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 、鱼身和鱼尾,哪个最香?

2020-07-26 08:14:00 和讯名家 

如果把一波行情比喻成“一条鱼”,鱼头 、鱼身和鱼尾。那么请问,这三个部分,哪个最香?

咱们先不着急选出自己的答案,先对这三个部分稍作分析。

鱼头,一波行情的启动阶段。也就是市场从下跌扭转到缓慢上涨的过程。这个时候股价或指数开始一点一点从底部抬高,但市场人气还不旺盛。

鱼身,行情的主升浪部分。这是一波行情中持续时间最长,股价或指数走势最稳定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市场成交量开始逐步放大,新老股民开始纷纷活跃,各种新闻媒体也开始加大对股市的报道。

鱼尾,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时候价格或指数已经到了高位,到底有多高?高到让一部分人开始害怕撤退,比如说2015年大盘在4000-4500点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恐高看空,但市场往往会在短暂而剧烈的回调后,再度向上,而且是加速冲刺。不要小看鱼尾,对某些个股来说,鱼尾行情才是最肥的那块。

把行情比喻成“鱼头 、鱼身和鱼尾”的说法,由来已久。

吃“鱼身”是现在普遍的投资理念,绝大多数投资者或分析师都提倡吃“鱼身”,因为吃“鱼身”就是顺势而为,看上去风险最小,预期收益相对来说最为可控。至于鱼头和鱼尾,提及的人很少。

其实,“鱼身”并不是最“好吃”的。

因为“鱼头 、鱼身和鱼尾”是历史概念,它只是对过往行情的回顾。本周五上证指数再度大跌超过100点,现在到底是“鱼头 、鱼身还是鱼尾”,谁说得清?

不论你对未来股市持有什么观点,悲观也好,乐观也罢。近期市场的表现,让绝大多数人很难赚到钱,来回操作更容易赔钱,特别是3400点以上追涨的那批股民,处于进场就被套的尴尬境地。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人们往往在对行情做预期的时候,喜欢把它想象成“一条完整的鱼”。鱼头 、鱼身和鱼尾,三个部分都是齐全的。

可现实中,行情这条鱼,有时候只有鱼头。

没有鱼身和鱼尾的行情,非常多,只不过人们往往选择性地记忆波澜壮阔的牛市。

从中国股市诞生起,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三波牛市,第一次是1999-2000年,第二次是2006-2007年,第三次是2014-2015年。

这三次牛市间隔时间差不多,而且都有相对应的重大经济改革预期作为基本面支撑。

目前有什么重大的基本面信息作为牛市的背书?看不到。

首先,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影响很严重,中国在防疫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全球大环境如此,经济上也只能说相对好;第二,中美的贸易战持续了两年多,现在也看不出有终结的迹象,很多出口型企业过得艰难。

全球央行在美国无限量货币宽松的政策下,都纷纷开始放水,这可能是目前股市上涨唯一能站得住脚的理由。

大盘能否继续向上走,能涨到什么位置,那是算命,不是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这里只想向各位看官传达一个思想,作为股民,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才是第一要义。

做股票,要做行情中把握性最高的阶段,那就是“鱼头”。

在“鱼头”阶段,市场的风险是最低的,即便是判断错误,由于市场的波动幅度本身就小,亏损的幅度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行情继续发展,长出了“鱼身”,那么股价快速脱离成本区,收益随之放大,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最怕就是踏空后去追高,近两周中,很多前期的大牛股都开始大幅度回调,追高者短期内除了割肉几乎没有解套可能。

做股票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当接盘侠,很多人嘴上说不当接盘侠,但实际行动往往如此,这就是人性。

吃“鱼头”本质思想就是不追高,不让自己当接盘侠。有人会说,已经错过了“鱼头”怎么办?

答案是等待。

股市是一直存在,机会是无限的,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与某一次行情或某一只个股联系起来,该舍就舍,尽量不要让自己暴露在不可控的风险之中。

投资者要把自己当成一条鳄鱼,永远都潜伏在水下,当有羊群路过时,看准时机咬上一口,逮到一整只羊,还是只撕下来一只羊腿,或者干脆只叼了一嘴毛,都没关系,因为你都是赚的。

静静地潜回水下等待下一次机会,戒骄戒躁,因为永远都会有羊群路过。

千万不要一口下去没咬到,直接上岸去追了,岸上有狮子、鬣狗等等一大堆猎食者,鳄鱼能有多大胜算?

赚得少也是赚,总比亏要好。

盲目追高八成都是亏损,别说你没经历过。这种亏损会让打乱你的情绪,让人一步错,步步错,形成连续亏损的恶性循环。

“鱼头”行情总是有的,什么行情都有个开头,这是最值得股民把握的。“鱼身和鱼尾”有没有就不好说了,极端点的追高被套住,一套就是好多年。

抓住自己可预见,又可控制亏损的行情,才是在股市中长期生存之道。失去理性,选择盲目,就会沦为市场的鱼肉。

近期推荐

闪崩后的突围:瞄准“内循环”!

K线撩动着心弦,我终于又接盘了……

疫情下的机构配置:二季度基金季报深度解读

业绩大增股价走高,药明康德(603259,股吧)股东套现近18亿之后想再套25亿

点“在看”,股票会涨停;)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博财经档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