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的ChatGPT风靡一时。看到人工智能概念如此的火爆,许多国内企业纷纷效仿,相继表态要推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
在国内的人工智能热潮不断掀起的背景下,一家在IPO道路一波三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
据了解,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场资料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并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
然而,优必选的IPO的过程却并不顺利。优必选曾经尝试在A股上市,但由于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如今,优必选转向香港交易所进行上市,其背后的“深意”自然引起市场的关注。
一、与梦想一同窒息?三年亏损24亿
关于优必选再次冲击IPO的原因,外界观点不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在ChatGPT等概念热的背景下,优必选谋求上市是为了在二级资本市场上补充更多的资金,以弥补前期的亏损。
根据招股书显示,优必选在2020年-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0亿元、8.17亿元和5.29亿元,毛利分别为3.31亿元、2.56亿元和1.63亿元,而净亏损则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和7.78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三年来优必选净亏损已经达到24.03亿。尽管亏损对于一家创业公司并不少见,国内外巨头如亚马逊和京东等都是先巨亏再实现盈利的,但优必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亏损了24亿元,其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成为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在境外上市的备案中,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反馈意见中指出:“请结合公司产品定位、研发费用、商业化、同业可比分析等情况补充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展业情况和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优必选的经营可持续性是市场与监管所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优必选究竟亏在哪里呢?
从收入结构上看,优必选机器人主要运用于教育行业,推出了企业级教育机器人。根据招股说明书的介绍,优必选凭借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整个K-12教育课程中加速向儿童提供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教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收入计算,优必选是中国第一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然而,人工智能行业是一条漫长而困难的路,许多初创企业都在追逐理想主义中倒下,与梦想一同窒息。优必选也一样,在尝试到教育机器甜头后,开始广泛涉猎其他行业机器。优必选最新布局的物流、安防和康养行业的赛道,令其自身步入“险象环生”的处境。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优必选毛利率较高的是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板块。2020年底该板块利率为50.6%,营业收入占比为82.7%。然而,到了2022年9月末底,该营业收入占比仅为67.7%。
优必选物流智能机器人与消费级机器人两个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并不丰厚,仍处于输血状态。2021年底,消费级机器人板块还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9月,物流智能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两个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9.6%、16.4%,而两者毛利率仅为3.8%、4.0%。
二、产品竞争力欠缺,却有乌托邦式的想法!
除了新业务线挤利利率空间外,优必选的期间费用高企业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从招股书上可以看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三季度末,优必选期间费用(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分别为9.54亿元、12.01亿元、8.69亿元;而毛利仅为3.31亿、2.56亿以及1.63亿。
优必选的创始人周剑曾提出“COO养活CTO”乌托邦式的想法,即通过良好的运营来养活研发。然而,优必选产品的毛利连销售及营销开支一项都无法覆盖,COO养活CTO更是无从谈起。
优必选较高的销售费用,侧面反映出其产品的竞争力不足。从电商平台看,优必选的悟空机器人与阿尔法机器人都在千元以上,而鲁泽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的售价均在10万以上。
产品竞争力缺乏背景下,导致优必选陷入困境的不仅是其巨大的研发和经营成本,还有高企的存货和巨大的库存成本。存货过多不仅影响了现金流的周转,而且还带来了库存成本的压力。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三季度末,优必选的存货结余分别为4.13亿元、4.26亿元和4.22亿元,这一数据的不断攀升显然是由于产品在市场上滞销。截至2022年9月30日,优必选的存货中仍有金额为6,120万元的约40,000台人形Alpha Mini悟空(非教育)。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创业型公司的产品研发不够成熟,不符合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其更具有竞争力,那么其销售费用往往会过高。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需要进行更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实现销售目标。这些额外的费用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目前来看,优必选三年以来的亏损,令公司现金流承压。截至2022年9月末,优必选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投资活动现金流仍为负。在此背景下,优必选“COO养活CTO”乌托邦式的想法或许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