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空气污染成国人第四大健康杀手!全球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疾病的人数高于交通意外

2019-04-12 17:47:51 和讯名家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报告:2017年,全球因空气污染而死于中风、心脏病、肺癌、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的人数达到近500万,当年新生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了20个月。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危昱萍 北京报道

  编   辑丨周上祺

  图片来源/ 新华社

  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研究层出不穷,也是公众极为关心的话题。

  4月11日,来自美国的环境流行病学家、世卫组织(WHO)顾问亚伦·科恩,在北京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2017年,全球因空气污染而死于中风、心脏病、肺癌、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的人数达到近500万,当年新生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了20个月。

  在所有健康风险因素中,空气污染位列第五,排在饮食风险、高血压、吸烟和高空腹血糖之后。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人数,比死于交通意外或疟疾的人数还要多。

  这近500万人中,将近一半在中国和印度。包括印度在内,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五年间实现了空气质量初步但显著的改善。

  上述研究成果,来自科恩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非营利研究机构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HEI)近日发布的报告,《2019全球空气状况》。

  HEI由美国环保署、行业、基金会和开发银行联合资助建立。这份报告部分分析来自每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HEI副主席Robert O’Keefe强调:“中国在空气质量方面的初步改善表明,在亚洲这一巨大的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空气污染的恶化趋势可以逆转。如果中国能将这种改善趋势长期保持下去,将进一步减少污染,为中国公众带来重大的健康益处。”

  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PM2.5超标

  图片来源/ 新华社

  衡量空气污染健康影响,首先看看各国空气污染情况。

  南亚部分国家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目前,该地区正在经历自2010年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而中国,在“大气十条”等举措之下,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拉开了与印度的差距。

  不过,中国室外细颗粒物(PM2.5)的暴露水平,仍然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最低健康准则值,即PM2.5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35微克每立方米。全球有54%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它们就是下图中的红色部分。

  除了PM2.5,臭氧污染也不容乐观。臭氧会刺激肺部,加剧哮喘。自2013年以来,臭氧浓度在全球中等和大型成熟经济体国家普遍上升,如美国。中国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环境质量数据则显示,臭氧是中国官方重视的6种大气污染物中,唯一一种浓度上升的。

  臭氧污染主要产生于汽车尾气中的氧化物、工厂废气以及含有化学物质的烟雾与阳光进行的化学反应。

  科恩分析称,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光照强度,臭氧污染因此加重。

  中国、印度空气污染死亡人数最多

  图片来源/ 新华社

  报告还用致死人数和人均预期寿命这两个指标,直观地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科学评估方法,报告发现,2017年,室外PM2.5、室内污染、臭氧,这三种空气污染就导致了全球近500万人死亡,相当于每10个死者中几乎就有1个人死于空气污染。

  从死亡人数来看,全球空气污染疾病负担最重的10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美国、俄罗斯巴西菲律宾

  其中,中国、印度两国的死亡人数都超过124万,合计死亡人数占全球的一半。

  空气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人均预期寿命达20个月。也就是说,若能消除空气污染,当年出生的婴儿的预期寿命可增加20个月。

  对于那些空气污染严重,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低的国家,消除空气污染对人均预期寿命提升的贡献更大。

  中国是中高等SDI国家,若PM2.5浓度达到10微克/立方米,即WHO健康准则值,那么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将提高0.76年,即大约9个月。

  图说:11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若PM2.5达到10微克/立方米,人口预期寿命可提高几年?

  警惕空气污染提高慢性病患病率

  这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据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近日撰文,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长,疾病图谱已经从传统额传染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

  而空气污染可增加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肺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个人应为空气污染做好有效防护,积极监督企业、政府等主体的空气污染防治行为。

  政策决策者则要提高对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在制定经济、卫生、健康等相关政策时,将空气污染作为重要因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