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中电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罗嘉进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能源领域的三大问题并分享了中电集团发展新能源的一些实践。
罗嘉进认为,在地缘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背景下,各大经济体应重新审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保障脱碳过程中,如何能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同时,罗嘉进也表示,中国在能源领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中国可以依靠自身的独特优势去克服这些不同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在新能源开发上,罗嘉进提出了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把握的三点关键因素:一是要持续降低零碳能源发电成本;二是改进电网基础设施需求侧的响应以及部署捕能的技术;加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的发展。
以下是部分发言实录:
主持人(马克):非常冷静的提醒,谢谢李主任,下面有请第三位演讲嘉宾中电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罗嘉进先生。
罗嘉进: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下午好,刚才几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前沿的行业洞见让我们获益良多,下面我从企业角度提一些问题和大家交流。
首先,能源危机是全球正在面对的问题?世界各国在短期和长期有什么举措去应对?
第二,国家在能源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各国又有什么独特优势来克服这些挑战?
第三,面临能源危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要成功发展新能源有哪些关键因素?
第四,跟大家分享中电如何通过发展新能源为国家在能源转型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中电集团,中电集团于1901年在香港成立,现在在香港上市,集团拥有多元化发电组合,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燃煤等项目。我们的业务遍及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地区等,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零售。经过120多年的发展,中电集团现在已经成为亚太区规模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之一。
作为能源供应商,要面对的共同难题之一,就是实现可靠及安全供电的同时,也要保障合理电价,并注意保护环境。成本高企是能源供应商面对的很棘手的问题,大家看到图上的数字,过去两年无论是国际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成本高涨,而维持合理的价格和注重环保是难上加难。
而面对能源危机世界各国也要担起减碳的任务,全球GDP超过三分之二的经济体都宣布了减碳目标,长远来讲可以看到几点,各国鼓励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为了维护电网在高比例清洁能源安全稳定运行,部门加大了储能设备的投资。而核能作为典型的低碳高效型能源,在全球减碳路径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欧美碳达峰实践中的主力。
另外,各国更加注重提高新的能源科技和利用效率,例如德国加大了国家氢能源的投入,鼓励更新供暖系统,为节能建筑和节能改造提供了税收优惠。而面临当下的困境,有不少国家,比如说美国、德国和荷兰和我们也还需要靠额外的煤电来支持能源稳定。
在地缘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背景下,各大经济体应重新审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保障脱碳过程中,如何能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中国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譬如说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应较为紧张,随着供电和光伏新能源装机比例的提高,电力系统需要利用大量常规的火电参与调峰,保持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另外,双碳目标推出进一步加快了能源脱碳的进程,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要跟得上才能顺利过渡能源结构的转型。再之,近两年极端天气频发增加了风电和光伏的应用复杂性,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下既要兼顾电价合理性,又要将其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在国际上,地缘政治冲突让能源博弈变得更加复杂,能源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另外,高利率、高通胀、汇率波动以及金融投资等多重作用导致全球能源价格继续在高位振荡,进一步加重了能源成本。
中国可以依靠自身的独特优势,是有能力克服这些不同的挑战。
首先,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规模庞大,配套完善,在全球贸易和生产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国重视研发投入,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第三,目前我国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和工业需求的市场,超大规模的市场和消费能力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的竞争能力。
第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带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供电、光伏的上游原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生产商形成了长期景气的支撑,配套的储能技术,氢能技术也将因此受益。
最后,市场导向的营商环境,让能源稳定的长远规划的能力将会进一步优化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就新能源开发来说,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持续降低零碳能源发电成本,需要通过规模化的效应和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加速平价化的过程。
其次,需要改进电网基础设施需求侧的响应以及部署捕能的技术,提高电网灵活性,不但要通过增加调峰电源,增加电网灵活性,还要增强区域输电互联。
另外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再者,应加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的发展,包括储能技术、氢能技术、核能以及碳捕集封存利用的技术。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中电集团如何通过不同举措为国家在能源转型方面做出贡献。
中电集团减碳步伐已于2004年开始,2007年集团率先公布了“气候愿景2050”,是首家自发订立减低碳强度目标的电力机构。在2010年及2020年,中电达成了既定的目标,分别把发电组合的碳强度降低到每度电0.8和0.6千克,而且根据最新的减碳目标,中电集团将于2040年之前淘汰所有的燃煤发电市场,2050年前实现整个产业链净零排放。
减碳的行动需要多方的配合和支持,凭借中电能源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广泛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将继续与各界携手合作,为降低香港电力供应的整体碳排放不断努力,这意味着在供应侧我们会与政府、企业、市民及各界的伙伴密切合作,在需求侧譬如说楼宇的节能、电子、电力、交通、能源基础设备、能源管理等领域也需要有所行动。我们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协助比较大型的企业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益。譬如中电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共同设计研发了全香港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以用于其中一座客运大楼的空调系统,这个系统由中电、机管局和香港天文台共同研发,有幸获得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颁发的亚太区年度区域能源项目奖。
最后,能源发展迈向零碳的未来,为民生保驾护航,需要政府、学界、商界、市民,大家携手同行,在财经年会上我们听到多角度多层面的分享,非常难得,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建能源安全,共筑绿色愿景,谢谢。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应对发展挑战 提振复苏信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