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绿色建筑专题发布会,介绍当前副中心通过坚持发展绿色建筑,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科技水平,扎实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情况。目前,副中心绿色建筑面积达1005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成为特色,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全面铺开,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执行标准北京最高
近年来,副中心先后出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指导意见》等政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副中心还组织国内绿色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专项研究》,为副中心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目前,副中心绿色建筑走在全市前列,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绿色建筑建成一定规模。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建管局局长、通州区副区长卢庆雷介绍,截至目前,副中心(155平方公里)6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执行标准全市最高。
2021年5月起,副中心范围内全面执行两个“百分百”,即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建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100%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
“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成为特色。据了解,副中心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健康建筑融合发展,建成全国能源行业首个近零碳(能耗)项目——副中心智慧能源(600869)服务保障中心,综合能耗降低超过70%。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全面铺开,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技术工艺频“上新”
副中心的重大工程如何体现绿色建筑的技术和应用?副中心工程办临时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陈晓峰介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各项目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要求全面提升,屋面、外墙、外窗传热系数在现行北京公建节能设计要求基础上均提升10%以上,全年暖通空调负荷比国标要求降低15%。
北投大厦项目“穿”上高效节能外衣,建筑采用固定外遮阳,并形成外幕墙的通风缓冲腔体和换气层。实现遮阳的同时改善微气候和自然通风。裙楼利用外廊自遮阳,使夏季的围护结构热负荷可以降低13%,大楼冷负荷总体降低4%。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介绍,副中心站枢纽从规划设计方面提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助力绿色节能,还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绿色节能。通过综合减振降噪技术,副中心站枢纽范围内适宜开发土地增加约5.4公顷,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和绿色环保之间的最佳平衡。
首发集团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负责人何历超则介绍了东六环改造工程绿色建设相关技术应用情况。“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南侧,北至潞苑北大街北侧,全长约16.3公里。在隧道工法方面,我们采用长盾构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该方案可节约占地约600亩,减少树木伐移约4.7万棵。”何历超说。
三大建筑每年减排万吨
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也应用了绿色建筑技术。“三大建筑投运后,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07吨。未来,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亮相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北京市绿色建筑科技应用的最新典范。”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说。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绿色低碳的创新理念正变为现实。陈宏达介绍,在三大建筑项目区域规划阶段,创新性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了工程量、优化了结构设计、提升了结构强度、兼顾了使用功能、降低了项目投资。
据测算,一体化共构施工方式可减少支护桩约1400根、节省钢筋约2180吨、减少混凝土约14500立方米、减少土钉墙面积约3500平方米、减少TRD水泥土搅拌墙帷幕工程量约78200立方米,减少备用井等井类打设约9400米。
目前,三大建筑项目已于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的历史性建设节点,正在全力推进内部精装修工程、共享配套设施主体及设备安装工程。预计2023年底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认为,副中心应紧扣“绿色品质”目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突出“绿色低碳”主线,引导绿色建筑实践全方位转型,创新“落地实施”路径,建立绿色建筑管控模式,注重“绿色示范”引领,多场景展示先进绿色技术。
“副中心以绿色家园社区、绿色特色小镇为重点,系统示范绿色低碳场景,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建筑示范体系,能集中展现副中心绿色建筑发展成果,彰显副中心绿色城市魅力。”王清勤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袁泽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