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稳增长加码 二季度降准降息概率加大

2022-04-14 06:15:29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祝嫣然 杜川

   疫情反复等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加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国家统计局将于18日发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机构预计,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对一季度经济增速造成拖累,同时,预计四五月份经济增长有进一步放缓趋势,由此带来的就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方面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多位专家分析,近期多次重磅会议释放宏观政策加力的强烈信号。财政发力将明显提速,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将进一步加快,财政支持重点用于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市场主体。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放松可能,二季度降准降息概率加大。

   国常会加码稳增长政策

   此次国常会指出,消费对经济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改善民生。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协同发力、远近兼顾,稳定当前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为此,国常会提出五条举措。一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抓紧把已出台的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保障物流畅通。二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601519)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三要扩大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服务供给短板。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四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五要加强保障。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投资带消费。依法惩治假冒伪劣等行为。

   中金公司研报称,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大于生产,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将同比下降4%左右。3月前三周,全国迁徙规模下降超50%,餐饮业流水下降44%,酒店入住率下降14个百分点,商品房、乘用车等销量增速也下滑30个百分点左右。严格的疫情防控举措对货运物流也形成一定阻碍,可能扰动线上消费,比如3月中旬以来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同比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这次疫情反弹对消费的冲击可能超过2021年8月。

   国常会同时指出,为促进外贸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效用,并优化外贸营商环境。一是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二是加快退税进度,实行全程网上办,将退税办理时间由平均7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三是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制定便利跨境电商退换货政策,对守信企业通关、退税等予以更多便利,严惩骗取退税等行为。

   海关总署4月13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国常会还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6日,国常会就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和总需求不足情况下,采取适时降准的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降准还可以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的期限结构,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从数据来看,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好于预期,但贷款结构仍不理想,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偏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下一步按照稳增长“政策措施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要求,二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在加大。其中,降准能够切实提升银行放贷能力,而降息则有助于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也是缓解楼市下行的关键所在。预计全面降准和政策性降息有望最早在4月落地,这将引导后续金融数据延续总量回暖势头,信贷和社融结构也将逐步改善。

   疫情反复经济承压

   除了消费和出口两个需求方面,供给方面,工业生产受到多种负面影响,包括物流堵点增多、配送时间延长、采购更加困难、进口受到影响、需求明显承压等。3月沿海地区电厂日均耗煤量同比由正转负,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生产指数再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2%,环比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6.6%降至2%。她认为,一季度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加快,但出口同比增速或放缓8.4个百分点至14.5%,房地产销售继续同比下滑15%;受疫情以及防控措施的影响,服务业活动明显走弱。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表示,疫情冲击下,一季度GDP增速或降至4.8%左右。3月以来疫情大规模反弹,对一季度经济增速造成严重拖累。线下聚集性活动受到限制,餐饮旅游、房地产销售等下滑明显,建筑、货运物流等也受到显著干扰。

   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认为,疫情反复进一步加剧了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预计4~5月份经济增长有进一步放缓的趋势,由此带来的就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方面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将重基建的稳增长措施调整为更加重视稳就业与稳中小企业经营,在金融、税收与补贴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切实稳定就业与稳定居民基本收入。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几次重要会议高层在研判经济形势时,均强调了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大挑战,释放出宏观政策要适时加力的强烈信号。

   4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财政政策作为今年稳增长的重头戏,正在不断加力。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截至3月末,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吉富星称,今年专项债发行前置、发行节奏显著提速,随着各地项目大面积开工,二、三季度继续发行完剩余额度的目标预计能较好实现。专项债密集发行有助于拉动有效投资,尤其是助力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1.5万亿元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是稳定预期、助企纾困的关键一招。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1日至11日,全国税务部门共为20.3万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557亿元。缓税方面,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