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纾困中小企业” 平台多举措降低经营成本

2022-03-09 01:4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话题依然备受关注。以信创、新基建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中,也均将数字经济作为最重要的议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应以“技术-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思维破解难题,合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他看来,互联网公司不是与传统企业赛跑竞争,而是作为其“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为世界冠军。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认为,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进程中,中小企业和大型行业企业同样重要。他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准不同行业与区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就在上周,包括美团、饿了么、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均已出台了相关扶持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政策,从佣金、支付费率等层面降低经营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认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处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关键阶段,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难,顺应环境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赋能流通行业

“数字经济”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至今,已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11项重点建设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是主力军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多份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关注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涉及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金融支持和服务、深化区域营商环境改革等多方面。

不过,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转型门槛高的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对于疫情下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的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难,顺应环境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小企业虽面临着转型困难,但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也能达到相当的发展空间。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实体零售商一定会继续存在,存在下去的实体店一定是全面数字化的实体店,也一定是彻底回归商业本质,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实体店。“我认为数字化和流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可以并存的。数字化搞好了,会为流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助力赋能。”

在他看来,美国零售化的集中度是比较高的,而且数字化程度也比较高。但这种情况下零售企业依然存在,充分说明本地化的流通企业有存在的空间和必要。

目前,本地生活、本地零售和近场电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成为传统渠道之外的重要补充。

数字化仍需包容性

近两年,受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承受了不少压力。同时,也令互联网平台承压。

就在2月18日,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18条、《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43条。其中,也包括“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在此背景下,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在近日下调了部分外卖佣金,以应对外界对于佣金过高的指责。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各部门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25项,各地出台政策文件52个,涉及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融资促进、稳岗扩岗、权益保护、扩大市场需求和专精特新发展等多个方面。

随着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新技术的应用成本仍然偏高。大多中小企业税后利润微薄,仅凭企业本身难以承受住数字化转型成本。且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试错,这对于人力财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苛刻。

以中小企业居多的实体零售业为例,在国内需求疲软、经营成本提高以及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模式的冲击下,其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张文中建议,可以复用原来的基础设施,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让数字化红利惠及每个人。“要让原有的供应链、员工等资源都被包容到数字化升级中,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而不是被冲垮、落下。”正因如此,张文中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全渠道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一定要包容性发展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提到,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头部企业持续强化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开放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生态,形成创新合力,减少行业“重复建设”。

(作者:陶力,王雨琪 编辑:张伟贤)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