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无人机定点抛投救生圈;湖面,水上机器人劈开波浪,驶向被困人员……7月14日上午,北京市2022年防汛抢险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在密云区碧水公园拉开序幕。
▲实战演练现场。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演练中,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系统展示了水域救援力量体系阶段建设成果,北京市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同作战和紧急处置能力也得到了全流程、全要素的检验。
智能化救援,无人设备联合“输出”提升效率
“强降雨来袭,水中漂浮着数十名落水人员……”14日10时,随着广播里传出的模拟场景介绍,演练正式开始。多辆消防车鸣笛赶来,无人机飞到落水人员上空抛投救生圈,同时,指战员驾驶着冲锋舟和橡皮艇向落水人员驶去,仅仅几分钟,落水人员全部获救上岸。
▲实战演练现场,无人机运输救生圈前往救援现场。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傅杰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本次演练时长40分钟左右,演练设置的5个实战场景分别是启动应急响应、群众落水救援、车辆涉水救援、景区孤岛救援和城市综合排涝,这些场景都是消防员在北京救援、国内救援甚至是跨境救援过程中所真实遇到过的。
傅杰表示,本次演练大量使用无人设备,如空中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体现了无人化、智能化的救援理念。“这也是救援理念的进步,目的是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尽快拯救被困人员的性命,同时在复杂情况下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战演练现场,救援人员操作智能救生器解救落水群众。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演练紧贴首都实际、着眼实战需求、创新救援理念,坚持“灾情设置最复杂、场景模拟最真实、演练科目最广泛”的标准,设置了5个实战场景,12个救援科目,共调度17个消防救援支队、21辆消防车、30艘橡皮艇、1架载重无人机、15架小型无人机、300余名指战员,并联动公安、医疗、排水、蓝天救援队等单位4辆救护车、1架警用直升机、4部大功率排水单元、50余人到场处置,现场展示了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救援技术,冲锋舟、橡皮艇、机器人等水面救援技术,离心力救援、定点救溺等急流救援技术,活饵救援、抛投救援等绳索救援技术,以及水下定位、搜索、破拆、救助等潜水救援技术。
车辆涉水,指战员可水下破拆车辆救人
道路积水导致车辆失控,一辆轿车车头滑入水中,车内有一人受伤被困;一旁另一辆轿车已经沉入水底,有一人被困。指战员驾驶冲锋舟抵达车辆旁边,先把第一辆车的车窗砸破,用担架将被困人员抬出,交给救护人员。另外一批指战员则先潜水到水下侦查,将车辆破拆后把被困人员打捞救出。随后,消防车用车上的牵引系统将涉水车辆拉升至岸边。
▲实战演练现场,涉水车辆被拉升至岸边。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这是实战场景“车辆涉水救援”。海淀消防救援支队圆明园救援站站长王杰介绍,这是汛期常见警情之一,而本次演练的亮点在于准备了水下破拆工具,可以在水下第一时间破拆救人,避免延误救人的时机。同时,消防车的牵引系统中的钢缆承受重量可达4吨,拖拽普通车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另外,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所有指战员都进行了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能够对被困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
王杰提醒车主,车辆涉水时,要第一时间远离车辆,然后报警。车主可以在车内准备一把安全锤或者其他破拆工具,在车辆涉水时,可破拆逃离。
“空地一体”,消防和民间救援力量联合救援
一场强降雨过后,数十人被困在了景区中两个不同的地势较高的孤岛上,等待救援。随着水位不断上涨,被困人员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水中,指战员驾驶着冲锋舟和橡皮艇前去救援。
▲实战演练现场,舟艇编队出发前往救援。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实战场景“景区孤岛救援”中,指战员采取了舟艇编队抢滩、绳索救援、直升机救援等方式进行救援。石景山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邵磊介绍,该实战场景的难点在于操作人员和观察人员的配合,而且还要确保受伤的被困人员能在不被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尽快转移到安全区域。
邵磊表示,该场景的亮点一方面体现在快艇速度和安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空地一体”的救援方式,即直升机、无人机和地面救援力量的合作。孤岛救援场景今年还没有在北京市出现过,但在去年北京消防驰援河南雨灾时使用过。
新京报记者还了解到,蓝天救援队也参加了孤岛救援这一实战场景的演练,形成了消防和民间救援力量联合的救援方式。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王子诚
校对 李立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