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迎来拐点?

2022-04-11 17:02:18 锐观察 微信号 

一大早,艳阳高照。魔都的春天,说是今天气温能到30度,俨然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没有惊喜,也算不上惊吓,今天的疫情数据还是创了新高,封控在家的财富君,一切还是按部就班:

股市没有惊喜,反而有几分意外,大幅低开低走,越来越感到惊吓的节奏。不过,今天财富君要聊的,不是冲上热搜的股市,而是银行理财,因为从破净数据来看,据说银行理财迎来了“拐点”,真的是这样吗?

(1) 拐点?

说实话,财富君现在看到这个词,就感觉倍感亲切,估计还是疫情闹的吧。而在银行理财产品来说,目前随着破净数据的下降,是不是也迎来这样一个节点?

来自东方财富(300059)CHIOCE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就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数据统计中,就在23852只净值型理财产品中,4月8日跌破面值的产品数量为1464只,单看这一数据,相比之前动辄3000多只的破净数据,尤为缓和了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有连续多日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实现了多日的“零新增”。来自国有大行的理财人士透露,目前其所在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回升至3月份的高峰水平。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貌似回暖,难道已经迎来了拐点?当然,单凭这个数据,财富君还是不敢贸然下结论,毕竟不能过于鲁莽草率,还是要先观望一下。

(2)破净

所以,在有结论之前,还是先回顾一下,3月份到底发生了啥情况?

就在前两天,针对银行理财“破净”的问题,财富君曾经写过一篇,《银行理财,路在何方?》,因为当时银行理财产品普遍下跌,跌破面值的产品超过3000只,尽管整体占比不大,但对投资者心理冲击比较大,习惯了保本保息的理财模式,很多投资者对于“破净”竟然一时无法适应。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就在长年累月的宣传中,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年龄稍微偏大的投资者,更是无比信任银行理财的背书能力,一贯想当然的以为,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保本保息”。

而在资管新规开始实施后,银行理财净值化成为新常态,过去使用的摊余成本法计价,现在都改为了市值法,这就几乎把每天的价格波动,都能直观地反映在产品净值上,而在今年股债双杀并且是大幅下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也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相应的投资者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准备,当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后,很多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直接赎回跑路了。数据显示,就在3月份,四大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缩水超过1万亿,这可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天文数字。

(3)数据

有没有迎来拐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财富君先梳理了几个数据,不妨先看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现状。

首先,破净数据。就在上文的统计中,尽管破净产品数量目前为1464只,但考虑到1元面值的还有837只,如果算上这一块,那目前的破净或即将破净的数据,也会在2000只以上,相比之前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转变;

其次,最近一周成立产品的数据。同样是来自东方财富CHIOCE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11日,最近一周新成立的净值类产品为408只,相比去年同期每周1200多只的发行量,明显下降了不少。

再次,正在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这一个数据,同样可以统计出,就在4月11日,正在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为374只,而即将发行的产品数量为239只,这两个数据倒是和去年同期差不多。

所以,单从这几个数据来看,财富君很难得出结论,说银行理财产品迎来拐点,具体还要等待更明确的市场信号吧。

(4)自购

当然,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并不是没有积极信号,或者说是鼓舞人心的动作,尤其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来说,早已敏感的察觉到,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和顾虑。他们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购。

对的,你看得没错,就是自购。这个词语在基金理财中比较常见,尤其是2月份股市连续下跌,至少有20家基金公司陆续发布自购计划,自购总金额也超过20亿元。

而现在,这一举措也出现在银行理财的身上。3月23日,光大理财发布自购公告,将以不超过2亿元自购旗下理财产品,而随后南银理财公告自购的资金总额不超过5亿元。

财富君的粗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陆续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合计不超过28.5亿元自购旗下理财产品。其中,兴银理财将以自有资金约10亿元投资于旗下产品。

很显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这个动作,就是来鼓舞市场士气的,至于效果如何,财富君认为肯定有积极意义,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买账,这就要看投资者的表现了。

归根到底,作为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习惯于稳健理财的。对于稳健型投资者,你当然是要赚钱给他的,赚的多更好了,亏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净值化的改变,就是打破了之前的模式,尽管结果还是赚钱的,但过程就很痛苦哦,而且不一定稳赚不赔,这才是银行理财投资者一时无法接受的,从基金理财的投资者教育历程来看,这一块投教工作,短期根本不可能完成,至少要有两个股市周期,市场风险教育往往才是最好的方式。

说到这里,你认为银行理财的拐点,来了吗?你可能真的想多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