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当代表、委员们在谈数字化时,他们谈到了哪些举措?

2022-03-09 11:11:01 零壹财经 

两会进行时,“数字化”一词频繁出现在与两会相关的报道中,这并不令人意外。数字化之风吹来已久,近五年内每年都有相关的提案议案冲上热搜,今年更甚。

今年,这一股数字化浪潮逐步覆盖到了更多相对而言颇为“传统”的行业内,既有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团体数字化改造,也有家政、卫浴等贴近生活却又数字化水平不高的行业对数字化进行呼吁。

毋庸讳言,由于业务形式的差异,不同行业之间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的难度也分门别类,不少代表、委员们的体验中不仅包含了对数字化的倡议,也阐明了一些产业升级上的困难,更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做法指南以供探讨。

数字化的优势无需赘言,身处这一历史进程中,相关企业找到方向、解决问题、共觅发展路径,为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进程添砖加瓦。

提到数字化的“新面孔”与新思路

在两会的重头戏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整体建设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纲领下,各代表、委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除本身与数字化较为接近的企业外,一些“新面孔”也出现在了数字化的讨论中。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企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发挥技术标准的统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总结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持续增加对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让全民共享“数实融合”成果等。

私以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是一个尤为重要、迫在眉睫的举措。各行各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不同,方法路径不同,难点也分门别类。在这个路径实现过程中,需要一个兼顾了标准化和定制化的方法,让有些行业既可以享受到标准技术所带来的行业适配,又能感受到标准技术针对不同业务带来的拓展与融合功能。这一点对于在数字化技术略有专长的企业,是一个莫大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握不同行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更高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补课”。

而为数字化改造建言献策的“新面孔”,来自于各行各业,也与民生息息相关。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董事长张义光建议加快数字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实现劳务用工管理数字化。他提出了诸多举措,如打通住建实名制系统与人社农民工监控预警系统数据共享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率进行监管等。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600170)董事长徐征也为建筑行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应深入推进建筑产品数字化和建筑产业数字化;二是努力打造数字化商业生态圈;三是大力培育建筑服务商文化;四是加快培养数字化高端跨界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就“数字+旅游”进行全方位的顶层设计,建议扩大专项基金推动企业进行数字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进行数字旅游景区建设,组建旅游业数字化联盟,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场景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对于家政行业数字化提升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家政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二是推进家政行业标准化发展;三是构建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他认为,家政行业内线下派单、手工记账、电话联系的经营方式较为普遍,远落后于生活服务业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大数字产业化力度,支持互联网企业加大系统研发、软硬件升级力度。支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营销推广、服务指引、下单支付、上门履约等环节效率。支持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适用的行业标准。

综合诸位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面对数字化转型,建立行业适用标准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中小型企业在转型上的基础条件和客观现实差异,然后针对这样的差异,采用标准化的技术补足短板,提升基础水平,当基础夯实,再进行大刀阔斧的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旧困难”与“新方向”

要谈数字化改造,就需要既懂数字化又懂产业生产的人才,这是多位代表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

就数字化改造的困难而言,全国人大代表、红旗工厂员工齐嵩宇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制造业产业人才逐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成果,但这些知识作为“工匠”的个人经验,伴随着传统技能失传及关键技术外流问题,传承推广困难。而这种传统困难会导致低附加值制造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逐步外迁,长此以往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障碍。

做法上,齐嵩宇提议,我国要打造国家工匠数字化技能传承平台,固化制造业传统技能和关键技术,建立随时可快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知识库,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认为,AI、5G、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人才需求井喷,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即“智改数转”)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是传统制造业‘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变量,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竞争焦点。”

刘怀平希望国家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学科体系和科研条件;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数字化高端人才培养;地方政府要把引进留住数字化人才作为推动本地产业链打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地方政府代表也有此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李涛,河南省每年都要推出大量龙头企业,鼓励其做产业和行业的互联网,把企业内网做成工业互联网,对产业原料、生产过程、供应过程、销售体系整合到一起,让行业内所有企业都能融入到工业互联网中,利用数字化优势搞一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生产。

人才培养与具体做法上,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说,未来计划建设短视频与直播培训中心、电商淘宝培训中心,匹配这个专业化的仓储、分拣、快递与物流中心等,扩大物联网营销规模,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助力更多传统商家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目标,非一日之功,尽管每年两会都有相关提案议案,但看到热议数字化的行业越来越多,总归是一个可喜的趋势。从行业数字化标准技术到相关人才培养,再到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生产技艺传承复合型人才培养,各行业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数字化改造道路。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