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千万孩子茁壮成长

2019-05-21 14:13:23 和讯名家 

  摘要:2001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卫疾控发【2001】120号)文件,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成为我国法定节日之一。

  本报记者 杜文科报道

  “5·20,我爱你!”不只是一个浪漫的“网络情人节”,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为“营养运动,携手护视力”,旨在以“中国学生营养日”为契机,围绕2019年活动主题,全方位、多角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划和规定,切实加强新时代学生营养健康工作。

  “中国学生营养日”起始于1991年,被命名为“护苗系统工程”,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来自《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8》显示: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小学生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肥胖和视力不良成为制约青少年体质的瓶颈问题。这就意味着,“护苗系统工程”还需再发力!

  率先发起设立“中国学生营养日”

  1989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1991年至2000年十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护苗系统工程”,其中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之所以设立这么一个节日,是因为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

  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低,我国20岁以下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6%-29%。城市中小学学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而实际上应该早餐丰富才对。学生膳食中植物源性铁的比例过高,铁的质量差、吸收少;学生钙摄入不足,仅为有关标准的40.6%,这与学生膳食中奶制品、豆类消费量偏低有关。

  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导致白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脑细胞活力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佳;不重视饮食,导致中学生营养状况不如小学生;城市学生因生活水平高,学生偏食严重,多吃高热量的巧克力、饼干等食物影响身体发育,同时缺乏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而农村孩子不偏食不挑食,且活动量较大,营养状况优于城市孩子。

  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而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这就要求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应根据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标准,合理调配膳食,做到荤素、粗细搭配,为学生提供合理的饮食结构,平衡健康。同时,也应大力普及学生营养知识,确保青少年茁壮成长。

  1989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营养学会、教育部机构等联合启动了“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学生的营养、食品安全、健康等相关知识,倡导“把关心下一代”变成每位家长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学生日供量约8万盒饮用奶的昆明市成为首届“中国学生营养健康节”主办城市。

  自1990年起,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每年的5月20日均组织开展学生营养宣传活动。

  2001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卫疾控发【2001】120号)文件,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成为我国法定节日之一。

  重点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项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揭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学校男女寄宿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报告指出,儿童贫困将导致未来人力资本巨大损失,形成贫困代际传递。

  此报告引起了《凤凰周刊》时任编委、记者部主任邓飞的关注。他联合凤凰周刊、黔中早报、新浪微博等国内数十家媒体、500名记者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改变乡村儿童营养状况。

  2011年4月2日,第一所免费午餐项目学校率先在贵州省黔西县沙坝小学开餐。邓飞和该校校长揭开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午餐试点学校”的帷幕,169名小学生尝到了热气腾腾的午餐。

  民间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活动引起了党和国家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吃饭和营养问题的关心。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据《计划》,由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每年补助总额达160亿元。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该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即大众熟知的“校长陪餐制”),餐费自理。

  在中央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推动下,全国各地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积极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实施中。

  201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在当年“中国学生营养日”之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3--加强学校食堂建设 打破营养改善瓶颈》蓝皮书显示:我国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农村7至15岁男生的身高平均增长了8.2厘米,体重平均增加了6.8千克;农村7至15岁女生身高平均增长了6.5厘米,体重平均增加了4.2千克。农村7至15岁学生贫血率从30.8%至47.7%下降到10.6%至20.6%,低体重及营养不良率也明显下降。喜中有忧的是,营养不良依旧困扰农村学生。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建立中小学学生电子档案的有1.6亿人,有3360万名贫困学生加入了营养改善计划。例如,北京市大约120万名中小学生,其中70%参加了集中就餐的营养午餐;上海市大约有150万名中小学生,90%左右采取营养餐、集中就餐的方式。各地中小学学生“营养餐”推进和落实情况,总体上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的措施与成就

  来自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有力有效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认真贯彻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贵州省毕节市和全省41个县设立了单独的学生营养办,30个县配备了专门编制和专业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安徽将营养改善计划列入扶贫攻坚重点工作和33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推行“五长”负责制(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和“五组”工作制(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宣传教育、体质监测、食堂建设等工作小组),着力解决制度建设、职责分工、资金落实、食品安全等重点问题。吉林把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列入《教育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每月调度进展落实情况。

  二是加大管理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改善供餐条件,规范食堂日常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四川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建设选址、布局与规模、设施配置等基本标准和要求。贵州建立食堂工勤人员长效保障机制,严格按与就餐学生人数不低于1:100的比例要求,足额配备4万余名食堂工勤人员,并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广东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将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范畴,积极推动全省学校食堂视频监控联网,确保食品安全。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各地认真贯彻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实名制信息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宁夏将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4元提高到5.6元,增加的支出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并按照每24名学生配备1名陪餐教师和每人每天4元的标准,安排陪餐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同时,按照每生每年60元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学生食堂运行补贴,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畴。广东将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并将试点工作每年的预算资金提高到5000万元。西藏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教育财务异地交叉审计的通知》,对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及资金进行审计检查,有效杜绝管理漏洞和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四是推动公开公示,做好宣传教育。各地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利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及时公开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展情况,宣传有关政策措施,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更好实施。

  浙江研发中小学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学生选餐、学校采购、企业配送、部门监管和信息公开等业务流程,全面推动中小学饮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内蒙古、福建厦门市在学校门户网、政务公开网站及时报道营养午膳政策及资金使用管理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广西举办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近100万,推动了营养知识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传播。

  让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国务院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有食堂的或者可以配备食堂的,实行食堂供餐;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可以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由于规模小或其他原因,配备食堂的成本过高,购买供餐服务业不具备,可以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

  但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发现,在中央营养改善经费下拨后,部分地方政府拖延下拨补助款,甚至“临时挪作他用”,导致一些学校为钱发愁,阻碍了营养餐改善计划的推行。甚至有的校长乐于接受供货商的回扣攻势,购买牛奶、面包、沙琪玛了事。

  而在甘肃等一些偏远地区,在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营养师,地方政府、学校和家长对科学、合理膳食结构等营养知识缺乏了解。这些地方的许多试点县区,由于学校分散、没有食堂、资金缺乏,很多学校普遍选择向企业采购鸡蛋和牛奶的“蛋奶工程”,“营养餐”并不足够营养。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信息显示,尽管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城乡差别仍较为显著,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顿或两顿饭,很多贫困农村学生只能吃米饭、馒头和咸菜,约1/10左右的农村学生每天基本没有新鲜蔬菜吃,超过1/3的农村住宿生在学校每周吃不到一次肉或者鸡蛋。

  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关于食物浪费课题组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园餐的人均食物浪费量达到89.94克/人,不仅远高于大学食堂和职工食堂,更高于餐饮业平均水平。尽管供餐条件各不相同,但是浪费的比例却没有本质区别。

  此外,还有媒体不断曝出的与学生营养餐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应引起各界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因此建议,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客观地进行宣传报道,推广农村学校食堂建设的经验,把农村学校食堂建设成为“阳光工程”;在提供价廉物美食物的同时,积极开展“食育”,培养学生们热爱劳动、热爱食物的行为习惯;建议成立由家长、退休教师等参与的伙食管理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共同管理项目的伙食或账目,让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