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流高等院校布局新文科 探索学科融合之路

2019-06-12 17:05:51 和讯名家 

  摘要:新文科运用的是跨界思维,使用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还将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带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近日,以科学和高新技术见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将大力发展新文科,建设包括科学文化、应用文科以及文化传承等学科。不久前,国内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也专门召开了文科工作会议,要求共同推动清华文科建设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于今年4月底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去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

  相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出现更晚,而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文科建设相对理工科、医科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此次以理工科见长的两大名校布局新文科建设,也象征着新文科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1

  优势何在

  新文科得以受到重视和青睐,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新在哪里?有何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主要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简称,人文科学包括文史哲等学科,更加注重理论问题、逻辑问题、思辨问题等方面,这类学科关注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和人类发展历程,关注人类整体和个体的精神世界的观念、知觉、情感、价值等问题,是人类对自身的凝视和哲思;社会科学主要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总结相关理论和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

  “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有两个特色。”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陈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新文科是问题导向的,新文科面对的是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变化,有些现象和问题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需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框架,采用新方法、新视野去探索新理论、新规律。其二,新文科为了寻求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研究,需要通过“跨界”方式进行革新,这种“跨界”不仅仅发生在文科的各学科之间,甚至出现在文科和理科、工科、医科等学科之间,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深度融合。

  传统意义上,对某一问题,我们习惯于将其纳入某个单一的传统学科视野进行审视,而这样的逻辑是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比如互联网社会、媒介社会、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虚拟社会等。

  “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等方向的提出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都要求面向新问题,打破旧壁垒,跨界寻方法,归纳真规律。”陈鹏表示,这就是新文科需要被提出的重要原因。

  2

  新希望

  新文科建立在传统文科的方法、理论基础之上,通过与新工科、新医科等的交叉融合,集中解释新现象、新问题。这无疑也为传统文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发展新文科与发展传统文科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陈鹏表示,传统文科依然面对大量问题,依然可以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问题作出解释,对新问题进行阐释,“拔尖”计划正是强调传统文科、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文科在各自领域内大有可为。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培仁认为,建设新文科,其实也是在对传统文科进行反思。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传统文科存在“过度西化”和“过度量化”等问题。新文科建设有利于构建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具有中国特色,还具有整体性、包容性、互动性、共享性特质的面向全球、面向全人类的大文科。

  同时,新文科运用的是跨界思维,使用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还将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带来新希望。

  陈鹏表示,新文科的建设,会让新文科面对的新问题不仅不被边缘化而且受到重视,让新文科团队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实现跨界组合,让课程能够更适应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让理科、工科、医科老师能够走上新文科讲台,让那些没有高学位的业界精英也能够带着现实中的真问题、真经验、真思考走上新文科的讲台。

  在推动人才评价体系变革方面,陈鹏说道,用新文科的新评价体系代替传统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面向教书育人质量、面向解决国家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贡献、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就等新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

  3

  未来建设

  诸多教育人士表示,同新的农工医科教育相比,新文科应该提到更高层面,予以高度重视。

  “中国新文科建设需要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邵培仁说道。新文科的建设需要从本土化、交叉化和国际化三个维度入手。本土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土壤和根基,交叉化是新文科建设的策略和方法,国际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准星和坐标。中国新文科建设只有不断进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质量,才能在国际文科教育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有利位置,也才能赢得主动权、发言权和平等对话、受人尊重的权利。

  陈鹏表示,首先,高校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势必要创建新的办学制度。其次,高校新文科建设需要结合新文科面对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思维,建立真正适应新文科发展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沉下心来研究问题、甘于奉献教书育人。再次,在对传统学科布局的调整中,要避免盲目融合,为融合而融合,要结合各校特色与优势,依据问题导向,面向拓宽学生视野、形成更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方向进行新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调整。

  邵培仁表示,中国新文科教育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要卓有成效,赢得优势地位,必须掀起两场革命,即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具体来看,就是通过制定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互联网+和AI+的新型教学模式、由知识讲授向方法传授转变的教学革命,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目标,融合混合学习、智能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的学习革命。

  教育人士还提醒道,发展新文科,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走过场、一阵风、形式主义,借新文科的壳来进行包装。而作为中国新文科老师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