的错位部分也将成为我国外贸的增长点。此外,RCEP独有的区域累积规则也将更好地串联东亚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RCEP的效益是逐步释放的,短时间内对于外贸的拉动能力是有限的。”白明说。

  (作者:赵子健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