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财务规划8 | 战胜心魔,养老规划要趁早

2022-11-23 09:23:02 和讯 

  漫长人生中,最遥远的距离是“想”与“做”之间的距离,我们常常要跨越“道理都懂”和“开始动手” 之间的鸿沟。现实中,有一些“心魔”可能会阻碍和影响我们为养老早规划、早积累,我们需要正视它们,了解它,最终战胜它们。

   即时回报偏好:更想拿“桌面上”的钱

  在养老投资上,我们面临两个心理状态即“即时回报”与“延迟满足”。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测试,要求一群人做两道选择题:

  1、现在拿到100美元,还是一个月之后拿到120美元。

  2、12个月之后拿到100美元,还是13个月之后拿到120美元。

  第一题,大多数人选择了现在拿到100美元,虽然等一个月收益就能高20%;大多数则在第二题选择了13个月之后拿120美元。

  这个测试告诉了我们,在“即时回报”与“延迟满足”的选择上,人们更偏向选择“即使回报”。养老储备是“留给数十年后的自己”的礼物,更想拿“桌面上”钱的偏好,会弱化人们的决策理性和提早启动养老储备的决心。

  躺在“舒适圈”,不想改变

  当人们面对未来不确定事件时,总是会努力忽视或者贬低这件事的重要性,以此为借口,躺在“舒适圈”中享受。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回避,以及对“保持原样”的偏好,导致人们也不愿对养老规划做出改变,或者干脆对即将面对的养老需求视而不见,在“舒适”的拖延中,白白流逝了储备资金、利用复利效应的大好时光。

  确定性偏好:你要告诉我一定能赚多少

  要提高养老金账户的中长期投资回报,需要开展多元资产配置,账户的投资收益无可避免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对于有些朋友来说,“200块钱的喜悦远远不足以弥补100块钱的亏损”,参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往往对风险产生极大的厌恶感。总有着“一定保本”,“肯定有 X%的回报”的预期,一但预期出现偏差,很容易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恐惧心理,最终放弃参与、拒绝参与或者提早离开养老金计划,从而错过了长远的增加养老金的机遇。

  信息过载和惯性决策:嫌太麻烦,只想“躺平”

  选择太多可能会导致无法做出选择。有一项著名的消费行为研究显示,商场里陈列简约的货架比琳琅满目的货架,更容易吸引顾客快速完成采购。

  养老财务规划时常也是一样,你一言我一语,众说纷纭,信息多、选择多、产品多、策略多,会让人不知所措,抵触去深入了解、分析、比对,选择和优化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结果导致有些人或视而不见,或墨守成规、随波逐流,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规划决策。例如,因选择焦虑而直接放弃,升职加薪时没有及时提高积累金额,当还是“小鲜肉”时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过低等等,最终追悔莫及。

  总而言之,了解上述心理后,我们要明白养老规划的过程是一场心态和意志力的较量,甚至是反直觉的考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需要克服惰性、惯性和非理性。

  因此,让我们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用自制力、自控力战胜“心魔”,完成一项长期、艰难但正确的养老规划。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张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