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2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可能在印度洋只寻求有限的海上作用》的文章称,北京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要务并非“雄霸”,而是寻求有限的海上作用,主要包括保护海上交通线以及中国公民和资产的安全。参考消息网现编译全文如下:
几年来,中国海军大规模的现代化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未来在印度洋的作用。有人担心,印度洋会成为中国的一个湖吗?
大约十年前,中国在印度洋基本上还没有任何存在感,如今在这里却已经有一支相当可观的舰队,平均或许有4到5艘水面舰只(再加上潜艇),尽管这个数字不时会有一些浮动。中国现在还在吉布提拥有了一个保障基地。
这种扩张,加上中国在该地区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增长,导致一些人认为,中国打算取代美国海军,成为印度洋上雄霸一方的海军。
这种可能性尤其在新德里引起了紧张,因为它在印度洋有自己的抱负。
但这种情况有多少现实性,是否还有其他更现实的情况?为了保护从波斯湾和西非运往中国的能源供应,中国需要做到什么?
印度就位于印度洋中间这一地理事实,对中国构成了非同寻常的挑战。仅仅保护部分贸易路线是不够的,必须要保护全部的贸易路线。抛开试图在印度洋封锁中国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不谈,对中国来说,保护其在整个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似乎也不太现实。
所以,如果海上控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那么中国在该地区还有哪些其他现实的任务呢?苏联海军在冷战期间的经历或许提供了一些线索。
尽管存在这些劣势,但苏联在印度洋积聚了强大的海军力量,鼎盛时期多达22艘舰船(其中一大部分用于后勤支援)。但苏联海军的任务与美国海军截然不同。相反,苏联在印度洋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其中包括对抗美国的核导弹潜艇,阻止美军进入该地区,保护苏联的捕鱼船队,加强苏联的地区影响力,并有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国的能源供应。苏联舰队的海上交通线保护能力有限,而其海上拒止能力高度本地化。
北京在印度洋地区有自己的一套战略要务,预计这些要务将决定其存在的性质。
这不仅包括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而且重要的是,还包括保护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资产。
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反映出了其中的几个要务。十年来,它一直专注于反海盗行动和友好访问。中国在吉布提的基地现在被用来支持一系列广泛的任务,包括维和行动和支持涉及中国公民的撤离行动。这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包括保护中国在陆地和海上的经济利益。
这些任务将决定中国的海军存在。例如,我们预计会看到定期甚至永久性地在印度洋部署船坞登陆舰,这将有助于执行从救灾到撤离再到解救人质等许多任务。早晚有一天,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中国航母偶尔造访。
中国的能力可能会发展为包括有限的应急能力和海上拒止能力,尤其是在西北印度洋,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来应对局部的紧急情况。但是,任何旨在获得广泛的海上优势以保护中国海上交通线并可能控制其竞争对手海上贸易的努力,都将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多年持续的海军扩张和多种地区军事伙伴关系的发展。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