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夜景经济新“风口”,重庆如何点亮城市夜色?

2019-07-12 17:57:18 和讯名家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初唐诗人苏味道笔下灯火辉煌的“神都”洛阳,熙攘的夜景自古以来就是国力强盛、城市繁华的象征。

  重庆夜景的魅力和人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游客们口碑的沉淀,实打实摆在那里。重庆又该如何更好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发力夜景经济,实现城市品质的升级呢?

  对于有着“两江”“四山”“山城步道”这样颇具特点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景致的重庆而言,需要将璀璨夜景从城市名片这样的“面子”要素,转变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市的一大“风口”。

  夜光图

  1

  华灯初上,夜色迷人。从伦敦到北京,从苏州到深圳,夜景经济正成为国内外不少大城市青睐的重要经济发展引擎。毫无疑问,重庆需要在夜景经济这一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抓住“风口”。

  我们不妨选择一张由卫星拍摄的成渝夜间灯光图(以下简称“夜光图”),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图:成渝区域的卫星夜光图

  图片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且看"双子星独大" 成渝城市群何时走向产业联动?》,2017/10/19

  我们看到,成都平原不愧是“天府之国”,摊子铺得比较大,成都周边的德阳、简阳等地与成都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在图上的体现就是连片的灯光。

  而重庆的夜光区域被四山分割和限制,光一个中梁山就把西永、西彭等与主城其他区域几乎分割为“两个空间”,主城这些年“向北”“向南”“向西”“向东”的步伐实际上是在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的“夹缝”中积极寻找发展空间。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重庆最近300年来的发展着实快,先是“湖广填四川”为重庆引入了大量移民。随后的开埠、抗战、解放、三线、直辖等一个个时期,重庆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从渝中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发展成为可以与四川盆地的传统“老大”成都一较高下,乃至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200年前,人们在江北城欣赏重庆府城的万家灯火,50年前,人们在枇杷山和鹅岭看着城市的夜晚在一天天变“靓”,今天的我们在游轮上品味两江汇流处的璀璨光影。重庆的夜景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欣赏夜景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这些都是重庆发展夜景经济的宝贵资源。

  “家底”

  2

  从乾隆时代的“龙门皓月”“字水宵灯”等“巴渝十二景”,到现在的两江夜游、南山观灯等“招牌项目”,重庆璀璨的夜景已享誉国内外近300年,但问题也不少。

  正视重庆夜景经济的“家底”和不足,才能找准方法路径,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市民消费60%以上是在夜间时段完成的这一水准。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重庆夜景经济目前的“家底”如何?

  从夜景旅游资源来看,重庆总体上的夜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一是昼游资源的延伸,比如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北滨路、千厮门大桥、重庆大剧院、安居古镇、四面山的夜游项目。其二是特色夜景资源,比如两江夜游、温泉夜游、山城夜游等。总体上来说,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充分转化为夜游吸引力,夜游景区规划和夜游线路设计较乏力。

  从夜景旅游市场来看,重庆夜游最主要的市场的是外地游客,同时城市的夜生活消费群体正在稳步扩大。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5.9亿人次,接待量在全国排名中属第一梯队,但旅游总收入只有4300多亿元,赶不上毗邻的四川、贵州等地。

  与这组数字相对应的是,每天夜晚解放碑、千厮门大桥、洪崖洞等著名夜游景点常常游客爆满,很多只是拍拍照、尝点小吃之类的“穷游”,重庆在鼓励游客消费方面尚需加力。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从夜景旅游形象来看,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8D魔幻城市”,为夜景旅游提供了较多可以阐释和发掘的引爆点。蜿蜿蜒蜒的两江,高高低低的城市天际线,为游客提供了山地城市旅游的猎奇印象和体验;多光源多景致的夜间景观促进了夜景经济的繁荣,观音桥、解放碑、弹子石等几大商圈为游客购物带来便利。

  但是城市夜间班线缺乏、夜景与商业资源的协调性不够,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尚不能满足游客量暴增的需要,这些问题制约了夜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夜景旅游产品来看,重庆的夜游品牌项目库初具规模,以江景、美食、奇幻、动漫为主打的洪崖洞,以观景、爱恋、山城为主打的南山一棵树,以江景、游轮、商务、高端为主打的两江夜游项目。

  但是,重庆还是存在着白天旅游品牌较多,夜间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夜景旅游产品较单调,产品的文化性、休闲性和科技感不足等问题。

  竞争力

  3

  在全国范围中,重庆夜景经济的竞争力又如何呢?目前由新一酱·知城连续2年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测评体系。

  下面我们主要基于这个指数2年来的总体排名和分项排名变动,来看看重庆夜景经济情况:

  在总体排名上,重庆从2017年度的51.83分(第11名)跃升到2018年度的67.37分(第6名),这反映了重庆夜经济发展的总体上良好势头。但与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重庆仍有一定差距。

  图:城市夜经济排名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中国城市夜生活指数,谁比北京上海更浪?》,2019/04/01

  在分项排名上,酒吧数量指标里,重庆从2017年的1208家(第6名)上升到1465家(第5名),虽与2018年度排名第一的成都(2294家)和排名第二的上海(2060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重庆市的酒吧增长速度较快,酒吧休闲文化渐具规模。就连阿里巴巴的马云,去年都忙里偷闲,前往观音桥九街的酒吧,体验了一番重庆的酒吧文化。

  在2018年度新增的夜间电影放映场次指标里,重庆平均为731.16场每天,排名第7,与排名第5的杭州(790.17场/天)、第6名的成都(760.88场/天)差别并不大,反映了近年来重庆在夜场电影产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此次比较有特色的是夜餐厅指数,目前重庆的夜餐厅占比与上海、广州差距不大,劣势主要在夜间餐厅的多样性指数上,该指标得分为0.86,低于上海(0.94)、广州(0.90),反映了在夜间餐饮的国际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上,重庆需要进一步发力。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值得注意的是,“知城·夜生活指数”在对2018年度的测评中特别强调了夜间公交覆盖率指数和地铁平均末班车指数,重庆在这两个指标中均尚未跻身前9名,这反映了夜间通勤能力建设上,重庆与北上广深差距不小。

  重庆在夜景旅游相关资源的宣传上是否给力呢?笔者随机用百度搜索了“重庆夜景”关键词,共有1.31亿条搜索记录,其中既有驴友、携程等平台上的各种游记,也有媒体关于重庆夜游的相关报道。与之相比,“上海夜景”(1.33亿条搜索记录)、“广州夜景”(1.09亿条搜索记录),这彰显着重庆夜景话题在网络上的热度。

  在夜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上,重庆此前的关注点主要在繁荣夜市,2014年曾出台这方面的若干政策,但对于夜景经济尚无健全的政策体系。在造势方面,目前主要是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的金点子征集活动,以及媒体对夜间经济的相关报道来吸引社会关注。

  摄影:玩美之予

  目前北京已将繁荣夜间经济促进城市消费的内容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近日北京市商务局牵头提出十三条发展“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的举措。上海市商务委等部门提出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开展夜间灯光造景等工作。天津的运河新天地、五大道两个夜景经济街区已经建成并开街。成都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放夜间旅游或延长观光时间,打造一批富有成都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项目。重庆的夜间、夜景经济在政策体系和支持力度上都需要有所加强。

  他山之石

  4

  除了上述基于“知城·夜生活指数”等,对重庆夜经济情况进行的一般分析外,我们还需要基于重庆与国内外城市间的比较,来看看重庆在发力夜景经济这一“蓝海市场”、打造夜景文化这一“风貌名片”方面,需要学什么。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一要学习伦敦和巴黎,抓好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结合。这点上,重庆可以借鉴一下伦敦的经验。伦敦的各色酒吧和俱乐部既是遍布城市的景观,也传播着英式的酒吧文化。此外,伦敦西区集中了40多家剧院,《歌剧魅影》等经典名剧经常在傍晚之后的夜场次开演。

  与伦敦一样,巴黎作为千年古都,也在发展夜景经济中致力于彰显城市文脉,开发了乘坐夜间大巴游览旺多姆广场、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歌剧院一线的夜游项目,游客在一气呵成地游览完巴黎的主要名胜后,还可以在蒙玛特高地欣赏红磨坊的表演。巴黎展现了出色的人文夜游的线路等总体筹划能力。

  重庆的江北大剧院、两江国际影视城、九街等是传播重庆的红岩文化、抗战文化、都市文化、美食文化等的抓手,需要深入加以挖掘,并做好游览线路设计,兼顾游客在夜游时间安排和住宿地选择上的便利。同时,可以通过新技术如全息投影等,将重庆历史上的三线建设、红岩精神、抗战不屈、码头江湖、巴国往事等历史人文元素加以动态呈现。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二要借鉴上海新天地,做好与城市品质提升的结合。上海新天地项目对于上海石库门老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谨慎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具有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的“夜游”。

  号称“小上海”的重庆,在朝天门码头、十八梯、沧白路、白象街、东水门等特色的区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城市修补、区域提升、消极空间改造的需求,需要与夜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拾掇好了可能会“赛上海”。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三要吸收伦敦、阿姆斯特丹经验,积极提升夜间城市的治理能力。夜景经济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这点上也是伦敦做得比较好,伦敦将地铁两条线路实行周五、周六全天24小时运行;同时,任命了“夜间市长”,负责支持城市夜间经济的建设;此外伦敦还专门增加300万英镑预算加强治安。在此基础上,伦敦树立了“美丽、安全、活力”的“不夜城”形象。

  与伦敦类似,荷兰阿姆斯特丹也任命了“夜间市长”来监督夜间经济活动,“夜间市长”致力于平衡好市政府、企业主、艺术家、居民、游客之间的利益,通过畅通沟通机制,确保夜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其他部分能够共存。

  重庆要想发展好夜景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治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分析和处置能力。同时,在夜间巴士和轻轨、夜间运营的博物馆等方面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创新和供给力度。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四要效仿上海、杭州、香港等滨水城市,充分彰显本地特色元素。从城市夜景打造的一般规律上来讲,滨水景观往往比山地景观更容易“抓眼球”“出效果”些,因此上海的黄浦江夜景、杭州的西湖夜景、香港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巴黎的塞纳河夜景等都是久负盛名。

  重庆要向这些城市虚心学习水陆空“立体化”夜景打造的技巧,同时也要做好两江四岸沿线区域的治乱拆违、街净巷洁、灯明景靓、江清水畅等方面的工作。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五要学习里昂灯光盛会、首尔“夜猫子夜市”等,积极开发好夜景的商业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和事件的策划能力。近年来商家搞的“6.18”“11.11”这样的购物节,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合理策划来刺激消费。

  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每年12月8日举办的为期4天的灯光盛会能够吸引超过400万人次的游客。首尔市政府从2015年起举办“夜猫子夜市”,2018年“夜猫子夜市”共计接待游人近430万人次。

  重庆要做好夜景旅游节庆项目的模式创新和品牌打造,让游客在享受美食和购物的同时欣赏美丽夜景,积极开发夜景旅游消费“打卡地”。在城市总体营销策划上,可以参考国外经验,以及国内的上海、深圳、广州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的国际灯光节、灯光秀等,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模式来办好这类公共文化盛事。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六要学习北京、上海、杭州的规划经验,开展好城市夜景经济的规划和方案实施。夜景经济要想发展好,需要政府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同时需要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发力。

  北京提出要鼓励重点街区、商场、超市以及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上海计划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近年来杭州等城市实施的城市照明规划,在亮度等级、色温分类、彩光使用标准、动态等级、照明空间管制等方面的细节考量也值得重庆学习。

  重庆要发挥好商务、文旅、城管等部门各自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开发一批类似于北京“故宫灯光秀”、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夜游锦江”的品牌项目,构建一批高品质夜景经济示范区域。

  升级版

  5

  重庆发展夜景经济的基础较好、潜力很大,最主要的是要搞好夜景经济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让重庆通过白天的生产型城市和夜间的消费型城市“两条腿走路”,促进经济的提档升级。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首先,要增强资源的集聚能力。事实上,重庆发展夜景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项目等政策和资源要素在这座城市的汇聚,一定要用好这个优势。

  仅仅在重庆自贸区渝中片区,就有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朝天门中新合作示范园、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等,各有各的夜景资源,以投资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及服务业开放为特点的自贸区政策,给当地夜景经济带来的是高端商业和文旅资源的入驻,文旅类新商业模式及运营思维的引入,以及城市品质的提升。

  而中新合作项目在渝中区主要有凯德来福士项目,它拥有华丽的“水晶连廊”和“朝天扬帆”的建筑外形,自带“夜景经济”属性。

  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好夜景经济的“IP”效应,广泛吸引海内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新创意、新模式、新业态等,并促进夜景经济发展与自贸区、中新合作等内陆开放体制机制的同频共振。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在自贸区政策方面,宜积极打造自贸区文旅发展、夜景经济方面的智库,为自贸区发展夜景经济建言献策,并依托会展、文化场馆、主题园区等具有夜景功能的实体载体来发展文化贸易(服务)等产业、业态。

  在用好中新合作机制方面,积极引入新加坡在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城市夜景方面的机制、企业、人才、资本等,并把新加坡作为亚洲互动数码媒体产业高地的资源积极引入,为重庆点亮城市夜景,设计高水平夜景特效做好服务。

  在引入中,针对新媒体艺术的理念创意和媒体特质、环境特点交融的规律,设计一批最适合展示重庆山水、产业、城市、历史人文风貌的城市夜景项目,并突出夜景与人流、车流和周边环境的交互性。

  在通过夜景更新城市面貌、彰显城市特质的基础上,重庆要适时以灯光艺术秀、灯光文化节、夜景艺术常态化户外展示空间等平台,汇聚全球在夜景相关艺术方面的创意、智慧、技术、团队,做好合作交流、商业转化等配套服务,让开放创新的力量引爆重庆的夜景经济,使重庆成为全球瞩目的“夜景经济之都”。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其次,夜景经济的打造不能光靠“引进来”,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培好土”“护好苗”和“走出去”。

  “培好土”就是要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营造适合夜景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重庆宜择机制定出台促进夜景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并且借鉴伦敦、上海等城市设置“夜间市长”“夜间区长”的做法,统筹协调夜景经济的发展,并做好夜间的一些保障和应急处置。

  “护好苗”就是打造一批有本地特色和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夜景旅游产品。这点上,重庆有着成功打造洪崖洞景区的经验。重庆自身还有开州皮影戏、铜梁火龙、川江号子等适合与现代声光影技术结合的特色资源,可以借助发展夜景经济的机会大做文章。

  事实上,重庆还有一些不为众人熟知的元素都可以与夜景经济挂上钩。比如三峡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即唐伯虎《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仅次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藏《韩熙载夜宴图》原作的精品。

  重庆完全可以按唐伯虎版《夜宴图》中的建筑风格、内部布局、家具、服饰等,进行《夜宴图》主题景区或者民宿的打造,运用好VR等声光电科技,综合好“夜园”“夜宴”“夜曲”等夜景、夜游产品和体验。

  图:三峡博物馆藏唐伯虎《临韩熙载夜宴图卷》(部分截图)

  图片来源:腾讯网《唐伯虎版<韩熙载夜宴图>仅展半年,还不快来?》,2018/07/20

  “走出去”就是充分发挥宣传、文旅、商务等部门各自的作用,通过政府、高校、社团、企业、民间等多层次多维度,宣传好重庆的夜景,特别是要有部门牵头,按照城市运营、城市营销的规律来做好城市整体夜景经济的广告语、推介方案、宣传广告和宣传片的策划和发包制作。

  70多年前,周璇演唱的一首《夜上海》,将彼时上海的城市风貌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夜重庆”形象的传播,太需要经典之作了,一部好作品对于城市形象是几十年乃至千百年绵绵不绝的回报。

  最后,夜景经济的升级,需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高效的执行力。要进行科学和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靠谱的夜景经济发展或者城市景观亮化提升等规划计划的出台。

  摄影:姜楠

  特别是,重庆可以借助积极发展大数据和智能化产业的“东风”,打造夜景旅游大数据平台。利用该平台做好分析和预警,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夜景旅游数据和报告,以提升重庆在夜景经济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话题引导力。

  在执行方面,要有重点有配合地分工推进。尤其是对于夜间的治安保障、餐饮安全、交通通畅、消费者维权、防火防灾、手机信号畅通等方面也需要花大力气加以维护,丝毫马虎不得。

  针对很多城市在发展夜景经济中的“光污染”现象,重庆要建立统一的照明控制规则,积极运用绿色照明技术,做好夜景照明的科学布局,从而减少和避免发展夜景经济中的“光污染”现象,并为其他城市治理“光污染”、合理发展夜景经济提供可参照的样本。

  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有理由并且应该报以期待,作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一定能抓好夜景经济发展这一“风口”,实现经济升级和城市提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重庆马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