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1949年到2018年,中国城镇人均建筑面积从8.3平方米提高至39平方米。每一平方米空间的扩大,都见证了中国住房变化的70年。
从草房、平瓦房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如今的商品房、联排别墅,无数人“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70年住房的变迁也从侧面反映了几代人的生活写照,一组组照片为我们掀开历史的篇章。
一
1949 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公开表明态度,私房公有化。到了1956年,私有住房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排子房,房小、环境也差。
中央政府提出“先生产,后生活”发展策略,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更多借鉴苏联模式,上图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援建的曹杨新村,成为工人阶级居住的新范本。
人口多、住房面积小、 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大多仍是小土房,面积小,每户人家也就是二十几个平方米,两家人共用一个厨房。一进门就是一铺火坑,坑上铺着一领芦苇席子,几床破被褥。
上世纪70年代的筒子楼。曾有无数人在这样的筒子楼里结婚生子。上班面对面的同事,下班门对门的邻居。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也许都成了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二
但人们的住房问题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到了1979年,因知青大返城,住房问题骤然紧张起来。以广州为例,从解放后到1979年,住房非常困难,1978—1979年东山区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82平方米,有些地方甚至是“三代同房”、“三代同床”。那里城里流传一句话,“找房子比找对象还难。”
1978年9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住宅建设会议,转达了邓小平同志对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指示,主体精神是:解决住房问题的路子能不能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建筑业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位置。
一场关于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变革悄然推动了。
1979年,蛇口炸响“开山炮”,蛇口第一爆撼动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板结的体制、僵化的思想,以及住房的改变。
1979 年10 月 15 日,广州“东湖新村”获得政府批准并开始动工,这成为了全国首个商品房。
广东1979年1月,粤港交界宝安街景。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87年12月1日下午,持11号牌的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终以525万元的最高价成为这宗中国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的赢家。
1988年4月26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数万名群众聚集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门前欢庆。
1989年2月15日,北京首次开始公开出售商品房。
1989年北京市首批职工购公房领房证。
1990年的上海滩。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南巡抵达深圳。一场举世瞩目、影响中国命运的风暴即将从这里席卷神州。
1995年5月18日,平顶山舞钢市大王庄村公开拍卖250亩荒山坡地使用权,这两位投标者领到了“土地使用证”。
外国摄影师Fritz Hoffmann拍摄的1995年的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福利分房,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单元房是指设施相对完备,自成体系的独立房子,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上,数深圳这座新兴城市最优越。深圳新建住宅每套平均建筑面积83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数高60%,比香港居屋计划高52%。
三
1998年7月3日,又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个通知的下发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1998年,“福利分房”时代宣告终结,中国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中国的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
1998年,北京房展会。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
随着“房改”的到来,房地产市场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花园洋房,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
从2016年开始,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更加合理。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说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如今,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理性稳健发展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马琳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房地产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