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公办民办都摇号,这是我们想要的公平吗?

2019-07-09 20:29:22 和讯名家 

  教育政策的每一个改变,都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最受人关注的一款条文,是第17条中的“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来源:《意见》

  这意味着,过去种种的挤破头皮、挖空心思要进XX重点小学、XX重点初中的日子,要改变了,如果实施得当,结果就是一碗水端平,一切交给电脑摇号,谁也别想钻空子。

  然而,这真的会让义务教育变得更加公平吗?这又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公平?

  都是供需失衡惹的祸

  长达数千年的科举制度熏陶,读书改变命运,一直都是中国人的信仰,也是铁一般的事实,给予子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每个家长极力而为之事。

  但和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优质的教育资源就稀缺得多了。就以教育最为发达的京城海淀区为例,2018年-2019年小学毕业人数超过2万,而区内算的上优质的初中,就是人称海淀六小强---人大附,首师大附中,清华附,101中学,北大附,十一中学,全部加起来年招生人数也就是几千个,海淀区本身的学生都消化不完,更不用说其他区(共10万毕业生)慕名而来的学生。

  不仅是名校,整体的教育资源也常常存在瓶颈。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2000年出生人口为8.5万人,2016年出生人口是22万人,而学校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来源:券商报告

  来源:券商报告

  按国内的初中入读年龄计算,2000年出生的上海人,2012年会参与小升初,而2016年出生的,2028年会参加小升初,这就意味着,2012年-2028年,上海小升初会变得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

  虽然也可以通过扩招手段或者新建学校来解决,但是,扩招名额始终有限,新建学校繁杂的审批和建设过程,很难跟得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好学校”供不应求的现象,必定是与日加剧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京沪,在很多一二三线城市已成为普遍现象。

  新政策有助于公平

  物以罕为贵,优质教育资源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要户籍、要学区房、要面试、要奥赛成绩,不一而足。家长为了子女的未来,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有钱的撒钱,有关系的动用关系,还有的就拼命让孩子“武装自己”,各种补习班、奥赛班、面试班,一个不落。

  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只有4平米的房子,连一张单人床都放不下,均价却高达30多万元/平米,依然有人抢着买,只因为它带来一个北京某实验小学的学位;

  同在北京,为了考建华、海外这些民办校中的“名校”,家长至少要提前一年准备,有的甚至提前两三年前就开始准备孩子的入学材料,从报名到笔试再到面试,加上选择民校的家长一般同时报名好几所,每年年初到4月结束,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在各所学校穿梭,应付各类考试、面试、甚至包括对家长的的考核,“战线太长太痛苦,为孩子上学,真是操碎了心。”

  在上海,有孩子考上了名牌民办小学,但离家较远,家长咬咬牙在学校附近租下月租近2万元的旧房子,举家搬去,暑假最后一个星期,她特地请了年休假,来到新家,陪着孩子提前“进入状态”。

  这种局面下,优质学校自然是稳坐钓鱼船,可以轻而易举获得优质生源、师资力量以及配套设施,确保教学质量以及理想的升学率,形成良性的正反馈,名校品牌效应也随之建立。

  来源:光大研究报告

  但另一边的普通学校,就那么好运了。久而久之,名校和普通学校就被拉开差距,泾渭分明。

  当然,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但却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名校门槛越来越高,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逐渐变成少数人的“特权”,比如在一线城市,要想享受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先购买上千万的学区房,这显然只是富人才能够得着。而普通百姓若非人中龙凤,能够企及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升学率一般、教学质量一般、没有品牌效应的学校。

  最后的局面就会变成:有钱的、聪明的孩子永远都扎堆在一起,另外一些没钱的、不那么聪明的孩子也扎堆在一起,阶级之间越来越疏离,越来越固化,读书改变命运这条通道,正逐渐对普通百姓的孩子关上大门。

  这不但有违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也有违社会主义原则,而采用电脑摇号方式,使得不论富裕家庭还是普通家庭,机会均等,至少公平性比过去好,对于打破“疏离”、“固化”,也有很多帮助。

  从这个角度上看,新政策是有助于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政府的良苦用心,相信家长已感受得到。

  不过,这条政策就是完美无缺的吗?未必。

  政策有可能引起另一个不公平

  理论上看,任何政策,都有得有失,这条政策是解决了一个公平问题,但也可能引起另一个不公平。

  实际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那些努力学习、成绩拔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在各种竞赛中屡有斩获的学生,是有资格上名校的,如果没有了筛选条件,纯粹依靠电脑随机抽取,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如果他们不能上名校,接受不了最优质的教育,对学校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损失,同时也会引发这个群体的不满。

  西安的一名家长李先生便遭遇了这种情况。

  他的孩子在一所西安还能排得上号的小学即将完成6年的学业,6年来在班里最好的排名是第一,最差的排名是第四,在全年级600多个学生中也基本一直排在前十五。课外辅导,英语打幼儿园便开始上,三年级暑假起开始上数学,四年级暑假起又加上了语文。

  一直以来,老师和其他家长以及亲戚朋友都说,李先生的孩子这么优秀,上五大名校没一点问题,李先生也笑言:以后的事谁知道呢,做好现在就行。

  没想到,今年竟一语成谶。孩子的成绩依然稳定排在前列,但命运却已经不掌握在她自己手里,不掌握在她六年来所学的积累在脑子里的知识里,不掌握在她握着的笔沙沙沙写在试卷上的字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西安的“小升初”摇号。李先生参加了摇号,但最终没有摇到五大名校中任何一间,只中了一所很普通的中学,李先生和孩子都感到巨大的委屈和不甘。

  不光家长质疑,老师也有很多苦衷。

  有一名老师在知乎上留言:我是一个小老师,我们办公室同事都在讨论,家长都不追求孩子有多刻苦了吧,都去烧香拜佛求运气了吧,同时,补课班是少了,但很多面试班应运而生,毕竟不是每一个资质不错的孩子都能做到在几位大人面前镇定自若。我不知道等我带的孩子升学摇号的那一年,我该怎么给平常学习很努力但却没摇到号的孩子去做心理疏导,才让他们不产生“努力没有用,运气是第一”的心理。

  我们的政策是希望让教育资源分配变得更加公平,但如果都变成“努力没用,运气第一”,相信也绝不是我们想要的公平。

  要公平,还需要做得更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教育公平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问题,而且不仅中国有,外国也很多,如何解决,也是一件让各国都很头疼的事,有的国家推崇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调配中发挥主要作用,也有的国家主张国有化,通过行政力量是实现教育公平化,可以说各有千秋。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最终结果都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公平竞争,让优秀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将来造富社会,让普通的学生同样能够接受到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获取知识,获取技能。

  来源:网络,公平的样子

  当然,这条路绝对一蹴而就,要想达到公平,我们还要做更多。

  参考资料:

  草叔《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

  盲人瞎马《西安小升初摇号,摇出家长两行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王雅媛港股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