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需求偏弱是下半年稳工业的主要挑战 下半年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2022-07-27 01:4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工业经济运行和2020年相比,更主要的挑战在于需求侧恢复不足。虽然工业产值已有反弹,但需求不足的情况仍将持续限制工业恢复的效率。外贸出口仍将是下半年的主要需求支撑点。”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当前工业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工业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围绕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对下半年的展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

许召元表示,今年工业经济运行和2020年相比,更主要的挑战在于需求侧恢复不足。虽然工业产值已有反弹,但需求不足的情况仍将持续限制工业恢复的效率。外贸出口仍将是下半年的主要需求支撑点。面对内需偏弱的情况,各工业行业要适应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促进产业兼并重组,慎重对待低水平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要保持供需基本平衡。

许召元。资料图

主要冲击在需求侧

《21世纪》:如何看待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20年的突发疫情相比,这一轮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有哪些突出特点?

许召元:今年工业经济运行和2020年相比,对供给侧的冲击比2020年要小。因为2020年疫情爆发之际,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就是大量工业企业面临复产、供应链中断的问题。经过两年时间,各地在复产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虽然上海等少数地方生产受到一些影响,但多数地方应对工业复工复产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总体上生产方面在5月份开始有了明显改善,二季度工业运行也是逐步回升的态势。

我认为,今年对工业经济运行影响最大的是需求收缩。对比2020年,当时对供给面的冲击较大,但需求和预期都比较好,因此在复工复产之后,工业经济整体回弹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今年需求端的恢复则明显慢了不少,出口上半年整体保持着强劲增长,但是由于内需偏弱,上半年消费品零售和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都比较缓慢,所以整个工业经济虽然有恢复,但总体增速还是被需求不足所制约。

《21世纪》:4月疫情对我国出口冲击明显,但5、6月份出口在迅速恢复,上半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实现两位数的较高增长,超出外界预期。哪类行业和产品的出口增势比较明显?下半年出口形势如何?

许召元:上半年外需增长虽然面临着疫情造成的国际运输等问题,但是二季度以来恢复得比较快。出口情况较好的主要有三类产品。

第一类以汽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上半年出口数量增长40%,金额增长52%,是非常大的亮点。因为汽车一贯是国际贸易中高附加值的代表,其中不少是新能源车,也反映了这两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通用机械装备和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12%、17%。预计下半年还会维持较快的增长。

第二类是高载能产品,比如钢铁和铝,增长幅度也比较大,进一步看这其中还有“量减价扬”的情况,比如说钢铁出口数量减少了10%,但价值量增加了30%。

第三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较快,比如箱包、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增长都比较快,这说明我国在这些传统产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要看到东南亚国家生产在快速恢复,下半年的增长可能会受替代效应的影响而放缓。

从总体上来看,得益于我国完整的工业门类体系和供应链的竞争力,下半年出口仍然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仍然是下半年拉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正向力量。但它的幅度可能还是有限的,要看到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整体下行的全球经济形势。目前全球通胀水平比较高,发达国家加息的趋势仍然存在。像欧美的货币政策,也还是紧缩的态势,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下半年可能依然会保持下行,这也会扰动我们的出口预期。

加快转向质量效益型模式

《21世纪》:下半年如何应对需求收缩的问题?

许召元:下半年需求增长缓慢的问题还是会存在。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转型的过程当中,产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但增长动力还在转换。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发挥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大,但这些传统的动力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像钢铁、水泥等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上半年亏损都比较明显。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转向质量效益型模式来应对需求问题,从这一点看,下半年和明年也是转型调整的重要契机。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到新常态,整个宏观经济已经转向中高速增长。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时,仍然可以保持好的经济效益。不少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只有2%、3%时,企业效益水平也还很高。这正是我们工业转型的发展方向,逐渐从以前的速度增长型、速度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重视。

一是优化行业市场结构,兼并重组、资源优化是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前快速增长时期,由于市场增长空间比较大,优质企业和低效率企业都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到了景气度较低的时候,就要让低效率、低质量的企业退出,把企业资源让出来进一步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业部门的质量水平。要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上下游企业需要一个比较平均的利润水平,以及更好的研发投资能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质量效益型道路。

二是鼓励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以前多数工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当经济下行时,同质化商品只能打价格战,就导致行业的收入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近几年,中央一直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企业得到差异化发展后,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产品定价权,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在经济放缓时,仍然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有较好的效益水平。

三是当前要慎重对待低水平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要保持供需的基本的平衡。现在虽然外需短期内增长比较快,但是潜力有限。国内也正在过渡到新发展阶段,整个生产能力扩张速度会比以前慢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行业要做好长期适应的准备,保证生产能力与需求相适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扩张。

《21世纪》:虽然经历冲击,但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无论是产值还是投资都明显优于其他行业,接下来应当如何保障高技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动力?

许召元: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快速升级的客观事实。保持高技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还是需要考虑到国外技术封锁以及意外断供的风险。各行业尤其是领头企业,要有意识地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多元化的供应网络,提高产业链的供应弹性。

首先应该眼光朝内,优先保障提供国内发展的机会,也许产品的质量、竞争力不如国外,但是可以提升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协调全产业链对断供的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开展技术攻关,以国产技术和产品替代进口。如果在国内找不到替代品的话,就需要高度关注在国际供应链上的优化备份,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留有退路。

此外,要创造国内市场,让企业发掘国内市场需求。在这个发展阶段,会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出现,无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在探索之中。因此对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要采取审慎监管态度,而不是管得过严或者管得过松,让他们有试错的发展空间。

下半年“稳”字是核心

《21世纪》:目前企业抓紧复工复产恰逢夏季用电高峰,最近又有多地再度出现疫情反弹,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能否保持稳定运行?

许召元:首先电力的供应是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去年不少地方的拉闸限电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今年来看,电力稳定供应已经有比较可靠的基础,不会再出现大面积的拉闸限电现象,对工业经济的供应链稳定形成很好的支撑。

一方面因为今年水电的情况比较好,今年南方地区水力发电量普遍比较大,去年水电较弱,也是拉闸限电的原因。另一方面,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建立保障供应都高度重视。上半年煤炭是一直在增产的,新能源的投产也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总体上来说,今年建立的供应保障能力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也是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

疫情还是有全国多点散发的态势,各地疫情精准化防控水平比今年上半年有很大提升,总体上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在减少。很多企业也在通过设置多点供应的方式来克服局部地区的疫情,优化供应链网络,提升供应链韧性。

《21世纪》:下半年想要保持工业经济的回升势头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许召元: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接下来需要把上半年出台的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实好,尽快稳定就业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如果没有再出现大范围疫情干扰,维持目前的平稳回升态势是可以确定的,也能够为明年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相对比较高,下半年还是要保持对工业部门投资的支持,特别是对企业在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资,要加大投资补贴的力度,要优化政府可以调控的投资方向。

除了新型基础设施以外,制造业投资其实是最有效的投资,因为制造业的投资主体是企业,政府可以增加对企业自身转型的投资支持。对于短期内效益不可观的,要适当压缩投资,引导支持高效率投资,通过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

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言,一方面要在生产能力上转型,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国内的市场环境。因为高质量的工业生产体系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方面,在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培育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源。目前需求增长虽然缓慢,但更应当把培育新市场、创造稳定需求当做一个长期工程。避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而在短期内出现政策用力过猛的情况,这样可能会透支未来的需求潜力和市场预期,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苗头,关键还是要把已有的稳增长政策落实落细。

(作者:缴翼飞,王星晨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