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每年殃及3万人!莱姆病被疑源自美军生物战研究

2019-07-22 11:18:52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美媒称,美众议院在2020年国防预算案中增加了一项不同寻常的改动:要求五角大楼公布其在冷战期间进行的涉及蜱虫的生物战研究细节。这一要求源于有说法称在美国东北部流行的莱姆病实际上来自意外流入野外的生物战实验。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7月17日报道称,新泽西州国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在国防预算案中加入了这个名为《点名报告》的修正案。该修正案要求美国政府“对1950至1975年间国防部是否曾将蜱虫和其他昆虫作为生物武器进行过实验”予以审查。

  报道指出,如果确实存在相关研究的话,五角大楼督察长“必须就这些实验的‘范围’以及‘此类实验中使用的蜱虫或昆虫是因意外还是按照实验设计被放到实验室之外’向众议院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

  在《被咬:莱姆病和生物武器秘史》一书出版后,出现了要求公布信息的呼声。书中的一个主要指控是,引起莱姆病的细菌的发现者威利·布格德费尔声称,这种疾病是生物武器计划出了问题的结果。布格德费尔本人也参与了利用吸血昆虫(包括跳蚤、蜱虫和蚊子)作为传播人类疾病的媒介的生物战计划。

  书中说,有计划从空中投放武器化细菌,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这类似于日本当年试图将昆虫——通常是感染了鼠疫的跳蚤——武器化,用它们对付中国的平民。

  报道称,尽管犯下了包括活体解剖在内的严重反人类罪行,但负责这项研究的日本军事组织731部队的成员只受到盟军的轻微惩罚,据报道这样做是为了换取研究数据。

  莱姆病每年殃及大约3万人,主要在美国东北部。这本书声称,涉及蜱虫的生物战研究发生在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和纽约州的普拉姆岛——疾控中心的地图显示这种疾病在这2个地区非常普遍,但疾控中心自身对这一说法没有表态。

资料图:新泽西州国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资料图:新泽西州国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一战期间使用的4种主要毒气,从左至右依次为:催泪气体、氯气、光气和芥子气。

  一战期间使用的4种主要毒气,从左至右依次为:催泪气体、氯气、光气和芥子气。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在一战期间曾加入德军,他在前线就曾遭到协约国军队的芥子气攻击,眼睛一度失明。图为描绘德军与协约国军队都戴着防毒面具展开白刃战的画作。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在一战期间曾加入德军,他在前线就曾遭到协约国军队的芥子气攻击,眼睛一度失明。图为描绘德军与协约国军队都戴着防毒面具展开白刃战的画作。

1915年,一战前线的印度士兵戴着防毒面具,躲避在战壕里防备德军的毒气攻击。

  1915年,一战前线的印度士兵戴着防毒面具,躲避在战壕里防备德军的毒气攻击。

1916年的法国兰斯,德国士兵和军犬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1916年的法国兰斯,德国士兵和军犬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一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机枪手。

  一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机枪手。

描绘一战期间的1917年,西线维米岭战役的画作。画面中远方的弹着点腾起阵阵白色烟雾,似乎是毒气弹。

  描绘一战期间的1917年,西线维米岭战役的画作。画面中远方的弹着点腾起阵阵白色烟雾,似乎是毒气弹。

1917年9月,比利时弗兰德前线,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正穿越毒气弥漫的战场发起冲锋。

  1917年9月,比利时弗兰德前线,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正穿越毒气弥漫的战场发起冲锋。

1917年在比利时前线,法军借有利风势向德军阵地施放毒气。
1917年在比利时前线,法军借有利风势向德军阵地施放毒气。

协约国军队在毒气掩护下发动进攻。

  协约国军队在毒气掩护下发动进攻。

1918年6月一战期间,向前线运送弹药的德军士兵和驮马都佩戴了防毒面具,以便穿越被化学毒剂沾染的树林。

  1918年6月一战期间,向前线运送弹药的德军士兵和驮马都佩戴了防毒面具,以便穿越被化学毒剂沾染的树林。

一战期间,德国红十字会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一名遭协约国毒气攻击的德国士兵。

  一战期间,德国红十字会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一名遭协约国毒气攻击的德国士兵。

一战期间,毒气共造成约125万人伤亡。
一战期间,毒气共造成约125万人伤亡。

一战虽告结束,但毒气战的杀人脚步却未停下。图为1936年5月30日,日本东京大浅草寺的僧人佩戴着防毒面具参加访华演习。此举预示着当时的日本正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而对缺少防护的中国军民残忍实施化武攻击,正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手段。
  一战虽告结束,但毒气战的杀人脚步却未停下。图为1936年5月30日,日本东京大浅草寺的僧人佩戴着防毒面具参加访华演习。此举预示着当时的日本正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而对缺少防护的中国军民残忍实施化武攻击,正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手段。
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寇,其中一人佩戴着可能是缴获来的苏式防毒面具。

  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寇,其中一人佩戴着可能是缴获来的苏式防毒面具。

侵华日军疯狂施放毒气,屠杀中国军民。图为佩戴防毒面具的日寇步兵,正在等待毒气发挥效力后发起冲击。

  侵华日军疯狂施放毒气,屠杀中国军民。图为佩戴防毒面具的日寇步兵,正在等待毒气发挥效力后发起冲击。

淞沪会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手持大锤、利斧、镐头等工具,准备进行房屋破拆作业(穿壁打开作战通道)。

  淞沪会战期间,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手持大锤、利斧、镐头等工具,准备进行房屋破拆作业(穿壁打开作战通道)。

侵华日军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守军发动毒气战。而其投降前后,其还在中国境内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继续戕害中国民众。

  侵华日军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守军发动毒气战。而其投降前后,其还在中国境内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继续戕害中国民众。

图为2006年7月5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日军遗弃化学武器挖掘现场,一名专家小心翼翼地搬运一颗日军毒气弹。

  图为2006年7月5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日军遗弃化学武器挖掘现场,一名专家小心翼翼地搬运一颗日军毒气弹。

1943年4月1日,日本大阪妇女在练习使用防毒面具。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而日寇对华毒气战的险恶用心亦暴露无遗。

  1943年4月1日,日本大阪妇女在练习使用防毒面具。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而日寇对华毒气战的险恶用心亦暴露无遗。

与当时的日本一样,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也利用所谓的“技术优势”,对其侵略的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滥施化武攻击。图为描绘意大利独裁者用毒气弹肆无忌惮屠杀埃塞军民的讽刺漫画。

  与当时的日本一样,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也利用所谓的“技术优势”,对其侵略的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滥施化武攻击。图为描绘意大利独裁者用毒气弹肆无忌惮屠杀埃塞军民的讽刺漫画。

图为1936至1941年的意大利入侵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期间,遭意大利军机空投的毒气弹伤害的埃塞平民展示浮肿溃烂的双手。

  图为1936至1941年的意大利入侵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期间,遭意大利军机空投的毒气弹伤害的埃塞平民展示浮肿溃烂的双手。

日寇残忍地对华发动毒气战,却不敢用后者来对付拥有强大化武攻防能力的西方列强。图为1942年,佩戴防毒面具的美军第158团士兵在巴拿马训练。

  日寇残忍地对华发动毒气战,却不敢用后者来对付拥有强大化武攻防能力的西方列强。图为1942年,佩戴防毒面具的美军第158团士兵在巴拿马训练。

二战全面爆发后,纳粹德国虽没敢效仿一战的做法,将化武再次搬上战场,但其却为之“开发”出“新用途”。图为一战期间研发化学毒剂的德国科学家奥托·安布罗斯(站立着),他后来成为希特勒的首席化学武器工程师,正是他推动了沙林毒气的大规模投产,在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助纣为虐。
  二战全面爆发后,纳粹德国虽没敢效仿一战的做法,将化武再次搬上战场,但其却为之“开发”出“新用途”。图为一战期间研发化学毒剂的德国科学家奥托·安布罗斯(站立着),他后来成为希特勒的首席化学武器工程师,正是他推动了沙林毒气的大规模投产,在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助纣为虐。
齐克隆B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氰化物化学药剂,原为杀虫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用该化学药剂实施过大屠杀。

  齐克隆B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氰化物化学药剂,原为杀虫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用该化学药剂实施过大屠杀。

纳粹集中营毒气室。

  纳粹集中营毒气室。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站台上,纳粹看守正在“甄别”囚犯,其中一部分将直接送进毒气室杀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站台上,纳粹看守正在“甄别”囚犯,其中一部分将直接送进毒气室杀死。

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超过110万人丧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毒气室。

  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超过110万人丧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毒气室。

二战结束后,化武依然被西方列强充作杀戮弱小民族的工具,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越战期间美军实施的“除草行动”。橙剂是一种高效除草剂,因其容器绘有橙色条纹而得名(Agent Orange)。越战期间,美军用低空慢速飞行的飞机将7600万升橙剂喷洒在可能有越共武装藏身的植被上,通过使植物落叶让越共武装失去掩护。据统计,橙剂毁掉了越南境内10%的热带丛林。而且,由于橙剂中含有剧毒化学物质,导致越南大量有缺陷的儿童出生,贻害至今未消。

  二战结束后,化武依然被西方列强充作杀戮弱小民族的工具,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越战期间美军实施的“除草行动”。橙剂是一种高效除草剂,因其容器绘有橙色条纹而得名(Agent Orange)。越战期间,美军用低空慢速飞行的飞机将7600万升橙剂喷洒在可能有越共武装藏身的植被上,通过使植物落叶让越共武装失去掩护。据统计,橙剂毁掉了越南境内10%的热带丛林。而且,由于橙剂中含有剧毒化学物质,导致越南大量有缺陷的儿童出生,贻害至今未消。

越战期间,美军飞机在热带丛林上空播洒橙剂。

  越战期间,美军飞机在热带丛林上空播洒橙剂。

越战期间,一架美国军机正低空播洒剧毒的橙剂。
越战期间,一架美国军机正低空播洒剧毒的橙剂。

由于制造门槛低,化武逐渐从只有列强独享的利器变成了“穷国的原子弹”。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佩戴防毒面具以防御伊拉克化学武器的伊朗士兵。当时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频繁使用各种化学毒剂,致使大约2万名伊朗军人和平民死于非命。
  由于制造门槛低,化武逐渐从只有列强独享的利器变成了“穷国的原子弹”。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佩戴防毒面具以防御伊拉克化学武器的伊朗士兵。当时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频繁使用各种化学毒剂,致使大约2万名伊朗军人和平民死于非命。
图为1987年1月16日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伊朗士兵戴着防毒面具以防备萨达姆军队的芥子气攻击。

  图为1987年1月16日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伊朗士兵戴着防毒面具以防备萨达姆军队的芥子气攻击。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饱受伊拉克毒气战的侵害,但当时的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却严令禁止本国研发和使用化武,他曾明确表示,“如果我们生产化学武器,我和萨达姆还有什么区别?”或许,正是由于伊朗方面的克制,才避免了两伊战争演变成类似一战那样残酷的毒气杀人竞赛。图为身穿防化服参加阅兵的伊朗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饱受伊拉克毒气战的侵害,但当时的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却严令禁止本国研发和使用化武,他曾明确表示,“如果我们生产化学武器,我和萨达姆还有什么区别?”或许,正是由于伊朗方面的克制,才避免了两伊战争演变成类似一战那样残酷的毒气杀人竞赛。图为身穿防化服参加阅兵的伊朗士兵。
1988年3月16日,也即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当天清晨,伊拉克北部战线附近库尔德人聚居的哈莱卜杰小城突遭芥子气炸弹袭击,导致5000余平民死亡,上万人受伤。图为堆积如山的死难平民尸体。

  1988年3月16日,也即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当天清晨,伊拉克北部战线附近库尔德人聚居的哈莱卜杰小城突遭芥子气炸弹袭击,导致5000余平民死亡,上万人受伤。图为堆积如山的死难平民尸体。

有关这次惨案的真相,各方一直众说纷纭,既有人说系萨达姆军队所为,也有观点认为是伊朗军队干的。图为哈莱卜杰城中被毒气杀死的库尔德平民。

  有关这次惨案的真相,各方一直众说纷纭,既有人说系萨达姆军队所为,也有观点认为是伊朗军队干的。图为哈莱卜杰城中被毒气杀死的库尔德平民。

这张著名的图片同样摄于哈莱卜杰惨案现场,图中的一对父子最终没能逃脱芥子气的魔掌。

  这张著名的图片同样摄于哈莱卜杰惨案现场,图中的一对父子最终没能逃脱芥子气的魔掌。

两伊残酷毒气战和哈莱卜杰惨案的发生,让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化武攻击能力颇为担忧。图为1991年1月“沙漠风暴”作战行动期间,2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身着防护服持枪警戒。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萨达姆会用化武攻击多国部队,但实施再次证明,一战以后,再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对具备同等报复能力的对手发动毒气战,哪怕其领导人多么不可一世。
  两伊残酷毒气战和哈莱卜杰惨案的发生,让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化武攻击能力颇为担忧。图为1991年1月“沙漠风暴”作战行动期间,2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身着防护服持枪警戒。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萨达姆会用化武攻击多国部队,但实施再次证明,一战以后,再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对具备同等报复能力的对手发动毒气战,哪怕其领导人多么不可一世。
而半个世纪前曾对别国大肆使用化武的日本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过敏竟然也会成为毒气战的受害者。图为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现场。此次由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发动的恐怖袭击,共造成13人死亡,至少5510人受伤。

  而半个世纪前曾对别国大肆使用化武的日本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过敏竟然也会成为毒气战的受害者。图为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现场。此次由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发动的恐怖袭击,共造成13人死亡,至少5510人受伤。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