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预测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一亿,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做好肾脏疾病预防、早期及个性化精准诊治,显得尤为重要。位于沈阳的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专、精、尖”为定位,专攻肾脏病理诊断。3月11日是世界肾脏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走近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听听它的“成长”故事。
2天内出具光镜、免疫报告,4天内出具电镜报告
“肾脏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功能性诊断这三个环节一同构成了完整的肾脏疾病诊断过程,肾脏病理诊断已成为肾病学科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不仅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拟定、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还为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变机理、探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资料。”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主任梅煜明介绍道。
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
位于沈阳积水潭医院内的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现代化的实验室日夜灯火通明、秩序井然,配备了各类国际主流品牌的高端仪器,来自全国各地的肾脏标本汇聚在这里,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精准的病理诊断,短短2天内就能出具光镜、免疫报告,4天内就能出具电镜报告,在同类实验室中诊断效率位于前列,为肾病患者的治疗争取时机。
梅煜明主任介绍,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已建立了肾穿刺病理诊断平台、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的免疫及尿液系列检查平台、肾病相关基因检测平台,具有独立的病理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每例标本的处置、诊断、资料的永久存储、外借等采用专业化的质量控制模式。还设有肾脏标本生物组织库,为患者终身保存样本,还可为科研、学术交流提供大数据平台。
以质量为生命线,软硬件双提升
曾经担任北部战区总医院肾内科实验室负责人的梅煜明,在临床有着多年丰富的经验与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了光镜、电镜、免疫等一系列诊断技术。“作为第三方诊断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精准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在他的带领下,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在建成后飞速发展,不仅培养出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骨干队伍,还在实验室硬件设施、平台搭建、质量管理等各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
实验室以质量为生命线,全体人员高质量完成体系文件,使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资料保存制式化、检查报告按指南要求规范化,并积极参加各类实验室室间质评。为了锻炼每一位人员,实验室形成每周轮流讲课、每天开展英语小课堂等制度。经过4年的积累,目前科室员工持证率100%,多人被集团评为“优秀实验室管理者”、“优秀园丁”及“最有人气讲师”,迪安肾脏病理科室也被沈阳市卫生协会评为“先进科室”。自成立以来,创造了客户零投诉、报告无差错的好成绩。
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电镜设备
实验室积极搭建先进的诊断平台,以建设电镜技术室为例,为了使电镜技术自主化,2年前进行技术储备,从场地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开展充分认证,去年在集团大力支持下配备了包括徕卡超薄切片机在内的国际主流品牌高端仪器。运营前,电镜技术实验室不仅对人员开展仪器操作培训与考核,还组织了多次对比实验,确保技术的稳定性与结果的准确度。
用技术拓展服务,前行无止尽
截至目前,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的服务范围覆盖浙江、重庆、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新疆等17个省区市近百家三甲医院。如此广的辐射距离是怎么实现的呢?
“实验室建立后不久,就遇到了将标本安全保存并送达实验室这一技术瓶颈,市面上的肾脏标本保存液不仅贵,还很难采购到。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我们成立了攻关小组,积极申报课题并得到了沈阳市卫计委的专项资助。花费近一年的心血,反复摸索、实验对比,在2018年1月成功研发了肾脏标本保存液,保存时间长达7天,效果不亚于市面上在售的保存液。正是这7天,使得实验室在技术层面上为全国每个角落提供服务成为可能。”梅煜明主任回忆道。
梅煜明主任受邀在全国大会作报告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2018年,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开展了肾移植病理等标志性新项目,2020年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专家开展科研合作。实验室还组建了流动专家组,进入医院一线授课,进行“传帮带”,先后树立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一院等一系列标杆合作医院,同时帮助一些医院掌握肾穿技术。这一系列举措,为实验室赢得了口碑,铸就了肾脏病理品牌。
去年,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又克服重重困难,在集团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完善了远程肾脏病理交互平台,让临床医生与实验室可在线开展临床病理讨论,在报告解读、医生沟通等方面形成迪安特色。
沈阳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团队
未来,迪安肾脏病理实验室一方面将继续紧跟技术前沿,丰富检测项目,为肾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聚焦发展热点,与国内外优秀学术团队、机构合作,为肾脏病学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