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财经研究院重点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发布 涉共同富裕等课题

2023-12-16 16:42:05 财经网 

2023年12月16日,联办财经研究院在三亚财经论坛期间举办研究成果发布会。联办财经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介绍了联办财经研究院近两年的重点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

主题一:《关于消除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

报告在分析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历史成因的基础上,对未来十五年(2021—2035年)至三十年(2021—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战略建议。

报告提出了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标准”。报告依据某一年度人均收入占该年全国人均年收入的比值确定下一年贫困水平。将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的“比例标准”定为12.5%。每年绝对贫困的标准线随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将每年人均年收入低于上一年全国人均年收入50%、高于12.5%的区间,定义为相对贫困,收入水平处于其间的人口为相对贫困人口。

报告回顾和分析了我国“较少改善民生较多提取积累建立工业体系”战略的成就与代价。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使一个人口众多又一穷二白极端贫困的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较少改善民生较多提取积累建立工业体系”战略。这一战略主要由五项制度构成:粮食和主要副食品统购统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民劳动力投入替代国家农业投资、由农民承担农村基层财政费用、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工业体系运行中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率先致富摆脱贫困。2015年已经有10多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2020年又成功地实现了全部消除近亿剩余绝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主要是农民为“较少改善民生较多提取积累建立工业体系”战略的实施承担了长时期的贫困,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和牺牲。

报告认为,部分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是我国贫困人口长期存在的基础性原因。在传统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得不长期过度开发居住区域内的土地以满足最低生活水平的需要。人口很少迁移,人均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减少和恶化,环境不适宜居住,更不可能脱贫致富。不提高这些农村人口人均资源量,他们永远不可能摆脱贫困。

报告在总结完成消除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战略任务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醒我国消除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所面临的挑战:1.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难以致富:工资性收入偏少,经营净收入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低,转移净收入比重较高,财产净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2.农民工就业形势难以提高收入水平。西部吸纳农民工就业资源少。农民工就业不稳定。3.未来将有约1亿农民剩余劳动年龄人口需工商就业岗位。4.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困难。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导致人口迁移和行政区划优化困难。影响农村户籍城镇化进程最后的因素,是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文化对老龄农民的心理影响。5.实现全体人民统一社保体系更加艰巨。我国城镇社保体系还不是一个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五个因素导致要实现全体人民统一的第一支柱的社保体系较消除二元社保户籍制度更为艰难。

报告提出消除我国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

1.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同步,分两阶段三个目标消除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2035年消除人均年收入低于全国水平25%的相对贫困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0%,实现城镇居民全国统筹社保制度。2050年,消除人均年收入低于全国水平50%的相对贫困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100%,废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并实现城乡全体居民全国统筹社保制度。

2.提出为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三项目标的战略措施建议。主要有:在投资资金和项目安排上要优先安排中西部资源(600139)开发和延长产业链的项目。在全国推行“税收与税源一致性”改革,将中西部税源产生的税收(包括中央金融机构)留在中西部。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增加工商就业岗位。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二产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对于吸纳农民剩余劳动年龄人口实现工商就业并缴纳职工社保费的企业可使其享有所缴纳社保费按一定比例抵顶流转税的红利。财政部门要将支付给贫困人口的转移净收入调整为补充农民社会保障。2025年实施城镇居民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改革并进一步实施城乡一体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中西部安排就业岗位不足的部分全部由东部承担。推进户籍城镇化,通过将乡村改造、本地城镇化集中居住与易地/异地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不同方式最终实现居住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在保留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权益的条件下,鼓励农民落户城镇,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水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实行行政区划优化。合村并镇、撤乡镇建街道、撤县建区等。逐步撤销人口少于10万的县级建制(少数民族地区除外),改为行政区,减少财政行政支出。

报告建议到2050年我国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步全部消除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主题二:《关于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

报告是《关于消除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的续篇,报告主要是阐述下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中如何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报告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资本的稀缺性”、” 私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地位和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理论的基本框架”、”共同富裕目标下主要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建议”五个部分。

报告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回顾和思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就和失误,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着资本的稀缺性。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十年实践之后,我们再深刻领会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涵,可以认识到一个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严重的资本稀缺性。

进而提出我国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百年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本的发展,包括公有资产逐步推进资本化;大规模引进境外资本而不仅仅是对外贷款;特别是私有资本的长足发展。这三类资本的发展大大缓解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资本的稀缺性。

由于当前过高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私有资本,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待私有资本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报告提出私有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并同时提出私有资本具有二重性,即与共同富裕相一致的进步性和与共同富裕相悖的倒退性。

根据上述分析,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理论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存在价值形态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即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其本质差别在于社会主义分配给劳动者的不仅是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而且包含部分剩余价值。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十余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居民收入调节制度改革,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等具体政策措施建议。其原则是降低居民收入税收负担,提高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同时,加大鼓励资本投向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领域的力度,以此促进过高收入用于符合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投资,更多地增加社会财富,同时加快消除相对贫困人口,推动宝塔型共同富裕收入格局尽早实现。

许善达还介绍了联办财经研究院关于“进一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改进并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议”、“进行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建议”、“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共同富裕试点”、“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研究”等项目进行情况和成果。

据悉,联办财经研究院明年的重点研究课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过程和逐步破除的政策建议研究。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